个人读书笔记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个人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个人读书笔记1合上书,揉揉那发酸的双眼,纤细了疲惫的四肢,想起了老师修整的任务……
第二次翻开那厚厚的原稿,与第一次的走马观花不同,在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后,竟从这篇科幻小说中悟到了对海洋的热爱。
故事很长,却引人入胜,让人不舍得放下。
故事大概是一八六六年,海洋上发生了一件离奇的怪事。一个纺锤形的庞然大物,它周身闪烁着奇异的光芒,个头比鲸鱼大得多,速度也快得多,在海上神秘出没,有不少船只受到它的攻击,为了容许海上交通的`安全,北美洲联合众国发表声明,宣布成立剿灭怪物的远征队。当流星体远征队的战舰与海怪发生撞击后,主人公不慎掉入水里,才发现怪物原是一件世间绝无仅有的几件巨大潜艇。随后,女主角被带入潜艇,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海底深处之旅……
第一次读时,感觉它真实的有如记叙文,查完资料才得知是科幻小说,而能把大海描绘的那么栩栩如生作者——凡尔纳,甚至都未曾下所过海,被我当做记叙文的《海底两万里》竟全然是他幻想出来的。而那时,像“鹦鹉螺号”一样的潜水艇更是见都没见过。
可是,在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要有一艘“鹦鹉螺号”实在是太容易了。而且,凡尔纳在他作品中的现代化物品也都不再是不可剧作触碰的梦,它们下所真的在科学的鼓励下出现了!
个人读书笔记2我外出上学时,只有寒暑假才会回家。没回家的时候,妈妈总是打电话一而再再而三的确认我的归家日期,每次到家都有一大桌美味佳肴在等着我。可待不了多久,妈妈就会嫌弃我睡懒觉,不收拾屋子,问我为啥还不回学校。
妈妈是同一个妈妈,可为何差别待遇如此之大?读《一个人的朝圣》时,我亦发现了这个问题。莫琳是同一个莫琳,可为何对哈罗德态度变化如此快?
莫琳擦好桌子、洗好衣服、铺好床单时,很庆幸哈罗德不在家。哈罗德在家,她大概又有更多的事情好忙活了。可这庆幸之情未过一刻钟,她又有些焦虑了,为啥哈罗德还未回家?他以前从不会这么晚回家。
仔细想想上述的问题,不过是因为待一起的时间久了,会产生厌烦感。就像一成不变的生活,总要有点新鲜事才能与众不同。
我拿起水杯,浅浅地抿了一口白开水,静静地继续往下读。
莫琳想找点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可随处都是哈罗德的影子。给他打电话,电话又在楼上。找不到人,不知道他身在何处,莫琳内心开始慌乱,脑子开始乱想。
忽然她的脑子里蹦出一个可怕的想法:哈罗德遗传了他父亲的老年痴呆,他会不会迷路?又或者没被人发现?莫琳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找到鞋子和钥匙就往门外冲。可冲到门外又觉得自己真荒唐,又回到门内。
慌慌张张确实有些滑稽,可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因为这种事情,我经历过,所以我懂。
去年某日大半夜,凌晨1点左右,我朋友在微信里跟我说她的车抛锚了,停在了半路,真是倒霉。当时我已经进入梦乡,早上睡醒看到她发的微信被吓得半死。
一个女孩子,三更半夜车子抛锚,想想都后怕。我立马翻身坐起,忙打电话,可只听到冰冷的女音:欢迎使用来电助手业务……气得我差点把手机扔了。
那一整个上午,我都不在状态,实验频频出错,脑子总是走神,对同事也是爱理不理。满脑子都是我朋友的影子,她会不会出事?她该怎么办?我一边安慰自己她不会没事,可一边又静不下心来。直到接到她的平安电话,我才回到正常状态。
当隔壁的好心人雷克斯打电话询问哈罗德有没有回家时,莫琳选择了隐瞒,她说:已经到家了。有人说这个善意的谎言是为了让雷克斯放宽心,但我更觉得这个回答是让莫琳自己相信哈罗德没事,相信他会平安到家。当时的莫琳内心定是无比惶恐,她怕哈罗德出事,她只能一遍遍自我安慰。或许这个答案本就是下意识的回答。
当莫琳接到哈罗德的电话,她是欣喜的。终于,听到了他的声音。可当她知道哈罗德要走路去看奎妮时,她开始慌了。那么远的距离,他一个六十五岁的老人竟然要走路去?莫琳一次次地阻止他,希望哈罗德从实际出发,她希望他不要去。
哈罗德一副势在必行的.样子,似乎只是告知他的妻子莫琳,而不是与其商量。莫琳生气、发怒,可电话忽然就断了,她的劝说于事无补。哈罗德还是上路了,她要去看奎妮,去那个遥远的地方。他相信只要他在路上,奎妮就不会死。
可莫琳就可怜了,她一个人在家担心受怕忽,这件事对她来说却是噩耗。毫无疑问,莫琳是爱着哈罗德的,他和她一起牵手走过长长久久的岁月。
可原文却在此埋下了伏笔:
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久埋的回忆,开始在她身体里簌簌发抖。
回忆里的那些东西是什么?
哈罗德、奎妮、莫琳之间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个人读书笔记3人们总是抱怨生活很平淡,没有什么变化。其实什么都在变,只是我们没有留意,没有认真观察而已,就像在我的眼里———————————的善良、纯真也让我忘却了烦恼和忧愁。
我记得有一次,我把孩子们做的.作品———————————这些事情小到不能再小,不值一提,但就是这些小事让我时时感动,让我看到孩子那颗纯真的心,让我体会到作为幼儿教师的幸福!
新《纲要》指出:“建立和谐的师幼——————————我们坚持这样的教育理念:尊重幼儿,营造一个师幼平等的空间;赏识幼儿,营造一个个性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营造一个天天向上的空间;关爱幼儿,营造一个互爱互助的空间。
个人读书笔记4不知为何,读到结尾突然想起了哈桑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哈德罗终于完成了500公里的朝圣,一开始我狭义的以为朝圣一定是西藏人、尼泊尔人、印度人那样的信徒去朝拜拉萨,朝拜自己心中的信仰。看完此书才明白朝圣是去朝拜自己心中的那片圣地,并不一定特指什么。哈德罗一路向北朝圣的途中,慢慢的也救赎改变着自己。救赎着妻子。童年母亲出走、父亲遗弃他,让他变得自卑。中年丧子让他变得自闭。直到收到多年前好友圭妮患癌症的来信,哈德罗再寄回信的途中偶遇加油站的女孩;决定徒步去看圭妮。这一路哈德罗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也渐渐的变得自信慢慢的打开自己;学会了“断”“舍”“离”。妻子在他的'离开中,也渐渐的反省到了自己的不是;知道了丈夫的重要性。开始接纳哈德罗,开始接受失去儿子的事实。
在现实中,我并不赞成哈德罗的贸然出走。这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没有顾虑到家人的感受。同时突然理解那句“家才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我很感谢我的家人,在我成长的这一路,只要是我确定的事情,他们都无可厚非的支持我。
个人读书笔记5从一开始看到书名以为又是什么鸡 ……此处隐藏4586个字……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可能教会了我们成长,也可能教会了我们珍惜,长大的旅途中总会有人陪你看一路风景,然后转身离去,不要执拗未能走到最后,总会有一个人,与你温暖相拥。
总有人要离开,才能遇上更好的人,或许被人喜欢是一种幸运,喜欢别人是一种勇敢。所以无论结果如何,尝试过,了解过,便是一种幸运,允许频频回顾,也要懂得一往无前。对于那些离开的人,感谢相遇。
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平白无故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来的,我们珍惜,走的,我们感恩!
在青春的年华特别容易感动,这是一本睡前枕边书。我们总是在别人的故事里感慨人生。
喜欢听别人的故事,因为可以得到慰藉,或者说,感同身受。
爱情里最重要的不是考验而是珍惜,总会有一个人与你温暖相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愿漫漫长夜远处,有一盏明灯为你照亮前行的路。
个人读书笔记13这是一本以“孤独”为主题的国外文学选集。
本书精选收录了尼采、黑塞、梭罗、歌德、卡夫卡、叔本华、泰戈尔等二十六位东西传世名家的“孤独”之作。选文体裁多样,不拘一格;文风斑斓绚烂,或简洁洗练,或晦涩怪诞,或朴实随性,或铿锵激昂。在这里,孤独是求而不得,是永失所爱,是身处异乡,是卸下伪装;形形色色的孤独,既可怕,又可敬,既可憎,又可亲。每一种,皆源自作者独特的视野;字里行间,尽显数世纪理想知识分子对“独”的无畏探求和对“我”的不朽应答。
孤独的路上,可以孤单漫长,也可以装点波澜壮阔的海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每个人,都有一个世界,安静而孤独。
黑塞说“人生十分孤独。没有一个人能读懂另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很孤独。”
孤独,是哲人们共同的感悟,唯叔本华将其阐述最为精炼、深透。于我凡人者,喜欢,则享受之;恐惧,则避免之,但孤独最终是所有老去之人的必经之路。
真正的孤独是一种真实的自我,实实在在的做着自己,想自己所想,做自己所做,也许内心忧郁却并不空虚,是一种自我和本我的狂欢;而空虚的人,害怕孤独,一刻也静不下来,只得在与人的交往和‘狂欢’中忘却自我,麻痹自己,使自己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感受和体会内心的空虚,可是一旦安静下来,顿时空虚无比,倍感孤独。
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如果爱自由定喜孤独。因任何一个不论大小的`集会都需要么去克制、要么去迁就、要么去忍耐,固自由消失。
阅读一个个关于孤独的故事,或是诗歌,内心无比平和,好像回到了那时再看瓦尔登湖的心境。喜欢孤独的原因,多为寻求灵魂的自由——唯有独处时,方能回归最真的本我。于独处中汲取的快乐,无关他人,却通向幸福之路,愿你享受孤独带来的盛宴。
孤独的人未必伟大,伟大的人大多孤独。
当开始享受孤独,内心一定很强大。
个人读书笔记14《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资深剧作家乔伊斯.蕾秋的小说处女作,该书曾荣获20xx年英国最佳小说新人奖。写剧本的作者写起小说,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场景鲜明,二是对白细腻,三是金句频出。有了这么三个特点,读这本书的感受就是两个字:不累。
这本小说虽说出自剧作家之手,但是它却并不戏剧化,故事朴素、人物平凡,让人感动的正是字里行间的那种简简单单的细腻质感。这不禁让我想起周杰伦的《安静》:“睡着的大提琴,安静的旧旧的`。”就像该书的宣传语:“有关自我发现、爱的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这本书之所以能一度成为欧洲最畅销的小说,大概是因为主人公哈罗德是一个和我们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的经历、思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会经历的。简单地说,平凡人的故事、平凡人的信念,直指平凡人也就是我们的心灵。
在《一个人的朝圣》的扉页上节选了第五章的一段文字: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多么困难,吃也是一样的,说话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正是因为很难,所以我们不妨跟着哈罗德一路向北,一同发现生活、发现自我。
本书将从十个主题点来带大家领读:
1、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1-3章)
2、不趁着现在偶尔疯狂,日子就没什么盼头了(4-6章)
3、生活充满了令人恐惧的未知,但一切都会好起来(7-9章)
4、把目光集中在比自己伟大的事物上,希望无比丰盛(10-12章)
5、想要坚持一件事情,你得站定你的立场(13-15章)
6、少一点理性,多一点信念(16-18章)
7、人生最后悔的事,莫过于没有搏一搏(19-22章)
8、人要学会放手,放开自以为离不开的东西(23-25章)
9、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26-28章)
10、爱的威力让一切都开朗起来(29-32章)
周国平说: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会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是的,走一条自省的朝圣之路。
个人读书笔记15“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这几句名言皆出自诗圣杜甫,可见杜甫读的书可不少。可见杜甫读的书可不少,真希望我成为杜甫第二。
我打小也爱读书。在我很小的时分,我就结识了书,不过那时我还不会读书识字,只是妈妈为了哄我睡觉而拿起书给我讲故事。在妈妈的故事中我发现了一个又一个的秘密:猿人是人类的祖先,恐龙非常高大可怕,很久从前我们钻木取火,等等。那时我才发现这个世界是多么奇妙,我一闭上眼,就会想到埃及的尼罗河畔上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修建金字塔,还有各种画面。那时或我觉的书是崇高的,崇高的很想快快长大去读许多许多的书。那时觉得真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我心里有一种甜美的感觉:读书真好! 慢慢的我上了小学再也不用妈妈每天给我讲故事了,由于我已经会识字了,慢慢的.步入了文学的殿堂。可是我当时非常稚嫩,每天除了《格林童话》就是《安徒生童话》当我读到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一伙快乐得不得了,看到白雪公主逃脱厄运以后不禁拍手叫好。
可是到了高班级不是几个童话就解决得了的。那时我有一个很大的毛病,读书时像上辈子饿死的,书就像饭,我见书就读,也不管什么书,可是最终来了个消化不良,闹的“美文读了一篇篇,心中只有一点点。”可是到最终它让我整个小学阶段吃了不少亏,一见作文就像见了怪兽,即使会屠龙术也忘得一尘不染。
可是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令我获益匪浅的话,“读书方法有很多种:著名作家刘xx有所谓‘狼式读法’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忙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细心揣摩;‘猫式读法’即谨慎选择,分清好坏,吸取精华。”我如今更会读书了,作文当然也有进步。
读书真好!
好友们,著名作家梁晓声曾经说过:“读,是一种幸福,”让我们都有来享受“读”的幸福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