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笔记的写法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书笔记的写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笔记的写法1作摘录笔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选择地抄录。把文中对我们最有用、最有启发的内容抄下来,每条抄录笔记应当“少而精”。“少”指字数较少,“精”指内容把握要点。
(2)要忠实原文。书里有段话,我们觉得挺好,想把它抄下来。抄的时候,又觉得某个词用得别扭,干脆另换一个词代替,这样不行。既然是摘录,作者怎样写,我们就应怎样抄,不但词句不能改动,就连标点符号也不能改动。一段话中,前后和中间不需要摘录的文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3)要注明出处。每条材料都要注明是从哪本书里第几页抄录的,作者是谁。如果是在报纸、杂志上抄录的,就要把报纸、杂志的名称、日期写上。还要注明文章的标题和作者。这样便于以后使用时查对。
剪贴式读书笔记写法
在自己订阅的报纸、杂志上看到好的.文章或者其它有用的资料及时剪下来,经过整理就是剪贴式笔记。这种方法收集材料快,也很简便。
剪贴式笔记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进行剪贴式笔记时要按不同的内容分类。可以准备几个用来贴剪报的本子,或者把一个本子分成几个部分,把语文知识、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等内容分别贴进去。
(2)每一条剪贴的内容要注明出处、时间。即剪自哪一种杂志或报纸,哪一年哪一期等。
(3)短小的剪贴笔记也可以作为读书卡片的内容。
读书笔记的写法2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 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 内容庞杂, 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4 种方式:
1.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 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 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 比如你自修文科, 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 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 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2.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 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 进行分析、归纳, 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 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 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 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 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辨证的精华'等揭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
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 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 历史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 重大事件及其影响, 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3.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贽的《史纲评要》, 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 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 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 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 茅盾的《读书札记》, 马克思的《数学手稿》, 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 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 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 一旦需要时, 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写这类笔记, 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 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 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 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 并把它及时记下来, 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4.索引式, 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学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 但内容却大多, 上这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 你本身就有这本书, 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 但是往往到要用这内容时, 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 只要搞好索引, 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 `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 `目录学就好像一个帐本, 打开帐本, 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 可以了然'.所以, 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 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 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4 种写笔记的方法, 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写格式, 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 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 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 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 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 又不乱, 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木、卷首、页码等, 便于查找.
读书笔记的写法3一、摘录式。
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段摘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二、体会式。
读书之后,有自己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适当引用原文作例证,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写出真情实感来。
三、提纲式。
读一篇文章,要逐段地把作者隐含的提纲找出来,记下来,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编提纲可以采用文中语句和自己语言相结合的方式写,提纲的语言要简明扼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提纲式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抓住中心,记住要点,理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四、批注式。
在阅读时,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可边读边圈圈画画,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画出来,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如,毛泽东读书就经常采用批注法,有时整篇文章画满了符号,空白处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有的.文章内容写得有出入,不符合实际,他就写上批语,提出修改意见。
五、书签式。
平时读书时,遇到需要背诵的内容,可以记在书签上。把书签夹在课本里、放在口袋里或插在房间专放书签的袋子里,一有空就读一读、念一念、背一背。这种书签式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六、卡片式。
读书时,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分类存放。还可以按类别 ……此处隐藏11847个字……又节省纸张,但篇幅小,内容不宜长。
(4)剪报,把报纸和有用资料剪下来,长文章可贴在笔记本或活页本上,短小材料可贴在卡片上。剪报材料可加评注,也可分类张贴,要注明出处,以便使用。
(5)全文复印,重要读书材料,为保持完整性,可全文复印编目分类留用。原来读书笔记就和我读书时做的摘抄本一样,那时我还编版、画上小插图、贴上喜欢的图片,做成一本书。不过我也发现了摘抄本没有分类这个缺点,后来查看有点不便,只能是没事的时候,像翻阅一本自己编版的书,欣赏自己的作品。
作读书笔记不仅能提高阅读书、文的效率,而且能提高科学研究和写作能力。希望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图书馆的作用,不但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更激发了大家的探索欲。
读书笔记的写法14A、摘录式。读书时,把书报上精彩的、有意义的、富有哲理的语句、重要的片段摘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物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摘录词语,可以按人类、景物类、状物类、警句类等分类抄下来。日积月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写作文需要时,就可以从“词语仓库”里搬出来,参考使用。
积累资料的方法人各有异。但最基本和常用的,莫过于做笔记。笔记可不拘体例。不限长短,内容庞杂,形式多样。然而主要是这样4种方式:
1、摘录式。这是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主要摘录书籍、报刊、杂记、调查报告、文书档案中,与自己学习钻研内容有关的原始材料,比如你自修文科,便可摘录有关的学习资料、重要文章、警句格言、词语典故等。如果学理工科,就得摘录有关文献、重要的结论与证明、独特的技巧,等等。这样便可备你不时之需。
2、提要式。即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对文中的某一观点、事件、情节或某一章节、定理等,进行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把其内容、要点写出来。这不仅可备忘、备查,而且可训练你的综合、概括能力。列宁的哲学笔记,有很多就是采用的这种形式。如《黑格尔〈逻辑学〉一书摘要》,《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一书摘要》等著作。而且他对摘录内容,还往往写出自己的意见、批评或注释,以及自己独创的符号和评注。比如`注意'、`说得对'、`辨证的精华'等揭示性简明字样。明确地表明了列宁对某段论述的意见或批评。
提要应力求简明扼要、脉络分明,最好以某一主线展开。如,历史可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作用,重大事件及其影响,也可用列表法使其内容一目了然。
3、心得式。记下的是对某一问题思考的心得。如李贽的《史纲评要》,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皆是这样的著作。心得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沈括的《梦溪笔谈》,茅盾的《读书札记》,马克思的《数学手稿》,就是用的这种方式。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写这类笔记,要特别注意捕捉生活中的火花。自修理工科则应注意抓住学习研究中所碰到的`难点和问题。有些重大发现,往往是由一个简单的疑问开始,经过冥思苦想或从某一点上受到启示的。对任何一点良好的思索,那怕是一丁点都不应放过,并把它及时记下来,很可能成为你作出成就的关键。
4、索引式,即写下有关的论文题目或书名等。在学习中可能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看到某些东西感到十分有用,但内容却大多,上这三种笔记法又都不易采用。或者是这个内容,你本身就有这本书,所以也不必采用上述方法,但是往往到要用这内容时,你却忘记了或找不到了。诸如此类问题,只要搞好索引,便可顺手拈来。自学成名的史学家陈垣曾说:`教学和研究要从目录学入手',`目录学就好像一个帐本,打开帐本,前人留给我们的历史著作概况,可以了然'。所以,平时应把所有的资料,按照内容本身的性质搞出一个索引来,以备查用之便。
上述四种写笔记的方法,可视各人的爱好、条件而定。至于书写格式,记在笔记本、活页张、卡片、纸条上均可。如果是自己的课本、书刊,那么写在天头、地脚、篇末、段尾都行。也可在书中作些符号或标记。总之,各种方式均有所长。但从使用价值来看,采取做资料卡片的形式更好些。做卡片请你注意几点:
一是每张卡片最好只写一个问题,一个事例。这样既灵活,又不乱,便于分类整理装订成册。
二是每张卡片须注明资料来源、书名、篇名、版木、卷首、页码等,便于查找。
读书笔记的写法15蜜蜂采花中甘液酿成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酿成的,是从多种花中采集来的。有的读书笔记,是作者读了好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的一种看法,好比蜜蜂酿蜜,这样的读书笔记写得比较精彩,不同于一般的看法。像朱熹的《朱子语类》:渊明诗,人家说是平谈,据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谈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又龚自珍《己亥杂诗》:陶潜酷拟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谈,二分梁甫一分骚。读书笔记有各种形式,前面举的摘记是一种;这里举的是别的两种,一是随笔式的,一是诗。随笔式的只写出自己的意见,不必记下书名卷数等,主要把自己对书的意见写下来,用诗的形式来写更不必记书名卷数等了。
上面举的朱熹的一段话,龚自珍的一首诗,实际是写出了对陶渊明诗的读后感,所以也作为读书笔记来谈。“渊明诗,人家说平谈”,说明他看了别人讲陶渊明的话,都说渊明诗是平谈的。“据某看他自豪放”,他读了渊明的诗,跟别人的看法不同,认为平谈是表面,骨子里是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他也读了许多豪放的诗,经过比较,他认为渊明诗的豪放跟别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诗的豪放不显露。也有外露的是《咏荆轲》一篇。他这个论点,是读了别人论渊明的诗,用渊明的诗来检验;读了别的豪放的诗,用来跟渊明的诗作比较;才能得出来的。他不光看到渊明诗表面上的平谈,还看到了从《咏荆轲》诗里看出了他的.豪放。再来看他写的别的诗,才看出透过表面的平谈,骨子里是豪放的,即从诗里看到渊明这个人的性格来。这正象蜜蜂采花酿蜜那样,是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来的。
龚自珍的诗主要是采用了朱熹的论点,但又补充了新的论点:一是用诸葛亮的豪放来同陶渊明的为人作比,二是赞美渊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诸葛亮的《梁甫吟》和屈原的《离骚》来同渊明的诗作比。在这里,说明龚自珍不光读了陶渊明的诗,还读了陶渊明和诸葛亮的传记,了解了两个人的性格,还读了诸葛亮的《梁甫吟》;还研究了历史上品格高超的人,经过比较,才写出这首诗来。说“万古浔阳松菊高”,那是因为陶渊明是浔阳人,是爱松菊的。他在《归去来兮辞》说“抚孤松而盘桓”,他在《饮酒》里说“采菊东篱下”,菊和松又是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的。说这句话,说明他把陶渊明跟历代的高人作过比较。他又用屈原的《离骚》来同陶渊明的诗比,看出陶渊明的豪放,跟诸葛亮比较接近,占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离,占有的成分少些,那因为屈原投江自杀,渊明没有那样忿激,比较达观。他跟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为渊明不象诸葛亮那样能建功立业。不论他的衡量是否恰当,总之是象采花酿蜜那样,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来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