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随笔(精品)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的创作非常随意,不需要有任何的负担,不需要华丽的辞藻,没有严密的结构,随心写。什么样的随笔堪称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教育随笔1早锻炼时我带领孩子们跑步,煦煦排在第一个。我拉着煦煦的手,准备开始跑。突然,煦煦站在原地动也不动。我说:“煦煦,跑起来。”,煦煦还是不动。我有点生气,问:“别的小朋友都在跑,你为什么不跑?”,煦煦说:“我就是不高兴跑,我跑不动。”,后来,在分散活动时,我走到煦煦身边,问:“刚刚你为什么不跑?”,煦煦老实地说:“我不喜欢跑步。”,我说:“有些事情我们不喜欢,但也要尝试去做,跑步可以锻炼身体,这样才不会生病,下次你能跟着我们一起跑吗?”,煦煦说:“好的.。”
可以看出,煦煦是个脾气比较倔强的孩子,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事,不愿意去做。之后,教师与煦煦的交谈,让煦煦知道了跑步的好处,教师劝说、鼓励煦煦下次积极参与,煦煦能够答应进行尝试。
在引导煦煦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应以劝说和鼓励为主,告诉煦煦这样做会有什么好处,引导他积极参与活动。教师要有耐心、有信心,慢慢使他融入集体活动中去。
幼儿教育随笔2早操时间到了,当我带着班上的小朋友去做操时,看到一个小朋友哭得非常伤心,原来她是刚入园小朋友想妈妈了,这时,不知哪个小朋友说了一句:“真丢人”“不害臊”其他孩子跟着哈哈大笑,有的还吐舌头,做鬼脸,来笑话那个小朋友,小姑娘哭得更伤心了,面对这场面,我没有立即批评他们,而是抱起小姑娘帮她擦掉眼泪,并安慰她说:“如果你不哭了,老师会打电话告诉妈妈早来接你,好吗?听了我的话,小姑娘真的不哭了。
回到班上,我组织幼儿展开讨论,你刚来幼儿园的时候,心情怎样?你希望别人对你怎么样?刚才你们做得对吗?你们现在是哥哥姐姐了,弟弟妹妹刚来幼儿园想妈妈的时候,我们应该做些什么?怎样来帮助那些弟弟妹妹呢?小朋友讨论得非常热烈,他们不仅理解了弟弟妹妹想家的'感受,还送了他们小礼物。此后,我又有意识地组织了“大带小“活动,进一步培养了幼儿友善,情感和助人为乐,活动中,大班小朋友扶弟弟妹妹上厕所,为他们提裤子、系鞋带。
通过这些活动,我班幼儿逐渐懂得了如何关心,尊重他人,心灵中逐渐埋下了了爱的种子,愿这颗爱的种子在我们大家精心培养下,结出丰硕果实。
幼儿教育随笔3佳宇带来了一本图画书,给我看,题目是《十只小兔子》,情节是:兔妈妈出门去买菜,而调皮的小兔子都悄悄地出去玩。兔妈妈回家一看小兔子都不见了,小兔子都到哪儿去了呢?我觉得这很有意思,决定和孩子一起看。常规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幼儿逐页看图,讲述,阅读。我先认真翻阅分析图书后决定,改变幼儿读图的顺序,在幼儿看完第一幅图(去买萝卜,十只小兔子留在家中)后紧接着出示最后一页(兔妈妈回到家中一看,小兔子都不见了),引导孩子们对比观察这两幅图片并提出问题,“小兔子到哪里去了?”小朋友一下子兴奋起来,有的说小兔子被大灰狼吃了,有的说小兔子跟妈妈捉迷葳,还有的说小兔子出去迷路了,说什么的都有。这时,一位小朋友站起来自豪地大声说“小兔子们出去玩了。”我顿时眼睛一亮,兴奋地追问一句:“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他立即走到黑板前指着图说:“这个箱子里有玩具(指第一幅画)这箱子里的玩具都没有了(指第二幅画),小兔子不是拿着玩具出去玩了吗?”听他这么一说,其他小朋友似乎也恍然大悟了,这正是我的意图,我成功地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小兔子到哪里去了?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呢?”问题是引发幼儿思维是探索的开始,让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学习,他们的兴趣更浓了,思维更加活跃,显然教学效果也就更加好了。幼儿早期阅读不是呆板的看图,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幼儿仔细读图,并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进行积极的思维(即信息的组织加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想得好才能说得好、读得好。我为我今天的改变感到无比的欣慰。
幼儿教育随笔4午睡时要关心到每一位幼儿,这是培养幼儿良好午睡的必要前提。由于中班人数比较多,睡在老师不注意的角落里的幼儿时常会捣乱,一个人睡不着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果他还要去影响别人,那可真是一只苍蝇搅乱了一锅粥。袁莹莹小朋友他几乎每天都睡不着觉,你别看他闭着眼睛,其实那都是“虚假”,趁你不注意的时候用手拉拉旁边的幼儿,如实在不见效,他就用手摇,如摇得不醒,他就使出狠招——用手抓人家的脸,黄祯阳就是他的“牺牲品”。睡在旁边的孩子的父母都跑来向我们“求助”,都想调换床位。看到这样的现象,作为一名老师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教育手段。今天袁莹莹的奶奶来接他了,我与家长长谈了一次,商量教育对策:晚上让孩子在睡觉之前看一会儿电视(动画片)。这样不仅能增长孩子的知识,而且还能帮助幼儿在园安静地午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这一招果然灵验,最近一段时间袁莹莹每天都能安静地午睡了。
谁先玩?
在今天的区角活动中,袁震洋、陈奕凯、施天宇、石智杰四个孩子都挤在巧手屋前,大家都想玩画画,可只能由一个孩子来操作,在活动一开始,四个孩子就吵了起来,都想来玩。袁震洋向我求救,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由他们自己来解决,于是就说:“这个问题挺让陈老师伤脑筋的,到底由谁先来玩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的?”陈奕凯,看看我,又看看大家,“我们让施天宇先玩吧,我们三个…都是男子汉,就让她先玩,我们等等在玩吧,先看她玩。”这时候我觉得现在的小朋友也懂得怜香惜玉啊!袁震洋和石智杰也同意了,于是施天宇开始操作,三个男子汉在旁边看,施天宇也很自觉,玩了一会儿就让开了,让大家轮流玩,一场xxx就这样平息了.这种同伴间挣抢的现象在一日活动中会经常出现,如果在孩子一求救,老师就出面解决,决定由谁先玩的话,我想孩子们表面上肯定会同意,但心里总会有些不服气,而且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于是,老师以一两拨千斤的话语先安抚孩子们的情绪,然后再引导他们学着商量,这样既可以增进孩子的协商能力,又有助于孩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孩子有了这样一次自己协商自己解决的经验后,在以后的活动中他们就会运用这样的方法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友谊加强了,常规也显的好了,我想这大概就是新课程改革下老师之教育行为吧。
幼儿教育随笔5这一天,我教孩子们写数字,我大手拿小手教每个孩子都写了一遍,对他们说:先画秤钩,再画秤杆。可一转身孩子们就说:“老师,我不会写。”我再反复地教,一遍又一遍,有的宝宝还是重复不会写。这时诺诺小朋友已写了一张纸了,而且写得非常好,我便顺手拿起圆珠笔给诺诺打了个勾勾,诺诺拿着本子欢呼雀跃起来:“我有一个勾勾。”别的小朋友都说:“我看看”、“我也看看”……看到孩子们对勾勾的.羡慕,我大声宣布:“谁写的好,我就给谁画勾勾。”一句话说完,教室里立刻安 ……此处隐藏8317个字……为什么不和她不一样?
一天,几个小朋友都来告状:浩浩老是在小女孩那里尿尿,小朋友们都笑他,他为此哭了起来。我生气的叫过浩浩问:“浩浩,你是男孩还是女孩?”“我是男孩。”“那你为什么老在女孩那边尿尿?”“老师,我们男孩和女孩为什么不一样?她们为什么尿尿时蹲着,我们站着呢?”啊,我明白了:他只是好奇罢了,只是对这方面的事情不了解,想了解一下!
我想,这也许是许多孩子所关注的问题,于是我利用活动课时间向小朋友讲解。我把浩浩叫到旁边,讲了一个故事:你们的爸爸妈妈是好朋友,爸爸就送给妈妈一个礼物:精子,妈妈也送给爸爸一个礼物:卵子。精子和卵子也成了好朋友,并变成了一体,在妈妈的肚子里的小房子里慢慢的长大,等过了10个月,妈妈肚子不舒服,就到医院去,在医生的帮助下,一个小宝宝来到了世界上,这就是你们。妈妈送给爸爸的礼物永远是x,如果爸爸送给妈妈的是y,那么生出的就是男孩,如果送给妈妈的是x,生出的就是女孩。因为爸爸送给妈妈的礼物不一样,所以生出的宝宝也不一样,那么男孩和女孩就各有各的秘密,背心和裤头遮住的地方就是秘密的地方不要随便得让别人碰和摸。“浩浩你听懂了吗?”浩浩点点头,小朋友也高声说听懂了,我们都有小秘密,不能让别人碰和摸。
经过一节课的讲解,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使他们懂得了怎样做才是对的,怎样学会保护自己。我也懂得了怎样对待孩子的好奇心。不能把孩子的好奇心一味的称为坏,应细心的讲解,耐心的教育。
9、让批评有点甜味——自尊心保护
从不值得完全肯定的行为中,找出有积极因素的方面予以肯定
并不是儿童所有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对于儿童不值得完全肯定的行为,父母也不能置之不理,应该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分析。
如果儿童的不当行为是偶然的(不是针对成人的),儿童对自己的行为也不太关注,父母可以暂时予以漠视,等待儿童的自动修整。
如果儿童对自己的不当行为比较关注,成人应该告诉儿童自己真实的感受――对不当行为的不赞成。但不要把孩子“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应该从中找出行为中的积极因素进行肯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成人的批评。这样,也不会伤害儿童的自尊心。
当然,成人对孩子行为中积极因素的肯定,也必须实事求是,是确定应该肯定的。只要父母有这种意识,就一定会找出积极的因素。
案例:陶行知的批评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在当校长的时候,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让他到校长室去。
等陶先生回到办公室,那位男生已经在等他了。陶先生掏出一颗糖交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陶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那位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
“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掏出第三颗糖递给他。
这时,男生哭了。他既感谢校长对他的理解,又后悔自己的粗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好,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又掏出第四颗糖,“你说的对。既然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你一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用砖头打同学,绝对是不能允许的,陶先生否定了学生的这个行为。但陶先生并不因此否定学生的所有行为,而且实事求是地肯定了这个学生正当的行为。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本身,就是伟大的教育力量。
幼儿教育随笔13我班今天有个活动,是新学期开始了,小朋友之间用互换礼物的形式认识朋友。孩子们怀里都抱好了将要交换的礼物。
李泽儒的礼物是一包糖,手提式包装非常漂亮,很是诱人。我请他第一个来送礼物。他说“我想把礼物送给每个小朋友。”我问“为什么?”他眨了眨眼睛说“我的糖很好吃,我想让他们都吃到我的糖。”真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于是,我帮助他打开包装,请他去分礼物。我对小朋友提出建议,如果你收到李泽儒的礼物,就送给他一个拥抱或者一个kiss。小朋友都照我的话去做了。李泽儒最喜欢的彤彤得到礼物后,她高兴地在李泽儒的脸上亲了一口,看他一副幸福的.样子,我也为他而高兴。
等他把手中的糖都分给小朋友之后,我请他站到我面前,然后问:“李泽儒,为什么小朋友这么喜欢你呀?”他说“因为我给大家糖吃了。”我故做惊奇的样子,“哦,你对大家这么好,难怪大家都喜欢你呢?”他笑了笑。“那你以前打小朋友的时候,他们有没有亲过你呢?”他摇了摇头说:“没有,我打他们,他们也打我了。”“是吗?所以李泽儒要对小朋友好,小朋友才会喜欢你,知道吗?”他用力地点点头。我继而转向其他小朋友“小朋友,李泽儒对你们这么好,还给你们糖吃,你们喜欢他吗?”小朋友用很大的声音回答说“喜欢”我顺势引导小朋友“我们一起谢谢李泽儒吧”孩子们齐声说“谢谢李泽儒”。我也在他高兴时候抱起他响响地亲了一口。
通过这次互赠礼物活动,我要让他知道“你对别人好,人家也会对你好”这个简单道理。教给他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有利于他与人融洽地相处,更好地与人交往。
幼儿教育随笔149月29日是我班颖欣小朋友的生日。
刚入园,颖欣就高兴地说:“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我高兴地抱起她,亲了一下:“宝贝,老师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如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嗬,我班的这群小精灵,老师还没来得及起调,他们早已经唱起来了。在祝福的歌声中,新颖小朋友高兴的大喊:“妈妈说,买个大蛋糕送到幼儿园让老师和伙伴们跟我一起过生日。”果然,没过多久,颖欣的.妈妈带来一大蛋糕。我帮颖欣点上蜡烛,大家一起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教她许愿并吹灭了蜡烛。每个孩子一小块蛋糕,大家玩得很高兴。吃完蛋糕,大家一起讨论,自己过生日了,蛮高兴的。可爸妈那么辛苦的工作,劳累着。所以,在家里要听爸妈的话,大家都要做个乖孩子啊。最后,老师跟小伙伴们祝颖欣小宝贝永远快乐。
幼儿教育随笔15今天区角活动,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只见平时不太喜欢画画的雨桐居然选择了画画,好奇心驱使我走到了他身边,只见他正用红色的蜡笔画着一个个封闭的圆,边画边说道:“这是小鱼吹出来的'泡泡。”看见我马上请求道:“老师,你能帮我画一条小鱼吗?”我赶紧说道:“好啊。”我就在他画的一个个泡泡旁边画了一条小鱼儿。他看着画好的小鱼:“老师,我还要许多泡泡和水里的小草呢。”我鼓励道:“雨桐,你今天真棒!”他高兴地点点头又开始画了起来。我真为雨桐今天的表现高兴。转身去别的区域观察。等我再次回来看雨桐时,傻眼了,只见那张画已经变得面目全非,纵横交错的黑线条涂满了整张纸,刚才的画面全给弄坏了,我有点生气地问道:“你怎么画成这样啊?”他轻轻地说道:“大风来了,下起了大雨,鱼儿都沉到海底看不见了。”我听了赶紧说:“原来是这样啊,老师错怪你了。”
雨桐的画虽然看起来不是很好,可以说是很乱,但作为小班孩子有他自己的想法,在画面中也表现出了情感,发挥了想象力。因此,无论画成什么样子,都不失为一幅好画,老师不应去责备,而应去观察了解。幸亏老师能及时发现问题了解情况,才使得还幼小的心灵没被伤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