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时间:2025-10-11 21:42:32
科学教案(汇总8篇)

科学教案(汇总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认识了解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美。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从生活中汲取美,认识感受科学、艺术对生活的影响。

二、重点:

探究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事例。

三、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

络搜索查找有关艺术和科学相结合的事例与资料。

五、教学程序:

(一)探究学习:

1、在科学中发现艺术美

(1)课件展示太空星云图片。

①图片中的景象像什么?(眼睛)

②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造型、色彩)

③在平日里我们用肉眼能看到这么美的景象吗?(天文望远镜)

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我们在遥远太空中发现了艺术的美景(板书出示:在科学中发现艺术的美)。

④你们还想再看一些这样的美丽的星云吗,下面我们就用美术的眼光来欣赏,这些美丽壮观的景象。(多幅星云图片欣赏)

⑤你能不能用美术语言,说说看到这些图片后的感受。

(2):是科学拓宽了人们艺术欣赏的新视野,为艺术的创作插上科学的翅膀。(出示课题)

下面我们进一步来感受一下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

2、用艺术表现科学。

(1)展示《下楼梯的女人》。

①我们一起来欣赏法国著名画家杜尚的油画作品《下楼梯的女人》。给你什么特别的感觉?这种现象你在哪里见过吗?(一个人在下楼梯,而且好像是连续的动作画在了一起)

②点击出示:用数码相机拍摄合成的击剑运动连续动作图片,与《下》对比观察:这张照片是用数码相机选用连拍功能后合成的,是不是和这幅作品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呢?

③:通常的绘画是在平面上表现一个静止的瞬间影像,而杜尚正是看到了高速摄影机拍出的连动画面才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用独特的艺术创作表现了全新的科学技术。这幅作品打破了贯常的表现形式和局限,进行了新的有意义的尝试。

(2)欣赏修拉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①另外一位画家则是研究并运用了光学原理来作画。请欣赏法国画家修拉的“点彩画”。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画家是怎样运用小色点来排列作画的。

②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细节图)

③:画家作画时没有将各种颜色混合在一起,而是将需要调和的小圆色点按照一定的规律并列排点在画布上,利用光学原理和人眼对环境色的自我调和功能而达到色彩的自然调和效果。是科学的发展激发了人们艺术创作的新灵感,用艺术去表现科学的新技术。

3、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1)飞檐与斗拱:

①展示世博馆图片:世博会期间馆的奇特造型每天都吸引了上万观众排队参观,你认为它的造型奇特在哪?(上宽下窄)有没有什么想问的问题?(为什么要选用这样的造型?设计师受到什么启发?下面的面积这么小,为什么能托住上面那么宽大的顶部?)

②请大家小组内交流一下,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参与、指导。

③:馆的屋檐设计灵感源于我国古建筑的传统造型“飞檐”,其中的木架结构“斗拱”这一科学技术实现了人们对建筑造型美的设计创想。

④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斗拱。

⑤展示各种斗拱的结构图片。

⑥欣赏“浙江宁波保国寺”的建筑图片。(造型宏伟别致的飞檐不仅给人以建筑艺术美的享受,更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对屋身墙面的浸蚀。那么这么大而重的飞檐是用什么方法支撑起来的呢?)

(2):艺术与科学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一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艺术不断激发着人们创造的想象和灵感,科学则为艺术的.创新表现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首先感受摄影的艺术美,在欣赏的同时思考探究艺术创作背后的科技支持

(二)科学艺术考察活动。

1、每组桌面上有一些同学们课前在互联上搜索查找到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作品,请各组进行探究考察活动,并填写好图下面所提出的问题:

(1)它的艺术美体现在哪?

(2)它的科学性体现在哪?

3、各小组进行考察活动。

(1)钻石艺术。

(2)壁纸艺术。

(3)电脑绘画艺术。

(4)桥梁建筑艺术(赵州桥)

(三)交流汇报。

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考察结果,其余同学补充。

(四)拓展。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学:

(1)在科学中发现艺术。

(2)用艺术表现科学。

(3)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2、课堂小检测。

3、拓展:(图片欣赏)

(1)梵高《向日葵》(这是谁的作品?)

(2)二氧化硅纳米颗粒(图片里是什么?)

(3)纳米材料图片欣赏。

4、:从古至今,人类从未间断过以艺术和科学结合的形式来进行发明与创造,所以在生活中可以发现许多不同时代的具有艺术与科学实用价值的物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发展情况。

科学教案 篇2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水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冰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初步了解冰与水之间的变化关系。在三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知道冰是由水变化而来的,通过这节课学习,要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明白温度的变化是与热量有关的,还可以为后续集中探讨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的关系奠定基础。

在教学目标分析里面,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分别从科学概念、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目标来看:

在科学概念里面,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在过程与方法里面,通过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变化,了解冰的特点,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第二呢,要培养学生他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我们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感受、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同时激发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结成冰的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教学难点是 ……此处隐藏3245个字……到的这朵油菜花。

注意萼、瓣、蕊的读音。

(2)解剖:

学习使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示范:镊子的使用和解剖的顺序;

解剖的油菜花。

将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用胶带贴在观察记录表上。

观察解剖后的油菜花的各个部分。

填写“油菜花的观察记录表”。

(3)交流。

(4)小结:油菜花是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个部分组成的。油菜花有四片花瓣。

3、观察一棵油菜的花。

(1) 一棵油菜上的花是同时开放的吗?

(2) 数数一棵油菜上有几朵花?几个花蕾?

(3) 除了花和花蕾外,油菜花谢了以后留下的部分是什么?

(4)观察一个花蕾;推测这个花蕾未来的变化。

画油菜花变成油菜荚的变化顺序图。

三、小结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植物的花在形成果实的过程中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四、布置课外活动作业:

采集各种各样的花,下节课带来。

五、板书设计

油菜花开了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教学后记:

科学教案 篇7

【教材概述】

《传热比赛——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让学生知道不同材料在相同的热源中,导热速度是不同的。学习区分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进而认识到生活中人们根据需要选择不同导热性能的材料。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不同的材料有着不一样的导热性能。

像金属这样导热性能好的物体称为热的良导体;像塑料、木头这样导热性能差的物体称为热的不良导体。

2、过程与方法

进行不同材料物体热传导性能的比较实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意识实验方法的'选择对实验数据准确性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演示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到较冷的一端。老师这里有3个材料,看一下有什么特点?(材料不一样,长短、大小一样)

猜一猜把它们放到热水中,谁能把热先传到顶端?

下面我们就来一场传热比赛,不过先想想怎么样才能让比赛公平、公正呢?

二、实验验证

为了更好的比赛,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个实验盒。同样大小的木头、塑料和钢条(一一出示)。还有温度传感器、MGA数据显示仪、热传导套装实验仪器、热水等。

1、介绍实验步骤

(1)把同样大小的木头、塑料和钢条放入同一个容器中并固定。

(2)把传感器和MGA连接好,将传感器插入容器中相应测量物的孔中,启动MGA。

(3)往容器注入适量热水。

(4)观察MGA中3个不同材料的物体2分钟内温度的变化。

2、推导结论

不同的材料导热性能是不一样的,钢的传热速度最快。科学上我们把像钢那样传热速度快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像木头、塑料那样传热速度慢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三、生活应用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根据不同材料的导热性能的应用例子呢?

四、巩固练习

根据材料的导热性能分类:

金 木材 棉花 银 铜 皮革 铁 铝 铅 塑料 油 水银 水 陶瓷

热的良导体:金 银 铜 铁 铝 铅 水银

热的不良导体:木材 棉花 皮革 塑料 油 水 陶瓷

五、课后延伸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钢的传热速度最快,哪谁最快凉呢?运用刚才所学的实验方法,自己做实验试试看,并根据你得出的实验数据推导实验结果。

科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经历垃圾分类和做堆肥的活动。

2. 知道垃圾怎么分类,每类包括哪些,以及各类垃圾的处理方法。

3. 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

4. 了解堆肥的意义和堆肥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准备卡片,用来标注各种垃圾的名称。

2. 3个盆或桶 ( 蓝、绿、红色 ) ,分别贴着“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字条。

3. 录像或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 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你们制定的解决垃圾问题的'系统方案是怎样的呢?(评价大家提出的方案)

2. 同学们提到的各种解决方案都不错。那么,怎样才能在所有的家庭中甚至在全社会中实施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 播放录像或谈话:

很多地方的垃圾是混装、混倒的,或者采取混合集中后再分类,但这样的方法都不利于垃圾的回收和无害化处理。我国现在已经开始实行垃圾从源头上分类、分装。

二、垃圾分类的方法

1. 我们的街道、小区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样分类的呢?还存在哪些问题 ?

2. 从有利于垃圾回收和处理的角度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

3. 垃圾分类游戏:

(1)讲解游戏规则:每个小组桌上放一堆“混合垃圾”(用模拟卡片代替),讲台上放“分类垃圾桶”(红绿蓝色的盆子)。每个小组的学生以接力的形式,一次在“混合垃圾”中拿出一种“垃圾”,扔到台上相应的垃圾桶中,分类正确、速度快的小组为优胜。

(2)进行垃圾分类比赛。

选学生做裁判,检查各小组的分类正确率,评比。

4. 讨论填写教材第 28 页的分类表。介绍现行使用的分类垃圾桶的颜色。

5. 介绍有毒有害垃圾随意处理的危害,简单介绍如何处理废电池。

三、怎样在家里科学处理垃圾

1. 如果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将对改善环境和节约自然资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2. 讨论:

我们家里的垃圾分类了吗?是怎么分的呢?

有没有存放废纸、玻璃、金属和塑料的地方?

我们知道收购废品的回收站在哪里吗?知道怎样卖废品吗?

3. 思辨:

有人说:“一点点废品卖不了几个钱,放在家里占地方不划算。”你们怎么看?

4. 家庭垃圾中约三分之一是食物废料。这些垃圾和院子里的枯叶、杂草等能够通过堆积自然分解,成为有用的有机肥料。这样既处理了垃圾,又生产了肥料,一举两得。

5.看书,学习制作堆肥箱。

6. 像这样的科学处理垃圾的办法还有许多,你们还知道哪些?

7. 希望同学们人人行动起来,对生活垃圾分类、分装和及时处理,让我们的家园更清洁和美丽。

《科学教案(汇总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