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猫和老鼠》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猫和老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猫和老鼠》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
《猫和老鼠》 是一首充满童趣、简易通俗、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们根据小班学生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学生表演小老鼠,感受音乐旋律,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欣赏并学唱歌曲,学习歌曲的节奏。
3.乐意做“猫和老鼠” 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想象小老鼠的神态,指导学生注意猫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歌曲《猫和老鼠》录音磁带、录音机。
2.老鼠头饰学生每人一个,猫的.头饰一个。
3.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草、蘑菇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猫和老鼠》
1.教师:一天晚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可是这时候有一只小动物却出了家门,它是谁呢?
2.教师播放录音《猫和老鼠》,学生欣赏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出来偷米吃”。)
3.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猜一猜,是谁来了?请你们想象一下,小老鼠是怎么找米的?小老鼠找米时表情怎么样?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老鼠的神态,如瞪着小眼珠、蹑手蹑脚等。可以请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演。
4.教师扮演猫,边播放歌曲后半段边表演歌曲。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注意猫叫的节奏。学生熟悉节奏并模仿动作“吓得老鼠赶快往回逃”。
5.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两遍。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可以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二、游戏:猫和老鼠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学生扮演小老鼠,自己找好洞藏好。小老鼠一起唱着歌,蹑手蹑脚出了洞。结果碰到教师扮演的大花猫(后面游戏可换成一位学生扮演大花猫)。当大花猫唱完“喵喵”以后再拖长了声音叫一声“喵——”小老鼠们才能开始往回逃。
2.教师播放歌曲《猫和老鼠》,和学生一起进行游戏。(游戏可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延伸活动
组织学生观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如《猫和老鼠》等。
《猫和老鼠》教案2设计背景
音乐游戏多种多样,有纯粹在歌声中活动的,还有纯粹在乐曲声中活动的,有些是有情节、有角色的音乐游戏,内容繁简不一,然而小班幼儿年龄小,一切从兴趣出发。兴趣能诱发幼儿学习的动机,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小猫和小老鼠是幼儿非常熟悉的两个动物形象,幼儿很喜欢,尤其是出现了动画片《猫和老鼠》,孩子们更是对小老鼠的聪明、可爱形象喜欢的不得了,因此我选了这个音乐游戏《猫和老鼠》,在这个音乐游戏中,我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活动目标
1、通过听听、说说、动动熟悉歌曲的旋律,欣赏和感受歌曲。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小老鼠的形态和动作。以及表现出猫和老鼠的音乐情景。
3、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氛围中,主动地参与游戏。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游戏,表现出猫和老鼠的游戏情景。
难点: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老鼠的形态和动作。
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师幼每人一个,猫头饰一个,《猫和老鼠》录音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课前约定操:
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
二、谈话导入
1、师:夜深了,静悄悄的,大家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这时候有一只小动物偷偷的出来偷米吃,它会是谁呢?
幼:……。
2、师出示老鼠头饰,幼儿说出名称。
3、师:那你们能学一学老鼠偷东西时的动作是怎样的吗?(请个别幼儿示范学小老鼠走小碎步的动作,其他幼儿练习小碎步。)
4、师小结:这几只小老鼠学得真像,他们的脚步走得又轻又快,其他的小老鼠们一起来学一学,走路的时候要踮着脚轻轻走,快快走,小心别让猫发现了。
(师引导幼儿大胆的把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表现出来,并给与具体的肯定和鼓励)
三、欣赏和感受音乐《猫和老鼠》
1、完整欣赏音乐
师:现在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一听歌曲里面有谁?
2、分段欣赏并根据歌曲内容体验角色。
(1)欣赏音乐前半部分,提出问题。并能用动作来表现乐曲的轻快。
师:那歌曲里面的老鼠是怎样偷米吃的?(引导幼儿说出并表现出来)
幼:瞪着小眼珠,呲着两颗牙齿。
(2)播放歌曲前半部分,幼儿扮演老鼠角色。
(3)欣赏歌曲后半部分,提出问题。
师:歌曲里面的猫,是怎么出来捉老鼠的?
幼:……。
(4)播放歌曲后半部分,幼儿扮演猫的角色。
(5)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孩子根据歌词内容表现动作。
四、游戏:
猫和老鼠
1、每个孩子佩戴一个老鼠头饰,请一名配班老师饰演猫,进行游戏。
2、请能力强孩子饰演猫,继续游戏。
五、活动结束:
师:我们累了,一起回家休息吧。
教学反思
该活动选用了幼儿生活中感兴趣的,极为喜欢的动画片中的角色为音乐形象,而且情节简单有趣,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动作促进音乐的理解,音乐又使幼儿愉悦,在不知不觉之中,幼儿通过动作感知音乐,积极表现,积极参与,兴奋、主动。幼儿在音乐的启发下,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用各自的动作方式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幼儿们由于对小老鼠的形象、动作、体态非常熟悉,所以在跟着音乐学做小老鼠时,他们的情绪高涨,每个人都在很投入地学,而且做出来的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但是,我认为这节课在教学准备上有欠缺,应该把音乐分段录制好,以便播放的时候不需要倒带,这样就可以在教学环节衔接上就更加紧凑了。听课老师给予我很好的评价是:亲和力强,教态好,可是在教师用语上还要更加精确和简练。我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上定制具体的方向,努力进步。
《猫和老鼠》教案3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游戏歌曲。
2、通过听故事、看木偶演示等活动,创编游戏动作,学会游戏的玩法。
3、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诙谐、幽默的愉快情趣。
4、让幼儿能在 ……此处隐藏8180个字……咋咧1
2、幼儿观看陕西方言版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
(1)、幼儿观看动画片。
(2)、找出不同点:找到了吗?你发现有什么不同吗?
3、教师讲故事,引出歌曲。
4、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
①清唱一遍。
②提问歌词内容并解释歌词中陕西方言的意思。
学说陕西话:老鼠、二半夜、吓、克里马擦
③教师再次演唱歌曲,鼓励幼儿跟唱。
(2)、利用掌上图谱学唱歆曲。
①引导幼儿说出掌上图谱内容
②幼儿戴掌上图谱演唱。
A在教师提示下边唱边玩。
B幼儿再次看图谱演唱。
(3)、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学玩双人游戏。
①介绍游戏玩法。
②幼儿游戏。
A双人边唱边游戏两边。
B集体游戏一遍。
(4)、游戏:抢房子,
A幼儿摆椅子。
B介绍游戏玩法。
C进行游戏两遍。
(5)、给歌曲起名字,并用方言学说歌名。
用四川、陕西话说:猫和老鼠。跟听课教师互动,教大家学用陕西话说“猫和老鼠”。
《猫和老鼠》教案14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钻和追随者逐跑的动作,增强幼儿的体能。
2、培养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兴趣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画好一个大圆圈,圈内散放若干沙包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队列练习:教师指挥幼儿迅速站成六列纵队,练习听口令向左右转、原地踏步走、立正、稍息等。
2、活动身体:转动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向上跳等。
二、导入活动主题。
1、昨天我们看了猫和老鼠的碟,里面是老鼠励害还是猫励害?
2、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看看到底是猫励害还是老鼠励害。
三、讲解游戏规则
1、将班上孩子分成两组,每组手拉手围成一个圈。
2、每一组选三名小朋友当“猫”站在圈外,五名小朋友当“老鼠”站在圈内,其他的小朋友围起来做老鼠洞。
3、游戏开始时,“老鼠”从洞口钻进钻出,这时扮猫的人要赶快去捉钻出洞的“老鼠”。捉时“老鼠”要赶快逃回“鼠洞”,猫就不能再捉了。被捉的“老鼠”就站在圈上做“老鼠”洞,待全捉到后,可重新换角色玩。
4、示范玩游戏
请几个孩子上来示范游戏玩法,强调游戏规则:老鼠不得呆在洞里不出来;猫不能钻到洞里去捉老鼠;被捉的老鼠一定要站在圈上做老鼠洞。
四、组织幼儿游戏。
1、分配猫和老鼠的角色,教师发出信号后,扮猫和老鼠的幼儿便可开始进行游戏。
2、教师要提醒扮“猫”的幼儿只能捉钻老鼠洞的'“老鼠”。扮老鼠的幼儿不得呆在洞里不出来。
3、分组玩游戏。将班上孩子分成两组玩游戏,老师也可以加入到其中一起玩,帮助孩子们掌握游戏规则,感受游戏的快乐,并与他人合作。
4、游戏反复进行时,可交换角色,尽量让每个幼儿都有追逐跑的锻炼机会。
五、教师总结
1、刚才我们玩的游戏是猫捉老鼠,小朋友玩的高兴吗?
2、放松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做小猫日常生活模仿动作:洗脸、梳头、理胡须等,学小猫轻轻走路离开场地。
《猫和老鼠》教案15《猫捉老鼠》这一课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在认识生字中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生字的构字规律,教给识字的方法,促进自主识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力求实用结合。
教学目标:
1、复习“欢、咪、洞、猫、饱、迷”6个汉字。学习形声字“咪、眯、迷、谜”。
2、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通过字形分析,初步掌握形声字的形旁表义、声旁表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个规律自主识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运用部件的表意作用识记汉字。
教学准备:
猫捉老鼠的动画课件
教学方法:
朗读法、观察法、类比法、迁移法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请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利用课件,播放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断。
2、根据学生反馈,引出课题“猫和老鼠”,齐读。师问:影片中的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老鼠呢?(学生自主发言)
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猫和老鼠》中的`猫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复习生字,学文
1、出示“欢、咪、洞、猫、饱、迷”6个汉字,开火车认读。
2、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再次读文。
三、图文结合,理解课文文内容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猫捉老鼠)
2、猫是怎样捉住老鼠的呢?同学们请看!课件演示整个猫抓老鼠的过程,随机出示课文中的句子。
3、理解词语
“不慢不急” “迷迷糊糊” “谜”
4、自由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流利。
5、指名读课文,师评价指导。
四、学习形声字“咪、眯、迷、谜”
1、出示“咪、眯、迷、谜”,引导学生观察这四个字的特点。(它们当中都有“米”)
2、讨论:怎样记住这四个字?学生交流、反馈。
3、并用这几个字组词,并且说一句话。
4、教师小结:这些字部首与它的意思有联系,另一部分与它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这些字叫作“形声字”。
5、出示形声字的顺口溜:形声字好识记,形音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辨字义。让学生读、背,加深对形声字的理解。
五、迁移方法,引导运用
1、我们以前还学过这类形近的字吗?指名反馈。
2、出示:清、请、晴、情,饱、泡、炮、刨。
3、找出它们的异同,组词,说一句话。
六、拓展延伸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猫是老鼠的天敌,它为人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真是人类的好朋友。
2、引导学生自由反馈收集到的有关猫的知识和故事。
3、小组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猫?
4、集体反馈。
5、你们还了解到哪些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它们又能给予人类什么样的帮助?学生自由反馈。
6、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形声字,知道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来识记汉字,区别形近字。同时学习了我们要积极参与到保护有益动物的行列中。
七、 布置作业
1、把今天学的课文《猫和老鼠》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形声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