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案

时间:2025-07-24 21:42:12
有关詹天佑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有关詹天佑教案范文汇总五篇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詹天佑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詹天佑教案 篇1

教师思考:

《詹天佑》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第二组课文的精读篇目。文章以人物的名字为题,重点记叙了詹天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迹-----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为读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爱国工程师的高大形象。文章层次清晰,内容生动,字里行间流露着对中国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赞颂,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材。全文围绕“杰出、爱国”而展开,教学时应以此为线索,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具体事例,结合重点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杰出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

2、结合具体事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詹天佑的杰出才华和爱国精神,同时在他的'科学态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启迪。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直接导入

教师板书课题

詹天佑,齐读,确定学习内容。

二、检查预习,梳理定标

1、师生交流课外资料

学生首先汇报,教师投影:詹天佑简介(詹天佑,中国铁路制造第一人……)

2、学生汇报课文预习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从刚才谈的詹天佑放弃外国的荣华富贵回国工作,后来修筑滦河大桥,还有在工作中的严肃认真,体会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具体事例来表现詹天佑是一个即杰出有爱国的工程师。

三、讨论交流,汇报点拨

1、速读课文,理清脉络

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具体事例,教师概括,课件展示:接受任务、勘测线路、开凿隧道、设计“人”字形线路。

2、分组合作,问题探究。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例,自己喜欢的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究。

教师在合作前提出明确要求:

(1)要抓住具体事例,结合自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说明自己的问题。

(2)组内成员应明确分工,有组织,有秩序,确保合作高效。

3、汇报交流,深悟感情。

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汇报,并与其他学生一起,针对该组的学习收获,给予补充,评价。及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试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学生演示:中部凿井法、人字形线路后,课件展示。)

四、情景激发,拓展思维。

1、创设情景,激发感情

教师放映片断: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上下欢欣鼓舞,詹天佑在许多年后,来到长城,远望京张铁路,感慨万千……(电影《詹天佑》片断),激情引发,让学生想对詹天佑说些什么,对自己说些什么。通过深入挖掘文章内容,创设新的学习情境,加深了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学生在充满创意与激情的表现里,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2、学生练笔

将对詹天佑说的话写下来。

五、课外延伸,深化感情

布置学生搜集我国历史上爱国英雄人物,准备“爱国英雄事迹展”。

詹天佑教案 篇2

一、通读课文,说说詹天佑是个什么人?(略)

二、课文什么地方表现了詹天佑爱国的精神?(略)

三、课文中用了哪几个事例说明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生:课文中举了勘测线路,打居庸关隧道,八达岭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四个例子表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

师:打隧道的常规施工方法是

詹天佑是用怎样的方法打开居庸关隧道的?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在本子上画出施工示意图。

(学生认真读课文,画图。)

哪位同学来把这个工程的施工示意图画在黑板上,并说说你这样画的依据是什么?

生:居庸关隧道的施工示意图我是这样画的

。因为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我理解“两端”就是山的两边。“同时向中间凿进”就是我画的两个箭头所表示的工作面同时开工。我根据课文中的这句话画出了这个施工示意图。

师:画得很好。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再想想,开凿八达岭隧道的施工示意图又应该怎样画?

(学生对照课文,画图)

师: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图,并对照课文进行讲解。

生:我画的示意图是这样的

(学生纷纷举手,有的按捺不住叫了起来:错了!老师,他画错了。)

师:同学们请不要着急,先让他说说为什么这样画。

生:课文中说: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我画的↓箭头就是打直井。←→就是同时分别向两头开凿。

生:他的理解是对的。但他没有读懂后面一句话:“这样一来,几个工作面可以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一半。”他画的图和居庸关的施工方法一样,只有两个工作面,那何苦要打直井呢?实际上詹天佑是在居庸关隧道的“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施工方案中加上“中部凿井法”。图应该这样画

〔读读、画画、议议,学生兴趣盎然〕

师:画得好,说得更好!课文中写几个工作面。你们刚才说的也是“几个工作面”,确切下个结论,究竟是多少个工作面?

〔以问激趣,学生认真思考〕

生:箭头画的都是工作面,共是五个。

生:不对,是四个工作面同时开工。因为要先打直井,人才能进入井中,从里向外的两个工作面才能开工。

生:课文中还说用这样的方法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生:两个工作面,变成了四个工作面,工期就缩短了一半。

师:理解得真好!我们怎样从这两个事例中领会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呢?

生:他打破了常规的施工方法,他采用的方法十分巧妙,缩短了工期,表现了他超人的才干。

生:他超人的才于不仅表现在采用的方法巧妙,更重要的是采用这种巧妙的方法必须勘测计算得十分准确。否则隧道接不通,打成了支离破碎的几段,工程无法进行,还会出现塌方之类的严重事故。詹天佑勘测计算得如此准确,表现了他超人的才能。

师:体会得太好了!那么火车是怎样过“人”字形铁路的呢?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对照插图,然后在本子上画一个“人”字形线路,用你的钢笔做火车,假设有笔套的一头的火车头先拉,笔尾一端的火车头先推。然后如何倒过来拉的变推,推的变拉呢?

〔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插图,用笔演示〕

……此处隐藏5145个字……会)

2、竞赛美读第四节。(老师适时引出全班的朗读高潮)

3、画居庸关隧道和八达岭隧道施工方法。

4、演示“人”字形线路。

(在汇报中适时完成读书任务)

六、写赞歌。(在帝国主义的讥讽声中,在清政府的腐败万能下,詹天佑战胜了险恶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建成了我国铁路史上第一条铁路。这样的伟人,我们应该把他留住,留在我们的心底。我们每个人在心中用一两句话赞美他。)

七、播放录象资料,进行课外拓展。

八、延伸:一代伟人虽然去世了,但他的品质,他的形象已经矗立在我们心中。我们该怎样表达这无比的怀恋之情呢?(把伟人的精神品质世世代代传下去,永远继承和发扬它。)

詹天佑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通过修筑京张铁路当时的历史情况,和修路施工中的典型事件,表现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显示了中国人民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全文分四段,重点是二、三两段。

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开篇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点明了主题,提挈全文,引起读者思考:詹天佑是怎样一位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第二段是二、三自然段。先写京张铁路地理位置,“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这里讲了修筑京张铁路的重要,也为一些帝国主义者为了达到他们“进一步控制我国北部”,对我国进行掠夺,“你争我夺”地争夺修路权作了伏笔。接着写帝国主义者们的“要挟”:如果用本国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妄想以此迫使清政府向他们“求助”。他们哪里知道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当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全国人民轰动”了,都要为国争气,显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不怕外来压力,有志气有能耐把京张铁路修好。当帝国主义者看到他们的“阻挠”、“要挟”成了泡影,又利用他们的报纸宣传什么“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又以自然条件的恶劣做借口,认为“这样艰苦的工程连外国工程师都不能轻易尝试”,来藐视中国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任务。这是进一步揭露帝国主义者的企图,为下文詹天佑的设计施工,提前完成任务作了铺垫。

第三段写詹天佑精心设计施工,战胜恶劣环境,出奇地完成修路任务。先写詹天佑不怕困难和嘲笑,毅然接受任务。接着写他细心勘测,精心设计施工,表现他的智慧才能。一是勘测线路,通过詹天佑的所做、所说和所想,表现他克服困难,工作认真、细致、严密,具体为:

所做“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铲平陡坡,哪里要改小弯度”,都经过勘测,周密计算。“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白天“攀山越岭,勘测路线”;晚上“在煤油灯下绘图,计算。”“为寻找一条合适的路线,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

所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所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讥笑我们,而且也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二是开凿隧道,居庸关山高岩厚,两端开凿;八达岭隧道长,中间凿井,四个工作面。三是青龙桥附近坡度大,设计“人”字路,上下坡用两个火车头,一推一拉,使火车平稳上、下坡。

第四段概括地写京张铁路提前竣工,给帝国主义者以有力回击,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才能,显示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总结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教学建议】

教学本课,要紧扣开篇的第一句话,围绕“杰出”、“爱国”,抓住当时的历史环境和自然条件,揭示文章的中心。把教学重点放在阅读理解上。

(一)初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通过查工具书,初步理解“阻挠”:“要挟”、“藐视”、“勘测”、“主持”、“经纬仪”、“竣工”等生词的涵义。

2.按照课后习题1中的

(1)“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进行的?”,

(2)“修筑京张铁路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让学生自学课文,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划出文章的段落,为精读课文作铺垫。习题1中的(3)题,可在精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深化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再作思考解答。

(二)精读课文,突出“杰出”、“爱国”(重点讲读二、三两段)

1.通过京张铁路简图(或地图册),让学生了解京张铁路的地理位置,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认识修筑京张铁路的重要意义。

2.扼要介绍修筑京张铁路当时的历史背景: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帝国主义者掠夺、控制中国的野心。再让学生根据下面的四个问题,读课文的第二段,分步思考解答:

①清政府提出修筑京张铁路计划,一些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出来阻挠?

②一些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清政府的?他们的企图何在?为什么说“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

③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为什么全国轰动起来?外国报纸是怎样宣传的?

④“连外国工程师都不敢轻易尝试,至于中国人,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依据?

围绕四个问题,让学生读、思、议、说,理解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领导修筑京张铁路的。

讲读第三段时,让学生思考:

①詹天佑“毅然接受任务”这表明什么?

②他面对高山深涧,悬崖峭壁是怎样精心设计施工的?这里要抓詹天佑的所做、所说、所想,来理解他工作认真、严密;要用图示法让学生理解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是怎样开凿的;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骑车(或拉车)上下坡的情景,来体会、理解“人”字路线,用两个火车头,使火车平稳上下坡的道理,以突出詹天佑智慧和才能。

读讲第四段时,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课后习题1第(3)题:为什么说这条铁路修筑成功是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同时要让学生领悟树铜像的历史意义,领会今天的外国朋友看到这伟大工程“赞叹不已”的深刻涵义。

3.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三)指导背诵,反顾全文,理解当时情况于文章主题的关系,落实本组教材的训练重点

1.指导背诵第三段,可用连线法帮助学生记忆:接受任务——勘测线路(所做——所说——所想)——开凿隧道——设计“人”字线路。

2.回顾全文,思考问题:这篇文章写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事迹,来表现他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却用了很大篇幅写了帝国主义者的阻挠和自然条件的恶劣,这与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通过设问,让学生反顾全文,思考和理解写人写事的文章与历史背景和当时情况的密切联系。这篇文章写的人和事距今已85年,写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更能表现詹天佑的杰出、爱国,显示中国人民高度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能把我国的事情办好。同时,使学生读了这篇文章,激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深信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能够把我国建设得繁荣昌盛!再让学生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哪些想法,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为国献身的精神。

3.这种写历史环境表现文章主题的写法,要求学生变文法为学法,在学习本组后面两篇课时加以运用。

《有关詹天佑教案范文汇总五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