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古诗

时间:2025-06-13 10:33:22
九九重阳节古诗汇编9篇

九九重阳节古诗汇编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九九重阳节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九九重阳节古诗1

[元]

张可久

《风入松湖上九日》

哀筝一抹十三弦。飞雁隔秋烟。携壶莫道登临晚,双双燕、为我留连。仙客玲珑玉树,佳人窄索金莲。琅琅新雨洗湖天。小景六桥边。西风泼眼山如画,有黄花、休恨无钱。细看茱萸一笑,诗翁健似当年。

九九重阳节古诗集合7

[I]

九日

唐朝:李群玉

年年见菊羞,十悲秋去楚台。

半日树倒,一行斜雁来人。

云勇不梦王翔,野水伤宋。

管阑珊来客,黄昏独自吟诗背。

[2]

杨尚书,朱功崇阳人

唐朝:李群玉

帽子一落,菊花半黄,行人对重阳失望。

荆州见桓玄武,趁悲秋进帝乡。

[3]

和朋友一起爬山九天

唐朝:包融

云淡风黄,秋意满川,山茱萸是风中雕像。

几个假期来做客,见过谁又年轻了。

霜衣寒针指,雁惊幽梦泪单鹃。

古代难得一醉方休,穷者酬天。

九九重阳节古诗2

[1]

蜀九/九爬山。

唐朝:王波

9月9日,他在走访家乡时,坐上了福建杯。

人情累苦在南,鸿雁自北。

[2]

重阳派上饶李明甫。

唐朝:尚流

重阳秋雁没抱一根芦苇,但她觉得故乡是季节和气候。

但酒店知道蟋蟀,邮差忍不住献上了山茱萸。

无论陶谦在哪里爬得高,喝醉了,疲惫的客人停在径向。

当你为了各种各样的.小米来到公田时,不要教黄鞠嘲笑杨朱。

[3]

李在重阳节那天获得了苏联国书。

唐朝:白行健

鲁是什么意思?九月初的这里又穷又贫瘠。

三秋异乡节,老朋友的书。

酒无出息,也没什么好想的了。

感觉空孤独,留恋几个犹豫。

雁过平沙一望无际,大漠卖烟。

台上望南,为双鱼掩泪。

九九重阳节古诗3

水调歌头

宋朱敦儒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

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

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会良朋,逢美景,井频斟。

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

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

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虞美人

宋晁补之

荒城又见重阳到。

狂醉还吹帽。

人生开口笑难逢。

何况良辰一半,别离中。

平台朱履登高处。

犹自怀人否。

且簪黄菊满头归。

惟有此花风韵、似年时。

满庭芳

宋秦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南歌子

宋赵长卿

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

乱山深处过重阳。

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黄菊擎枝重,红茱湿露香。

扁舟随雁过潇湘。

遥想莱庭、应恨不同觞。

闰九月九日登高有感

宋宋祁

隔霜云叶绕天愁,闰节重来续旧游。

赋客岂辞聊暇日,楚人无奈賸悲秋。

寒萸实老犹薰佩,晚菊香残不占瓯。

怅忆故园归信断,渚鸿川鲤两悠悠。

奉和夏日应令诗

南北朝庾信

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

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

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

开冰带井水。和粉杂生香。

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

早菱生软角。初莲开细房。

愿陪仙鹤举。洛浦听笙簧。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九日登梓州城

唐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州。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菊,聊祛南国愁。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

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

鸿雁那从北地来。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说陶潜篱下醉,何曾得见 ……此处隐藏4990个字……

沉醉东风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九九重阳·古诗欣赏

农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数,双阳相重,故名重阳节。重阳节作为一个以娱乐为主的节日,主要节俗活动是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插茱萸、还要吃糕。其中最突出的节俗活动是登高,登高之俗始于西汉,刘歆《西京杂记》云:"三月上已,九月重阳,士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将重九与重三相对,并指出了登高驱邪免祸的用意。

唐代诗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九登高,并不仅仅登临饮宴、赋诗作文而已,它还是有其他活动的。这些活动综合而成为"登高会"。登高会也叫"茱萸会",因此也被称为"茱萸节"。

饮菊花酒也是重阳节的活动之一。金秋九月,菊蕊笑绽,氤氲芬芳,故而九月也叫"菊月"。菊也和九九重阳密不可分。重九也叫"菊节"、"菊花节"。在这天,人们就有了赏菊、簪菊、饮菊酒、食菊糕的`习俗。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便反映了唐人过重阳宴饮友人、赏菊的风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白居易也作有《重阳席上赋白菊》,来表达当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诗中写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白霜。还以今朝歌舞席,白头翁入少年场。"赏菊的同时,人们自然想到了以菊花入酒,浸泡而饮,希望能延年益寿。

除去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更是重阳节的重要项目。重阳糕是用面粉蒸制,以枣、栗、肉为佐料。蔡云的《重阳糕》中有着形象的描述:

《重阳糕》

唐蔡云

蒸出枣糕满店香

依然风雨古重阳

织工一饮登高酒

篝火鸣机夜作忙

重阳食糕的习俗,是想借"糕"谐"高",以求步步高。此外,重阳糕不仅自家食用,还馈送亲友,称"送糕";又请出嫁女儿回家食糕,称"迎宁"。

九九重阳节古诗8

重阳席上赋白菊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译文】:园子里全是菊花的金黄色,但在其中却有一丛颜色不同,竟是白如霜雪。就象今天的歌舞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与少年一起载歌载舞。

【简析】:此诗写得新颖而别致,词约而意丰。此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看到满园金黄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无限的欣喜;三、四两句是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参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载歌载舞。全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饶有情趣。

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杜牧 年代:唐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译文】: 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

约朋友携酒壶共登峰峦翠微。

尘世烦扰平生难逢开口一笑,

菊花盛开之时要插满头而归。

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

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

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终归如此,

何必像齐景公对着牛山流泪。

【简析】:这首诗是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五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的作品。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利豪宕;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于长安归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作者:江总 年代:南朝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译文】:我的心追逐南去的云远逝了,身体却随着秋季由北向南飞回的大雁归来。

故乡家里篱笆下栽种的菊花,今日又开了几朵呢?

【简析】:江总的《与长安归还扬州》即景抒情,感情比较含蓄。作者思乡心切,但全诗没有一言一句直接发泄这种情怀,前两句言所见之景:流云南逝,大雁南归;后两句言所想之境:故乡篱菊,花事何如?但实景虚象,绝非随意拈来,而是精心择用。这样,故土之眷尽在这眼前、远处的景物之中;亡国之恨,则全蕴于景点构成的图画里。

九月十日即事

作者:李白 年代:唐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译文】:昨天刚登上龙山宴饮,今天又在这里举起了酒杯。菊花为何这样受苦,遭到两个重阳的采折之罪?

【简析】:这首诗的格调情趣,把李白豪迈之气差不多洗脱干净了。简单二十个字,不仅仅在惜花,而且在借花自惜。他的一生也是遭了两次大蹭蹬的——赐金还山与长流夜郎。花遭两次重阳,人遭两次重伤。语甚平淡,而意却深远,好像在对自己唱安眠歌了。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作者:卢照邻 年代:唐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译文】:九月九日登高眺望山川,归心思归烟雾积聚不散。

在异乡共同喝着花酒,看见鸿雁天上南来,离家万里之客一同悲伤。

【简析】: 此诗与王勃同席而作。人意北归,鸿雁偏又南飞,不正加重人们的情感?祈福的花酒正用来浇愁。

九九重阳节古诗9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张可久《折桂令·九日》

吟怀未许老重阳,霜雪无端入鬓长。——序灯《九日吴山宴集值雨次韵》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李清照《行香子·天与秋光》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卢照邻《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短篱残菊一枝黄。正是乱山深处、过重阳。——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文森《九日》

《九九重阳节古诗汇编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