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父亲随笔,欢迎大家分享。
我的父亲随笔1母爱一向被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不少人用诗,词,歌,赋来赞美母爱。我认为这些人未免有些偏心;母爱固然伟大,可父爱也是了不起的呀!
父亲给我一份深沉的爱。从小至今父亲要我努力学习,不管做什么事都得认真,将来有所作为。但父亲决不是那种为”望女成凤“而采用不良好的教育方法。从我懂事以来,父亲一直温和地同我讲道理,但是如果我把他惹火了,他就会大声地批评我,有时甚至会打我,他发起或来,像一只蛮横无理的老虎。他常对我说:”小时候家里穷,我小学没毕业就退学了,现在年纪大了总结经验输就输在没文化上。现在条件好了些,你可好好学习呀!“父亲的话一直刻在我的心里。每当我偷懒的时候,父亲的话就浮现在脑海里鞭策着我。我就会默默地说:”徐欢呀,徐欢你这样不努力学习对得起你的父亲?对得起你自己吗?于是我又振作精神学习。
父亲给我的爱是任何东西都不可比较的`。记得小时候手脱臼了,爸爸乘车带我去医院,一下车,抱着我想医院奔去,那时是冬天,还下着纷纷扬扬的大雪。爸爸把我抱得很紧,生怕我着凉。
爸爸并不总是这样的。有次我看见伙伴们都在玩,我经不住诱惑,放下手头的笔,就去玩。玩到天黑才回来。回家后,爸爸就问我的作业做完没?我不敢说话,点点头。爸爸叫我把作业给他看,我发现情况不妙,心想这场风波一定少不了,该怎么应付呢?我心理急得想不出办法,我只好乖乖的说实话。爸爸一听,大发雷霆,打了我一个耳光,我哭了。我刚哭就下一了一场很大的雨,不知道雨是同情我还是什么的。如果是同情的话,我不需要这种同情,因为我知道父亲这样是为我好。
多好的父亲呀!我纵有千言万语也难以描绘出我此时的感受。父亲不仅给了我关怀,而且给我力量。叫我怎能不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呢?我的父亲是了不起的好父亲。难道这希望中严厉的父爱配不上这充满关怀而无私的母爱吗?
我的父亲随笔2父亲是个很严肃字眼,对我来说,我的父亲是我们姐妹三人小时候最怕的人。
小时候我是最不听话的一个,被父亲打过,可也曾在父亲温暖的怀抱里撒过娇。
我们姐妹三个,没有男孩,可父亲从未嫌弃过我们是女孩。反倒外人嫌弃我家全是女娃,而另眼相看。
记得小妹出生那年,我娘千盼万盼想盼个男孩。却把小妹盼来,娘很懊恼!觉得对不起我父亲。
而叔叔家本就有一个男孩跟我同岁,一心想要个女孩,没成想又生了一个男孩。
一个想要男孩,一个想要女孩,就这样,两家人的心思被接生婆六妈看在眼里。
叔叔那边就有六妈牵头跟我娘说:都是亲兄弟,不如把孩子换了,都能如愿。娘被说动了,就应了声。
但等父亲回家商量时,父亲却很坚决的说:再亲也不如我自己的亲,不换!
就这样我这个小妹妹被留了下来。
父亲是个很偏执的人,我继承了父亲多半的性格。
一米六多一点的身高,一直以来体重不过一百斤,就这样的身躯,父亲却给了一片属于我们的灿烂天空。
日子虽不富裕,一家人却快乐的生活在一起。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父亲看着我们一个个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父亲也老了,头发白了,腰也弯了,步子也没有以前的健硕。
父亲啊!父亲!
女儿们好想跟您说一声:我们爱您!虽不曾说出口,可在我们姐妹心中,已说过千遍万遍。
不管我们走得多远,父亲永远是我们姐妹的那片天
父亲啊!父亲!
歇一下脚吧!让我们姐妹像当初您照顾我们那般,来好好照顾您。每当妹妹为您理发,洗脚时,你的表情假装的不乐意,不让我们帮您洗,但每次您都掩饰不住内心的快乐,总是那般憨憨的笑容。每次我看到这种情景,眼睛总会不自觉的湿润了,那是幸福的`眼泪。
母亲的爱是无私的,但父爱如一座山,会给你无穷的力量。那山般的胸怀,足以遮挡惊涛骇浪。
父亲节来临之际,想跟您说一声:老爹!有您真好!
我的父亲随笔3“父亲”这两个字眼,在我心中,就如一座山一样,是我们整个家庭所依赖的山。他如山一般,有着强壮的手臂,挑起生活的重担;他如山一般,有着宽阔的肩膀,让我们在他怀里一点也不害怕。
小时侯,只要有父亲在,我就不畏惧任何东西;有父亲在,我就能随便撒娇、耍赖;有父亲在,我心里就会很充实、快乐。那时侯,我一直觉得父亲就是上天赐给我的守护神,他爱我、疼我、无所不能。
小学时,父亲就是我的良师益友,给我讲述那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教给我一个个为人处事的`道理,给我丰富的课外生活。父亲就如山,让我每一天都充满欣喜。
初中了,父亲也随着我的长大而慢慢变老了,而他还在为了我以后的事情忙碌着,也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给我讲难题,开小型“百家讲坛”了,但是看着父亲早出晚归的身影,我不禁想起山。对!父亲在我心中,就好像山,无私、坚强、内涵丰富。
父亲,你是为我们遮云蔽日的大伞,你是我们家的中心。有你在,我们就什么都无所畏惧。
父亲,我从心底里崇敬您,崇敬如山一般的您!
我的父亲随笔4写过好多文章,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心情如此激动又如此沉重。父母金婚之年,作为女儿的我没有什么合适的礼物相送,只有在键盘的敲击声中,用我最真最诚的心记录他们的点点滴滴。
——题记
我的父亲和母亲结合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像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年轻人一样,遵从父母之命,信赖媒妁之言,以先结婚后恋爱的结合方式,拉开了他们婚姻生活的帷幕。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情怀,也没有海誓山盟的情感宣言。就这样,在平平淡淡中,相依相随彼此牵手,走过了风风雨雨坎坎坷坷的整整半个世纪。他们的爱是朴实的,也是真挚的,更是经得起岁月的考验的。他们那种彼此关心体贴,彼此尊重信任,不离不弃,同甘苦共患难的夫妻情意是值得我们这些后辈儿孙效仿和学习的。
由于工作关系的原因,父亲和母亲在婚后的二十二年间,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两地生活。作为留守农村家中的母亲,既要承担抚育年幼的孩子的责任,还不能耽误地里的农活。由于孩子多,劳力少,母亲每日勤勤恳恳地劳作着,忙碌着,奔波着,辛苦着。为的是多挣几个工分,好多分几斤粮食,让我们兄妹几个能够吃饱穿暖,健康成长。尽管自己在家吃了不少的苦,受了不少的委屈,但在父亲面前,母亲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在写给父亲的书信中总是安慰父亲不要牵挂家里,安心工作。时至今日我们都很难想象母亲是如何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挑起家庭这个重担,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心甘情愿地做一名无怨无悔的守望者,也许就是那份对父亲的爱和对家庭的责任 ……此处隐藏11605个字……问题生”,成绩渐渐好了起来,纪律也变好了。“学生就是一棵幼苗,如何生长要靠老师来指导,所以只要肯花点心思,调皮的学生也一样有出息。”我的父亲感叹道。就凭着这个信念,40年来我的父亲总是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当一天老师,做一天父母,让学生学会做人,学到知识,此生只为了乡村教育。
我的父亲一直担任相家庄小学的校长一职,虽然工资低、任务繁重,但他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挚爱事业的追求。白天,他站在三尺讲台;晚上,他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自学高中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乡村小学任教二十余年后,我的父亲参加了省教委组织的民办教师转正考试,成为一名公办教师。而我的母亲却没有这样幸运,她先后养育了我们五个子女,根本没有时间自学高中课程,几次参考都名落孙山,当了一辈子代课教师。直到20xx年,才享受了政府对代课老师的补助,现在每个月拿560元的养老补助金。
由于教学成绩突出,在母亲担任村代课老师期间,曾经有两个私立小学聘请她去任教,承诺每个月工资200多元,这可是她在村小学工资的四倍啊!可母亲丝毫没有被金钱诱惑,依然坚守在乡村教室的三尺讲台。当别人不解地问她:“张老师,您怎么这样傻!在乡村小学,代课老师是没有任何前途的,根本没有转正的机会。而在私立小学,您可以拿这样高的工资,生活条件也可以改善啊!”母亲微微一笑:“这所乡村小学的学生更需要我!我离不开他们,离不开挚爱的教育事业啊!”
1990年,相家庄村的村民李某开办了一个造纸厂,许多家长放下了农活,当起了工人。由于受“知识无用论”的冲击,五、六年级的学生也纷纷辍学,到造纸厂打工挣钱。我的父亲、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们挨家挨户地去走访,苦口婆心地去劝说。面对厂长的质疑,他们坦坦荡荡地回答:“我们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和利,完全是为了孩子们的前途啊!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难道你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一辈子呆在农村吗?”李厂长我的父亲、母亲的真情感动了,破例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一个也不能少!”他们信守了承诺,把一个个孩子从造纸厂带到学校。
20xx年,已经60岁的父亲到了退休年龄,我的母亲也58岁,这时,他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一生挚爱的讲台。如今,他们已到古稀之年,原来的村小学早已经搬迁。但是,在闲暇之时,他们依然会携手“故地重游”,站在校门口张望。“一座房,两座房,红红的瓦,白白的墙……要问哪里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那熟悉的歌谣再次回响在他们的耳畔,他们不由得再次携手,相约“来世再做一对夫妻老师,坚守农村教育四十载!”
二、言传身教,为儿女成长谆谆教导
我的父亲、母亲不光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而且对我们姐弟五个倾注了一生的爱。在我13岁那年,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制,我们一家八口分了十二母责任田。白天,他们去学校为学生上课,晚上,还要在煤油灯下批改学生的作业。最苦最累的是母亲,在批改完学生的作业后,还要为五个子女缝制衣服。记得一个寒冬的夜晚,北风呼啸,雪花飘飘。为了让我能穿上厚厚的棉衣,母亲在煤油灯下忙碌着。两个小时过去了,母亲的手都快冻僵了。躺在暖暖被窝中的我含泪劝道:“娘,别做了,明天还穿原来的那件棉衣吧!”母亲摇摇头,柔声说:“孩子,别担心,娘不冷。你快睡吧,马上就做好了。”说完,母亲低下头,继续为我缝制棉衣。看着母亲慈祥的笑脸,不由得轻声吟起古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由于父母亲都是老师,工资低,生活十分困难。每到周日时,我都会和小伙伴们去地里拾些柴火。母亲总是叮嘱我:“平,记住,一定要从别人收割好的地里去拾,千万不能去偷。如果发现你偷了别人的柴火,一定不会轻饶你!”母亲的话影响了我一生,至今不敢沾任何人的'一点儿便宜。
三、孝敬爹娘,用爱维系着家的和谐
我的父亲是家中的独子,奶奶舍不得让他吃苦。经常在父亲、母亲放学回家之前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父亲看到这一切十分感动,拉住我奶奶的手说:“娘,您年纪这么大了,该享享清福了,就别再这样操劳了。”
爷爷本来身体很硬朗,谁知在一年夏季不慎摔了一跤,躺在了病床上。父亲放学后就赶紧往家跑,细心照顾着我的爷爷。但一个月后,无情的病魔还是带走了慈爱的爷爷。父亲懊悔地跪倒在爷爷的灵床前失声痛哭:“都是儿不孝!都是儿不孝啊!”
奶奶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生活十分简朴。有时候,母亲为她买来了营养品,奶奶还埋怨妈妈浪费。母亲总是呵呵一笑:“娘,怎么能说浪费呢?您为我带大了五个孩子,理应孝顺您啊!”听了母亲的这句话,奶奶很欣慰地说声:“你真是我们家的好儿媳!我这一辈子连个闺女也没有,你就是我贴心的小棉袄喽!”在母亲的细心照料下,奶奶活了八十多岁。临终时,奶奶拉着母亲的手说:“你真是我的亲闺女!”
父亲、母亲的孝影响了我一生。在我嫁为人妻后,母亲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孩子,婆婆就是娘。当你把婆婆当亲娘一样孝顺时,婆婆一定把你当亲闺女。孩子,你离娘家远,就好好孝顺自己的公婆吧!”
母亲的话我牢记心中,尽心尽力地伺候瘫痪在床的公婆,直到两年前公婆相继去世。我的孝心感动了许多人,在今年的重阳节,我被评为“广宗县孝亲敬老模范”,颁发了奖牌。手捧着鲜花,我感慨万千:只有用爱和奉献才能维系家的和谐,只有以孝传家才能传承文明!
我的父亲随笔15父母娇宠我和弟弟。无论我们犯了什么错误,从没打骂过我们。我自小成绩优秀,又极爱读书、画画。父母把我的奖状和我画的画一并小心翼翼地贴到墙上,他们看着很舒心、很骄傲。父母不让我干任何活,十几岁时,同龄的孩子们挑菜、喂猪、做饭,个个都是父母的好帮手,我却什么也干不好,所以左邻右舍包括一些亲戚都给我起个外号叫“大小姐”。我到县城读高中到省城读大学回来,大家见了我就跟父母说,你家大小姐回来了。我参加工作后,别人再这样叫,我就甩脸子,渐渐就没人这样叫了。
记着小时候,家家的炕上都只铺着一个炕席,硬硬的。晚上,父亲驮着我在炕席上爬来爬去扮大马。我在父亲的背上很欢快地笑,手里攥着爸爸从远处买给我的塑料小娃娃。清晰地记着,那小娃娃是粉红色的,梳着两个小辫子,怀里还抱着一个大玉米棒子。母亲在煤油灯下一边纳着鞋底,一边瞅着我们爷俩笑。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很柔和,光晕里仿佛也藏着笑意。
从小大大,对于我们姐两提出的要求,父母总是竭力满足,从不亏着我们。父亲常说,我这两个孩子,从小,他们爱吃什么,我都让他们吃个够,唯恐他们不解馋。弟弟上初中时,刚买的自行车骑了半年,就想要一辆山地车,父亲二话没说就带他进城买了。弟弟高兴,父亲就觉得很满足。父母都没什么文化,他们不懂教育方法,不像我有了孩子后,卢勤、尹建莉等的书买了一大堆,他们对我们的教育原则后来我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子女高兴,他们就欢喜,只要子女高兴,他们无条件的`满足。这样做是有风险的,但我的父母是幸运的,我和弟弟都没被宠坏,我们都善良、孝顺、勤勉、踏实。因为父母一面宠着我们,一面用他们的善良勤劳质朴宽厚无声地影响着我们,父母的言行本身就是本无字书,我想我和弟弟是开了天眼的,这无字书我们能读懂。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