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反思

时间:2025-07-29 21:42:07
给予树教学反思(15篇)

给予树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予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予树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我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我先由学生质疑出发,总结两个主导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树”是一棵这样的树?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手段来解决这两大问题。

孩子在初步感知课文的情况下,找出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同时也引导他们更深一层地感受“给予”的另一层含义――让人如愿以偿。当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的心情怎样?我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领悟力,对于金吉娅心中的想法不可能一气呵成。所以我将这个环节根据课文中金吉娅的语言,行为分成了几步。第一步:当看到卡片上小女孩的心愿,金吉娅第一反应是什么?第二步:思考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低着头、说话时声音低,为什么会难过?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站在给予树下还想到了家人。第三步:金吉娅最终选择了女孩的原因是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金吉娅内心的决定,体验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从而品味“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课堂上,每个孩子似乎都被金吉娅爱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震撼了,大家都在理解中感动,在感动中理解。

另外,我紧紧抓住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运用,凸显课堂浓浓的语文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朗读、讨论、交流,把字词教学渗透于教学的.各环节中。如在体会小女孩渴望得到这份礼物的心情时,从理解“盼望”入手,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什么叫‘一直盼望’?为帮助孩子理解“一直盼望”这个词语,我出示句子“早晨,她盼望——;中午,她盼望 ——;晚上,她盼望——;……(什么时候,她盼望)”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从而理解一直盼望的含义,进一步体会小女孩渴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如在理解金吉娅为什么给陌生的小女孩买洋娃娃时,让学生体会“什么都没有”到底没有什么,去感受小女孩的可怜;又如理解课文金吉娅对家人关爱的句子“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时,我紧紧抓住“沉默不语”的意思,并教会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探究“沉默不语”背后的金吉娅的内心。

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替那个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这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我还设计了一个句式“当什么时候,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己说说自己给予了别人什么,然后将不同人写的内容连成一首小诗。感觉还不错。

给予树教学反思2

《给予树》这篇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

课堂教学中,我以情感为主线,以“爱”贯穿始终,以个性品读为感悟积累的方法,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进入文本,感悟文本内涵,课很朴实,也很扎实。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把握主线,个性解读

《给予树》是一个妈妈以第一人称写的,写出了自己内心的变化。文章比较长,线索也很多。我就进行长文短教,一堂课紧紧围绕着妈妈的心情变化“担心——生气——激动”拎出一条主线,分三个层次,层层递进,很巧妙地画了一个“圆”。第一层次:找心情变化的句子,初步说说体会,进行质疑;第二层次:细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本语言,透过语言文字走进金吉娅的内心,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第三层次:说写延伸,品味给予,升华情感。其间通过情境创设、通过情感的共振,逐渐深入本。

二、深入文本,感悟“给予”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金吉娅的爱心和善良品质。我引导学生在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文本,结合文本来理解词语,结合自己的体验来深入感知,借助文本“披文以入象”、“披文以入情”,使学生读出理解。首先,以妈妈为什么那么激动?这疑问自读第四自然段。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是援助中心?

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走进文本: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的关键。课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我注意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读金吉娅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新的.体会,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地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说写延伸,升华情感

说的拓展和延伸,是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催化剂。写的拓展和延伸,是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阶梯。语文教学就要体现“听,说,读,写”的训练。本节课,在学习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一个小练笔,妈妈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哥哥姐姐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什么,我会对金吉娅说什么。安排这样一个小练笔,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机会,为学生直抒胸臆留有空间,可以“我手写我心”,此时学生并不是一个冷静的阅读者而转变为文本的创造者,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升华了情感。

给予树教学反思3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将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

曾记得在立洋外国语学校贾志敏老师也是用这一课作了示范。但是因为学生朗读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贾老师把课文的'重点放在了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和指导学生书写上。 今天我面临的学生和贾老师面对的学生如出一辙,学习本课时,我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对课文中有一些词语,引导学生加以理解。教学效果不错。 如第三自然段“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要读出妈妈生气,金吉娅的沉默自责,兄弟姐妹的兴高采烈。从对比中产生疑问,这么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怎么会乱花钱,她的钱都花到哪儿去了?请学生带着疑问再次阅读课文,从第四自然段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可是妈妈,我们有那么多人,已经能收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也没有。”再抓 ……此处隐藏8599个字……_”。

学生想象回答后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的话让我听了想流下眼泪,你们在告诉我:给予就是给人关爱,给予就是给人温暖,给予是无私的,给予更是快乐的,是吗?

师:所以,这棵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

生:爱心树。

生:幸福树。

生:愿望树。

师:多美的名字啊!那么同学们,你们意在心里种下一棵给予树吗?希望这棵给予树能在你们的心中生根茂盛,让我们每个人都来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反思

给予就是给人关爱,给予就是给人温暖,给予是无私的,给予更是快乐的,教师一番深情的话语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了文章所蕴涵的情感,“这棵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凝练了学生心中的情感,让他们心中的情感不只是停留在内化积淀上,而是通过语言进一步明确了,也是将文章“爱”的主题进行了提升。

给予树教学反思14

《给予树》描写了在圣诞节前夜,一位叫金吉娅的小朋友,用妈妈给她的为家人购买圣诞节礼物的钱为一位不知名的女孩买了个洋娃娃,完成了女孩在“给予树”上留下的心愿。而金吉娅的母亲由不知情到了解,到最后是激动万分。在文章的学习中,只要学生能抓住人物心理变化,并有所感悟,就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所在。

师: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你能代妈妈说吗?

生:对不起,我的宝贝,妈妈误会你了。

生:你给妈妈送了一份多么珍贵的礼物呀!

生:你真有爱心,妈妈为你骄傲。

……

师:说得多好呀!让我们轻轻地写下来,作为妈妈的圣诞赠言,送给金吉娅,好吗?

(学生依次读着自身写的话)

师:假如你是那个在圣诞节受到梦寐以求的洋娃娃的女孩,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生:感谢你的馈赠,让我度过了最快乐的一个圣诞节,你那么关心他人,也一定会得到很多人的关心……

生:多么漂亮的洋娃娃,真谢谢你,我一定向你学习,努力去协助身边的每一个人,把快乐和幸福带给他人……

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让我们记录下这些感谢的语言,等会读给大家听。

……

【反思】

在教授《给予树》的第二课时时,这两个小练笔花了大约二十几分钟,在这过程之中小朋友们一直在考虑、交流、书写,在两个小练笔完成之后,无须教师的点拨,小朋友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中心,体会到“给予”是一种高尚品格和“给予”后的快乐与幸福,也懂得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也经常让小朋友进行小练笔,但大多放在末尾,作为拓展,还有一些可以说是画蛇添足,是地道的点缀品。而这一课中的两个小练笔却实实在在的让我感受到了“感悟课堂”的魅力。也给了我很深的感触。

1.虚实有度。

充沛的“利用”文本,充沛“挖掘”文本,充沛考虑文本的“缺口”和可供“再造”的空间,他既有一定的“易度”——可以顺着主人公的话来说,又有一定的难度——正因为可以顺着说,所以又务必要说顺,即让它符合“对话”的要求。

2.细化过程

“练笔” 自身就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假如想让它达到预定的良好效果,首先让学生理解说话人的心态,掌握表达的正确方法。最好能在写之前与全班同学有一个互动交流,不让“练笔”走过场。

3.追求实效

很多小练笔在时间上略显匆促,结果练笔活动浅尝辄止,成了课堂上的小点缀。真正具有实效的小练笔,要有足够大的“容量”,具有“具体”的.过程,要有一定的“铺张面”,和流动的“线”。真正着眼于小朋友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人物心理的揣测和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并能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动情、入境。

4.不只仅是练笔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学不只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给小朋友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啊?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发明、展示自我、体验胜利的平台。是学生健康生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是啊,学习语文的目的不只仅在于掌握它、运用它,更在于逾越它。

给予树教学反思15

《给予树》是一篇富有浓浓的人文情怀的课文,爱的教育是本篇课文的教学主题。我们可以感受到紧紧围绕“爱”字展开教学,是本堂课的主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三个

重点句段的理解、深入挖掘文本。

精彩之处:

1、理解“给予”其实“给予”即为有形的赠送礼物和无形的给予帮助两个含义。正是因为教师在一开始便让学生对这个词理解到位,所以也为后来所提出的“课文中的给予指的是哪些事情呢”这个问题做了很好铺垫,使学生能准确的理解和寻找。

2、体会“给予”。为了更深刻的理解金吉亚所“给予”的东西,教师先让学生体会小女孩对得到这份礼物的渴望心情。因此她从理解“盼望”一词入手,什么叫‘一直盼望’?想象“小女孩为什么盼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她盼望得到洋娃娃做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盼望得到这份礼物的急切心情。其实这个洋娃娃不仅只是一个玩具,更是一个可以陪伴她、可以倾听她的话语,可以带给她温暖的朋友。所以学生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到,金吉亚所“给予”给小女孩的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温暖,是一种爱。

3、创设情境,进行拓展与延伸文中没有介绍那个小女孩在卡片上具体写了什么,教师为了使学生和文本的.主人公金吉娅产生心理共鸣,课堂中创设情境,拓展内容,出示心愿卡,配上音乐让学生读读上面的内容,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情的语句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同情心。在此基础上,再去读读金吉娅怎么做的句子,说说新的体会,在说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动,与金吉娅产生了情感共鸣,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移默化地赋予了文中人物鲜活的生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4、注重情感的升华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在回答“‘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时,其实是让学生提升文章的情感一种方法,即“给予树是一棵实现梦想、满足愿望的树。”“给予树是一棵充满善良和仁爱的树。”

建议:

1、对于“给予”意义的延伸其实“给予”不仅仅是送、给,让人如愿以偿,还意味着放弃、失去。课文中提到金吉娅所剩的钱只够买一些便宜棒棒糖的时候,她“沉默不语”、“低着头”,她说话时那种羞愧、难受,说明了金吉娅作出选择时艰难矛盾的心情。在这里教师是否可以点拨一下“给予”其实是在自己放弃、失去某种东西的基础上带给别人快乐的。这样学生的理解会更深刻。

2、朗读的方式可以更多样话本课教学中,朗读的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种:教师指导个别孩子朗读和整体朗读。其实可以穿插一些小组竞赛读、男女生读等,激励学生朗读的兴趣和情感。同时,多给学生一点朗读的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教师反馈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本堂课中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反馈很及时,但是比较单调。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回家有针对性的给予评价会更好。

《给予树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