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用】科学活动教案模板合集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活动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幼儿掌握种子发芽的三个条件: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加深对春天特征的认识。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三种种子的发芽情况(照片和实物)、一次性杯子、棉花、水、各种种子、标签、蜡笔、一次性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春天到了,种子宝宝们一个个争着发芽,也想象它们的妈妈一样有绿绿的叶子。有一天,青菜籽宝宝、绿豆宝宝、黄豆宝宝和它们的妈妈在一起玩,它们吵着要妈妈教它们发芽。青菜籽宝宝的妈妈告诉三个孩子,要到有水、有空气、比较暖和的地方去发芽,才能象妈妈一样长出绿色的叶子。
于是,三个种子宝宝出发去找,找呀找,绿豆宝宝来到小朋友的`自然角里,看见一个杯子,里面有一团棉花,软软的,而且空气也很好,也很暖和,于是,它就跳进第一个杯子里等待发芽;黄豆宝宝也来到这里看见另一个杯子里有很多很多的水,也有一团棉花,哇!这里真好,有那么多的水可以喝,躺在里面真舒服,还能游泳呢,于是,它也跳进去等待发芽;青菜籽宝宝呢,也来到这里,它也看见一个杯子,里面也有一团棉花,还有一点点的水,它想起妈妈对它说的要找一个有水、有空气又暖和的地方发芽,于是,它就跳进第三个杯子里等待发芽。
师:这三个种子宝宝在我们小朋友的自然角里生活着,它们天天盼望着自己能快点发芽,时间过去了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星期、两个星期,你们猜,种子宝宝们有什么变化呢?
1、幼儿分散观察三种种子的变化
2、集中:种子发芽了吗?为什么?
没水(原来这里没水,种子宝宝渴死了,当然发不了芽,我们小朋友不喝水行不行?)
水过多,没空气(水太多了,透不过气来了,所以发不了芽,我们人没有空气行不行?引导幼儿用手捂住鼻子不呼吸)
小结:那么青菜耔宝宝为什么芽发得那么好呢?(幼儿自由说)
师:哇!真的,原来啊,春天的天气真好,有暖暖的太阳、柔柔的风,还有清新的空气,是种子宝宝发芽的最好季节。
3、师:你们看,袁老师为这三个种子宝宝的发芽情况做了一张记录的表格,我们来看看。(出示记录表格)
二、幼儿操作
师:前几天,我们小朋友也收集了许多种子宝宝,我们也来为它们安一个舒服的家,然后也把它的发芽情况记下来,好吗?每一组我都为你们准备好了一张记录表,把你们种子发芽的情况记下来,然后我们一组的小朋友来比赛,看看谁的种子宝宝会笑起来,好吗?
师:你们看,袁老师把你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种子都放在那里,等会你们自己去选择,选择一种你自己喜欢的种子来种,然后找一张写着你名字的卡片,把你的种子宝宝画下来,做个标记,好了以后别忘了在记录表格上也做个标记哦。
活动反思:
科学课的本质是要让幼儿参照科学家研究科学的方式来探究,在强调科学精神的同时,必须重视科学方法和科学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幼儿掌握设计对比实验方案的方法,在小组活动后,我抽了两个小组汇报,然后针对他们的方案组织全班集体研讨。明确设计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它条件要相同、有些条件是便于控制的,而有些条件是难以控制的引导孩子们深入探讨设计该实验要注意哪些问题,掌握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科学活动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享受调色游戏的乐趣。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彩绘的图画书,图画纸,彩笔,水,晚。
活动过程:
1.读一本有关彩绘的图画书给幼儿听。
2.提供水彩画,牙刷画,渲染画,调色游戏让幼儿任选自己喜欢的一组游戏进行。
水彩画:用水彩笔沾颜料,在纸上自由构图。
渲染画:将纸巾重复折叠,在折角处沾颜料,展开后晾干。
牙刷画:用废旧牙刷,沾颜料在纸上刷画。
3.作品完成后,将作品晾干展示给大家欣赏。
活动反思:
1、这次活动的'安排,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所以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在幼儿观察老师实验的过程中,幼儿一直很安静很认真地看着实验过程。
2、给幼儿提供感性经验,幼儿在直观的感受中,能很清晰地讲述实验的过程。
3、鼓励幼儿多配色,并用自己配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增强幼儿的成就感。
科学活动教案 篇3理论依据:
幼儿学习数学受到其心理结构的特点和水平的限制,他们对数学概念真正的理解只能随着智力的增长而发展。3~6岁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受知觉支配,思维往往无中心性、不可逆性,易受干扰,易绝对化,缺乏稳定性和守恒性。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数数、移动、拼摆重合等方法来比较两组图形面积的大小,初步感知面积守恒的概念。
2、培养幼儿合作、协商的能力,在操作实践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三角形等图形积木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兴趣
(二)以游戏过关的形式展开活动,通过数数、摆放、拼搭等方法感知守恒
1、比较花园的土地
教师小结:虽然两块地看上去不一样大小,但是小朋友用了数数、移动的方法,比出了原来两块地原来——一样大。
2、比较屋顶的大小
分组实验:动手操作拼图形,感知图形面积的守恒。
引导幼儿排除不同图形形状的干扰,选用相同的`小三角形放在大的正方形和三角形、长方形的屋顶上。比较每个图形中三角形的多少,感知面积的相等。引导幼儿用图加文的形式进行记录。
教师小结:拼一拼,数一数的办法让我们知道,虽然两个图形形状不一样,但其实他们的的大小是一样的。
(三)延伸活动:原来一样大,去掉一样多的部分剩下的部分是否一样多?
创作感悟:
从数理知识的特点出发,幼儿学习数学是从作用于事物的一系列动作开始的。在本次活动中,我多次引导幼儿用了观察法、操作法 ……此处隐藏766个字……p>三个桌子,16位幼儿,1个小桌子。
活动过程
一、让孩子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区别盒子里有否东西,说说理由。
1、教师:这些暂时不能打开的盒子里有东西吗?去试一试,把盒子分成有和没有装东西的两类。
二、让孩子再次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用自己的推断通过排除法找出盒子里所装的东西。
1、教师:这些暂时不能打开的盒子里到底装着什么呢?请再次去感受和探索一下。
2、请你选出一样确认不在盒子里的物品,说出你的`理由。
三、让孩子第三次接触不能打开的盒子,盒子里曾经装过什么?
1、教师:大家通过探索知道了每个盒子里装的是球。那么,盒子里曾经装过什么呢?请你再上来观察、探索一下。
2、教师:你认为盒子里曾经装过什么呢?
四、打开幼儿认为没有装东西的盒子,拓展经验。
1、教师:盒子里真的没有东西吗?可能会有什么?
2、教师逐一打开三个盒子,拓展孩子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镜子。
2、寻找生活中可以反射影像的物品或场地。
教学重点:
寻找生活中的镜子,让幼儿留意生活周围的景物,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教学难点:
寻找生活中可以反射影像的`物品或场地。
活动准备:
镜子、窗户、黑色书面纸、铁制饼干盒、光亮的锅子、脸盆、水龙头、门把、汽车后视镜
活动过程:
一、照镜子
1、教师先以“照镜子”为题引起幼儿的注意。
2、与幼儿讨论:我们什么时候会照镜子?
3、请幼儿想一想,除了镜子外哪些东西也可以当做镜子使用?
二、教师带领幼儿,在教室中寻找像镜子一般的物品,并一一验证幼儿们刚才的想法,看看这些东西是否真能照出自己的影像?
三、带幼儿回归幼儿用书第26、27页面,让幼儿观察页面中的画面,并说出观察到的情形。
1、饼干盒可以清楚地照出自己的样子。
2、商店街中的橱窗像面镜子。
3、亮晶晶的水龙头也可以当做镜子。
4、汽车的车窗玻璃,也是很棒的镜子。
5、厨房的大汤勺也可以当做镜子。
6、地上的小水洼有时也可以照出模样。
7、家中的电视机荧幕也可以当成镜子。
四、教师让幼儿利用手边发现的、准备的东西照照看,然后把可以当成小镜子的东西画在页面上。
五、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并了解用玻璃可以当镜子的条件。
1、先请幼儿观察窗户玻璃,看看是否能看出自己的影像?
2、接着在窗户玻璃的另一面铺上黑色书面纸,让幼儿再次观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并比较影像的清晰度。
让幼儿实地操作后在进行讨论与分享。
活动延伸:
在阳光晴好的日子里带领幼儿到户外玩“阳光接力赛”的游戏活动。
科学活动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认识垃圾箱上“可回收”、“不可回收”的标记,能够简单的对垃圾分类方法。
2. 教育幼儿爱护身边的环境,将垃圾放在指定的地方,萌生初步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新型垃圾箱的照片,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废物,有关垃圾危害的图片,自制小型分类垃圾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区中新型垃圾箱照片,认识垃圾箱上的标识
1、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2、这个垃圾箱和我们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二、认识 “可回收”的垃圾
1、可回收垃圾是什么意思?(可回收是可以回收再利用,可以再三循环的垃圾。)
2、你觉得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三、认识“不可回收”的垃圾
1、不可回收是什么意思?(不可回收就是不可以再次利用,工人叔叔会把它们填埋掉)
2、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呢?
3、幼儿讨论,教师出示相关图片。
四、幼儿操作,分类投放垃圾
1、垃圾分类投放很重要,这儿有一些垃圾,大家先看看,哪些是属于可回收垃圾,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垃圾。
2、请幼儿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分类投放到垃圾箱里。
3、集体检查投放得对不对。
五、活动延伸
咦,那废电池呢?是属于可回收垃圾还是不可回收垃圾呢?
让我们回家找找,还有哪些垃圾也是有毒垃圾呢?
科学活动教案 篇10【活动目标】
1、了解涂面油的简单方法:将脸上的每个地方都涂到。
2、知道天冷要保护皮肤。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一个礼物盒、每人带一瓶面油、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猜一猜:激发涂面油的'兴趣。
1、出示礼物盒:今天,唐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出示礼品盒)猜猜里面是什么?
2、进一步引导:(让幼儿闻一闻)有一股香味,会是什么?
3、展示礼物。
(二)说一说:调动幼儿生活经验。
1、出示面油
(1)(打开礼品盒)是什么礼物?(面油)
(2)你们来闻一闻,感觉怎么样?
(3)小结:小面油,喷喷香。
2、回忆经验
(1)你们涂过面油吗?
(2)你们喜欢涂面油吗?为什么喜欢涂面油?
(3)小结:天冷了,皮肤很干燥。把面油涂在脸上很舒服,能保护我们的皮肤。
(三)指导涂法
1、教师示范
(1)面油棒不棒?小朋友们想不想跟面油做好朋友?把它涂在我们的小脸上?
(2)小朋友们看好了,唐老师是怎么涂面油的。
(边说边涂面油)小面油,喷喷香,我要和你做朋友。蘸一蘸,点一点,额头下巴小鼻子,还有两边小脸蛋,再用小手抹一抹,保护小脸好舒服。(两遍)
(3)你们会涂了吗?一起来试一试。
师生一起操作:(边说边涂面油)小面油,喷喷香,我要和你做朋友。蘸一蘸,点一点,额头下巴小鼻子,还有两边小脸蛋,再用小手抹一抹,保护小脸好舒服。(两遍)
(4)帮帮老师:请一名幼儿上前帮老师涂一涂面油。
2、一起来涂面油
(1)爸爸妈妈也送给你们许多礼物(面油)。都在唐老师这里,老师现在发给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涂一涂。
(2)(播放背景音乐)巡回指导:涂好面油照照镜子,看看面油抹开了吗?涂完面油,给你身边的好朋友闻闻、摸摸,我们会自己保护皮肤。
(四)小结:
我们回教室去告诉其他的小朋友,怎么跟面油做好朋友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