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不知道为什么,当老师给我们那么多书本选读的时候,我会选择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没有事先对它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个全新的世界,哲学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它是通过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来一步步使人认识哲学,从中学习哲学。而对于像我一样什么都不懂的读者来说,我从读这本书开始就同苏菲一起上起了哲学课。从“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看似很普通却让人深思的两个简短而奇怪的问题开始,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我的“哲学之旅”探索之路。
记得原本我印象中的哲学是那么的深奥,那么的遥不可及,好像并非生活中必需的知识而是在象牙塔顶端的学者才有权研究的学术。然而看完此书,我的观点改变了。应该说,生活之中哲学似乎无处不在。而我内心中模糊不定的哲学的.定义一下子也变得清晰起来。在我的理解里,哲学就是关心、探索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这其实是我们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同时我们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生命观的过程,也可以是看作对于哲学的思考。这又回到了那两个哲学性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两个问题过于疯狂,因为他们会告诉你,“我就是我啊”或者“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对吗?事实上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是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有很多人觉得哲学是不切实际的呢?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那些哲学性的问题呢?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这个他们生活的世界习以为常、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了吧。说到这让我想到作者一个用的很好的比喻:这个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当然这只兔子极其庞大。我们每个人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大家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并且努力地想把兔子看个完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顺着兔毛慢慢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享乐。当大人们的心灵逐渐习惯了世界上的一切的规则,当他们不再有想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不可思议而又理所当然,当他们过惯了喧嚣吵闹、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便不再去追求那与他们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学,便不愿离开温暖舒适的兔毛深处,不愿像哲学家一样尽力去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就是这样子,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们都不会再去思考像“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了。
《苏菲的世界》不是很薄但也不算非常厚,五百多页、四十几万字。从买了开始,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一点一点的读下来,终于是大致的看了第一遍。合上书本,我闭上眼,细细回味着书中的内容,脑海中就闪现出许多关于书中所说的人和事。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不过当我发现苏菲和艾伯特只是席德读到的一个故事,而席德和她父亲只是我们读到的一个故事时,我甚至天马行空的想:会不会我们身边也存在着这种我们看不到的“人”,它们可以像席德读苏菲一样读着我们呢?
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我对了哲学有了新的认识与顿悟,但也有许多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令我惊奇的是,才将近15岁的苏菲可以理解明白她那位哲学老师艾伯特所说的。因为许多地方我没法一下子明白,或许是地域性文化的差别,我在那位哲学老师艾伯特解说的哲学史中有些费解。但我想我还会在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中理解它们的。就像艾伯特说的:“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生活的更好。”我想很多问题虽然不能得到答案我们还可以思考,很多事情虽然不能达到目的我们还有过程。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2我们可以断定的是柏拉图关心的是永久不变的事物与“流动”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他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所以世界才没有不会分解的“物质”。属于“物质世界”的每一样东西必然是由某种物质做成。这种物质会受时间侵蚀,但做成这些东西的“模子”或“形式”却是永恒不变的'。
对柏拉图而言,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
简而言之,我们对于感官所感受到的事物,只能有模糊、不精确的观念,但是我们却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用理智所理解的事物。
柏拉图认为世界可以分为两个领域:其中一个是感官世界。
所谓“理想国”就是一个虚构的理想世界,也就是我们所称的“乌托邦”。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3《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为挪威的乔斯坦。贾德,写于1991年,被誉为世界级经典之作,世纪百部经典作品之一。翻译者萧宝森文笔也很好,总之,文笔流畅,一路下来,在欢畅的语言中被作者引导着,像那个小姑娘苏菲一样,逐渐地迷恋于哲学的殿堂中。
《苏菲的世界》是作为哲学书被推荐的。确实,它很别致,用小说的形式,为我们娓娓道来西方的哲学史,思路清晰,对每位哲学家的观点表述明确,理解到位,是学习哲学很好的引导性的.书籍。
如果有时间,我们可以去捧读哲学大家们的著作,但由此书做引导,相信少走不少的弯路。
现代社会的节奏,使我们很少有时间去静下心来阅读文化著作。况且,浮躁的社会中,好的著作越来越少。网络上涌现出来一批批的是写手,不是作家。官方的所谓的作家更是无能无耻。
所以最经济的,最有效的是读点哲学书。我从来认为,这个世界上,自古以来最伟大的一类人是思想家、哲学家,他们对人类的贡献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相信很多读过的人都会像苏菲一样,读后对世界、对人又有了新的思考和好奇。哲学本来就是方法之方法,科学之科学,基于这一点,相信对其他方面也同样大有裨益。
虽然还没有读完,还是极力推荐这本书,应该好好读读,而且这本书一点也不伤脑筋。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4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之封闭与终结——在书的前页,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似懂非懂,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便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
苏菲——哲学家艾伯特的学生,少校书中的女主角,与席德同生日的女孩。故事围绕哲学,从伊甸园伊始到神话故事的更替,从希腊文化到文艺复兴,从书中走到书外。一位位历史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马克思等等,他们走 ……此处隐藏9760个字……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等,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人类的文明史。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
看《苏菲的世界》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形而上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
读完这本书,当你把一个又一个哲学家和他们的故事及理论连接起来,就会发现西方哲学史已经变成一条河,源远流长,曲折蜿蜒,静静流淌,而且清澈得一眼就可见底。
《苏菲的世界》就是这样一条闪烁着生命智慧灵光的河流,我们也许未能在这条河流中畅游或深潜,但我们一定能领略到它的潋滟波光。它会启迪我们的智慧,教会我们思考问题认知世界的方法。所以我想说我们真该好好读读贾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苏菲的世界》,你一定会为她着迷哦!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4《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史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也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
这显然是一部哲学的入门级作品,虽然女主角只是个15岁的小姑娘,但我相信这本书不论对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都受益颇丰。故事中的故事,思想中的思想,世界中的世界——这个经过乔斯坦·贾德巧妙编排的主线把历史上重要哲学家及重要时期里那些相对晦涩难懂的思想变得生动有趣起来,足见其造诣之深厚。
纵观人类的哲学史,感觉就如同印欧文化中强调的轮回一样,从研究自然到个人,又从研究个人到精神,然后又开始重新研究自然,接着又回归自我的探寻······虽然反反复复,但每次都能带来新的'观念和新的进步,引导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正如黑格尔所说:人类历史就是不断的进步,使得人类朝着越来越了解自己的方向发展。
人的大脑才是真正的神奇啊,各种奇思妙想在不知不觉中诞生,然后通过实践把这些想法变成了现实世界中的存在物······根本原因就在于人类一直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总是想知道为什么,所以不断的探索这个世界,不断的发现新的知识,但是,随着对世界、对宇宙的探索更加深入,我们发现相对于已掌握的知识来说,竟然还有越来越多的事情是我们仍然无法解释的。难怪苏格拉底说: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
人类能发展到今天,靠的就是被好奇心的驱使去探索世界,以至于我怀疑好奇心消失的那天才是人类灭亡的开始。而这也在提醒我们每个人不要过于习惯身边的一切,不要沉溺于以往的经验之中,用一种好奇的喜欢发问的态度去看待我们所在的世界,这也是《苏菲的世界》要让我们每个读者认识的道理。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看完苏菲的世界花了一苏菲的世界。事实上,这也是一本我前几天没有读过的书。在买这本书之前,我没有仔细了解它。我只是听说过它的名字。我觉得它的声誉很好,所以我只是收集了一份订单。
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我发现它是一本哲学启蒙书,我不是特别想读。我认为,我选择继续认真阅读这本书,因为我对自己有适当的要求。《苏菲的世界》不是一本特别容易理解的书,但也不是一本特别难理解的书。虽然第一次看完之后,我的很多想法还是停留在表面上,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觉得这是一部值得多读几遍的作品。
最聪明的是懂得无知的人。这是怎么比较的?如果哲学家的意思是,那些知道自己不知道阳光下的一切的人比那些知道不多却认识很多的人聪明,她更能同意。苏菲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但她越想越明白,知道自己无知也是一种知识。她见过的最愚蠢的人是那些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人。——苏菲的世界
当我第一次看到苏菲的世界时,我认为这是一本非常纯粹的哲学启蒙书,因为有一天苏菲收到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信,写信给她是一个哲学老师,所以她非常被动的哲学课,幸运的是哲学老师迷人的教学方法激起了苏菲对学习的'深刻兴趣。
事实上,当我读书的时候,我总是觉得我是苏菲,作者是哲学老师。虽然他离我很远,但我认为这是他的函授课程,这真的是一次美妙的经历。
我不知道大多数人对哲学的态度。我从来没有学过哲学,知道的很少。我脑子里唯一的知识也是学校老师提到的。显然,我没有认真听政治课,因为我不记得我在学校学到了多少哲学知识。
也许我们真的很少讨论哲学。毕竟,它似乎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研究世界从何而来,我们是谁,我们最终去哪里有什么意义?但有时我觉得哲学离我们很近。我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感受都受到哲学的影响,但我们已经习惯了。但是习惯了是不是很危险?我们已经慢慢开始对世界失去好奇心了。这是坏事吗?
就像苏菲的母亲一样,我们开始对这个社会太熟悉了,所以我们对很多事情并不感到惊讶,也不会再考虑深入研究了。
在《苏菲的世界》的前半部分,作者一直有悬念,我觉得这本书很奇怪。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一切都很正常,但慢慢地,就像你在读一本小说一样。你知道小说的背景是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真实的社会,但突然,魔鬼出现在文章中。你应该注意,这不是梦想或想象,也不是魔鬼出现在文章中呈现的现实生活中,你非常确定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你能理解这种感觉吗?
我不明白。我认为我需要作者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我一直相信小说中的所有内容都不会是无意的,它会为下面铺平道路。但是,你认为这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吗?
你听说过浪漫主义的讽刺吗?
直到席德出现,我才开始明白,我以前读过的所有关于苏菲的故事都是一部小说。是的,我在苏菲的世界。我也知道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小说,但我没想到它只是小说中的一部小说。正因为如此,所有的不合理都变得合理,一切都变得情有可原。
我认为到最后,一切都开始变得神秘,小说中的角色能跑出来,他们能反抗,他们能有自己的意识,他们的生活不是由作者控制的吗?
别忘了,你只是在读一本小说。我认为这部小说的魔力不在于它向读者灌输了这么多人物的哲学思想,而在此基础上,它贯穿了整个故事。
我仍然不太了解哲学是什么,但我最近开始觉得哲学的魔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这确实是一本不应该错过的哲学启蒙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