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热)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1常听同事们说:当老师真累。当班主任更累。回首这些年的班主任工作,的确感到当一名小学班主任的辛苦,这其中有苦也有甜,没什么经验可谈,或许这只是自己对班主任实践工作的几点感悟,和大家交流一下:
(1)把赞美送给学生。
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请多给学生一点赞美吧,因为他明天的成功就蕴藏在你的赞美之中。
(2)为后进生撑起一片天空。
我们常把孩子比做初生的太阳,那么后进生就是迟升的朝阳,比起其他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的呵护、理解与尊重、循循善诱……“要小心的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这句话或许有些夸张了一点,却实实在在的告诉我们对待后进生不可疏忽大意,作为一名,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教育好这些后进生,是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展现自己独特的风采。在我担任3年级1班班主任的第一学期里,我的班级里的两位同学,他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爱做家庭作业,导致他们两个的学习成绩很差,几次找家长谈话,效果也不是很好,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真是动脑筋了,一有空就把他两个叫到办公室一边陪他们做作业,一边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几天之后,我发现他们已经能够自己按时完成作业了,我兴奋的是,他俩不但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作业的质量也很高,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不忘加上一句批语,有时是:你能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真高兴;,这样的'办法的确是很好的,我想这些宝贵的经验都会为我以后的班主任工作起到良好的作用!
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应该,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2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教师要学会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就应用心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个性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犯__,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孙_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读课文,“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日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
“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给奶奶拿药,所以才来晚了。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决定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就应,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3最近,总有学生到我那里反映,说某某欺负了我,某某打了我等问题。弄得我焦头烂额,总是不停的调解,处理问题,今日我忽然灵机一动。何不让犯错的学生自我提出解决方案。让他说假如他是班主任应如何处理这些事。午时,这个学生给我汇报说:“首先应当写一份深刻的.检讨,当着全班学生公开检讨。然后再去给被欺负的同学道歉,并向其家长道歉。”然后我问他:“你明白我这样安排的目的吗”他说:“我错了!教师,我会按照我说的去做的。”
我想经过这件事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替别人想,并能经过这件事认识到自我的错误。给教师带来了必要的麻烦。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4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曾听过一句话,班主任和学生的关系,一旦遭到破坏是很难弥补的。这点我深有体会。几年前,我教过一个学生,从第一天见到他的时候,很奇怪,我不喜欢他。不过,我百般掩饰,不让他发现。他的成绩不好,作为老师,我很想帮助他,也应该帮助他。我每天给他补习,辅导他写作业。但后来我沮丧地发现,一切付出都像打水漂似的。我的努力没有收获,我的付出并不能得到他的认可。直觉告诉我,他也不喜欢我。为了挽回师生间的友谊,我找他推心置腹地谈话,并当面向他表示喜欢他,希望他能认真学习。但直到后来他上了五年级,他的语文成绩,始终没有赶上来,而他的数学成绩却是十分突出的。
这件事让我十分沮丧,也让我不断反思自己。因此,这些年来,我一直竭力避免再次发生这样的事情。
20xx年,我担任四年级的教学,在我的班中,有个学生小雨,白白净净的,很是可爱,前任班主任告诉我,这个孩子有点特别,比别的孩子成熟,有心计,为了“降伏”她,所以让她当了科代表。在后来相处的过程中,我果然发现那孩子喜欢表扬,听不得批评,对同学很凶,比一般的.孩子都成熟,班上同学怕她,但不喜欢她。
我并没有因此厌恶她,我真心地去喜欢她,教育她,继续让她担任语文科代表。而她也没让我失望,工作十分负责,成绩也日趋稳定。就这样,一直到了六年级。
仿佛一夜之间,学生突然长大了。其中以小雨为首的几个女孩子的变化最大,不愿扎头发,相约去发廊把头发拉直了,有的刻意地把刘海掩盖着眼睛,两耳旁还留着几缕头发,像挂面似的……面对着形形色色的发型,看着她们越来越热衷于打扮,连上课也不忘记梳理头发。我的心有些着急了。我召开了女生会议,请所有女生一起探讨怎样的仪容仪表才是美。会议完毕后,我还给家长打了电话,请家长配合,带孩子去按要求理发。几天后,有三个孩子都按要求剪了头发,只有小雨,敷衍式的把刘海剪了一点点。
我看了很生气,做完操回到 ……此处隐藏13487个字……明礼仪教育,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详细的文明礼仪常规,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对理解、训练上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指导、帮助。比如,一年级小学生刚入学校大门,要训练他们“坐、立、行”的规范姿势,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明确要求,“坐、立、行”的规范姿势,可用九个字来概括——坐如钟、立如松、行如风;其次,要指导学生理解意思、体会含义:“坐如钟”就是要坐得端正,“立如松”就是要立得精神,“行如风”就是要得稳健;再次,教师要示范并加以细致耐心地指导;最后,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并在学习生活中评选出每周“坐、立、行”姿势规范最佳者,并给予表扬。
2、坚持将典型示范和整体提高相结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好模仿的特点,积极为他们树立榜样。首先,要积极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要做好表率,以自己的良好师德给学生树立榜样。在教学、生活中,以庄重大方的仪表,和蔼可亲的仪容,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出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班级活动中,有针对性开展文明礼仪标兵评选等礼仪教育主题活动,评选出文明礼仪方面做得好的学生为示范员,为全体学生做出榜样。教师及优秀学生的一言一行在广大学生中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从而引导其他小学生积极向他们学习,努力争当文明礼仪标兵。除了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典型示范外,还应注意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利用各种合适场合来训练、提高小学生的文明礼仪素质。
3、坚持将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和学以致用相结合。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从目前情况看,小学生对礼仪知识的认识还比较薄弱,要改变这种现象,要从普及文明礼仪知识入手。时过境迁,物换星移,礼仪随着不断发生变化。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善待家庭;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可执行性。比如:在与人交往中所表现的礼仪:和别人见面时要说声“你好”、“您好”;跟别人道别时说声“再见”;打扰了别人或有愧于人时说声“对不起”、“请原谅”,等等。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体,有助于小学生理解和遵循。
4、坚持将主题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校、家庭、社区等合适的场合开展丰富多彩、直观形象的礼仪教育主题活动,如礼仪知识竞赛、礼仪示范表演、小品剧、文明礼仪用语征集、演讲、征文等,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礼仪活动,在活动中磨炼意志,在活动中扬褒弃贬,在活动中掌握文明礼仪的方式方法。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面向社会开展帮困助残、慰问孤老、美化环境、维护公共秩序等主题活动,让小学生回归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礼让、谦恭,做文明小公民,以自己的文明行为带动家庭,感召他人,影响社会。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14在我们班级,有一位似乎没有什么特色的学生。很长时间,我几乎没注意到她的存在。直到有一天,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改变了我对她的看法,好象也改变了她自我。那是一个中午,我在班级分饭,看着走廊里来回走动的学生,无意中发现走廊里撒了一些饭菜,许多同学说着笑着绕着而过,好象没有注意到地上所撒的饭菜。这时,崔玉文同学走了过来,告诉大家不要踩了,然后急忙跑回教室拿来清扫工具,将饭菜扫净,又用拖布拖了一遍。我被这一幕感动了,回教室后,立刻在班级表扬了她,并尽力赞美了她关心团体,为他人着想的好行为。
此后,我又从几件小事里发现崔玉文性格中闪光的地方,并及时给予表扬,使真善美的精神得以激发和升华。渐渐地我发现她变了,上课异常认真,作业完成得尤其好,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还被同学们选班级卫生委员。
分析:这件事给我启示颇深,那些学生既不勤奋上进,又不惹事生非的学生,好像对班级一切活动既不反对抗议,又不踊跃参加;他们虽然学业平平,却不名落孙山。一般情景下,既得不到教师的表扬,也得不到教师的批评,是一些容易被教师忽视“遗忘”的学生。其实他们更多地渴望教师的关注与赞美。从这件事后,我开始注重细心观察学生,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把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使之发扬光大。使每个学生都感到“我能行”,“我会成功”。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热情、向上的学生更是如此。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是一座桥,能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是一种无形的催化剂,能增强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教师的赞美也是实现以人为本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的赞美越多,学生就越显得活泼可爱,学习的劲头就越足。
教育是一项细致入微的工作,把每个孩子的闪光点都放大,用放大镜去观察,不吝啬赞美的语言,用心去感受学生的变化,教育怎能不成功呢?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15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时,我就明白必须会被它深深地迷住。果然,我爱不释手,读了一遍又一遍,被它的故事、动物和人迷住了。
这是一本描述昆虫的书,第一次读《昆虫记》,故事像光一样透射到了我的心里。我一会儿被昆虫的愚蠢逗笑;一会儿被昆虫、动物的母爱而感动;更让我恍然大悟的是昆虫的世界竟是那么奇妙,迫使我立志要像法布尔一样,细心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与奥妙。
之后读《昆虫记》,我仿佛仰望星空,走进了昆虫的世界。平常那些被我们忽略的角落,其实都是一个个五彩缤纷、充满生命的乐园,让我感到梦幻般的神奇,这不是一个现实的'童话世界吗?确实,像童话一样,《昆虫记》是一个个趣味的小故事:凶残的蟑螂,大家都有些害怕它,然而它在幼儿时,也会掉入渺小蚂蚁的魔爪。可爱的小毛虫,很会想办法,一个接一个吐出丝做路标,可一旦丝被其他昆虫“动了手脚”,它们便找不到回家的路,固执地跟着丝走。
相比《昆虫记》的精彩资料,我却更敬佩它的作者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他是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拥有昆虫诗人的美称。令我没想到的是,法布尔出生于一户农民家庭。年幼的法布尔因家境贫困而使学业无法继续,但他抓紧一切时间自学,因为法布尔对昆虫的喜爱,萌生了他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让他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都安静地研究,艰辛的付出,持之以恒地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我们今日看的《昆虫记》。
法布尔笔下形形色色的昆虫,已不再是大自然下的渺小的虫子,而是一个个顽强乐观的生命,他在表现昆虫世界的同时更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我叹服法布尔,叹服他那种坚持不懈,执着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在这本书里,无论是作者还是昆虫都告诉我了人生的哲理:“一方面用人性关照虫性,在昆虫身上倾注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又用虫性反观人类生活,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大自然的生物无不给我们产生了深刻地启示,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才能使人与自然一同存在于这个美丽的星球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