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艺术教案

时间:2025-07-12 08:48:09
中班艺术教案

中班艺术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艺术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艺术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太空泥捏制简单的图形装饰圣诞树。

2.锻炼幼儿小肌肉内群的发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3.增进亲子间的合作能力,体验亲子制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太空泥、纸盘、牙签、手工道具、泡沫垫

三、活动流程

1.亲子手指律动游戏---(大门开)

2.教师讲解活动主题---“圣诞”太空泥制作方法,比如;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帽、雪人等等。

3.亲子制作,教师个别引导。

4.亲子作品分享会及作品展示。

a.小组自评

b.班级评选

四、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与建议

通过这次亲子手工制作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活,也使家长更贴近自己的孩子;作为老师,更是在活动总得到了家长充分的.交流与沟通。虽然时间很短,但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作品是非常完美的,不同的方法展示出不同的作品,看上去别有风味。从中看出他们增进亲子关系,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同时也让他们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多样性同时也得到了家长一致的好评,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

总之,“亲子活动”为幼儿园与家庭之间建立一座互动、信任的交流桥梁。使家长对老师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给予积极的配合。这次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园教育的延伸,有效的增进家园合作。

中班艺术教案2

设计意图:

《种瓜》是一首活泼、有趣的歌曲,讲述西瓜成长的基本过程,城里的孩子会吃到甜甜西瓜,却不知道它是怎么长成的。《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通过这首歌能让幼儿了解西瓜成长的基本过程,感受活泼愉快的情绪,体验收获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唱歌曲并唱好附点音符,感受歌曲活泼愉快的音乐情绪。

2.学习应用图谱唱歌,根据音乐尝试创编相应的动作并进行表演。

活动重点和难点:

难点:唱好顿音和附点音符,根据音乐尝试创编相应的动作并进行表演。

重点:体验和感受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准备:

物质材料准备:根据歌词内容设计《种瓜》的图谱四张、课件、西瓜种子

活动过程:

一.以课件引题:

师: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一首有趣的动画片,请大家来看看动画片中有谁?你看到了些什么?(无声播放)请幼儿观看后提问:

幼:有个小孩子、西瓜、花等

师:小朋友真棒!观察的很认真。你知道动画片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

师小结:是小朋友怎样把西瓜种子种下后怎么把它照顾长成大西瓜的。

二.向幼儿展示设计的图谱《种瓜》,结合图谱内容理解歌词。(和课件差不多的形象作品)

师:老师把动画片中的故事画成几幅画,我们认真地来看看西瓜种子是怎么长成大西瓜的。

1.观察图一:图中有谁?做着什么?用自己的'称呼是什么?和小朋友一起总结歌词:“我在墙根下种了一棵瓜。”

2.观察图二:“我”的手里拿了什么?“我”在做什么?总结歌词:“天天来浇水,天天来看它。”

3.观察图三:在“我”精心的照料下,瓜籽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总结歌词:“发了芽,开了花,结了个大西瓜。”

4.观察图四:西瓜长的怎么样了?长的太大“我”能抱的住吗?虽然抱不住西瓜,但我的心情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总结歌词:“大西瓜呀大西瓜,抱呀抱呀抱呀抱不下。”

5.完整看图谱,边拍手边按节奏念歌词。

三.学一学,唱新歌。

师:老师在想如果把种瓜的过程配上好听的歌声会怎么样?我们来听听。(播放音乐让幼儿听)听完后提问:这首歌听来感觉怎样?(好听、活泼、开心)那我们一起来把刚才读的歌词唱成好听的歌曲吧!

1.练声:《动物叫声》

2.节奏练习(结合抱的动作)

3.教师有节奏有感情的范唱歌曲。

4.幼儿跟老师边拍手边跟琴轻声歌唱。(提醒幼儿用活泼、愉快的歌声来唱)

5.重点讲解用顿音的方法来唱“抱呀、抱呀”的句子,并提醒幼儿唱好附点,单独反复唱几次。

6.男女幼儿分组来唱。鼓励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让他们感受抱大西瓜时的喜悦心情,特别顿音要唱的有感情,唱好附点音符。

四.编一编,来表演。

1.总结并随音乐边唱边做动作数次。

2.请个别幼儿上来给大家表演。

师出示西瓜种子说:老师也带来一些西瓜的种子,我们一起来把去种植角把这些种子种下,到时也请小朋友轮流去照顾它。看看会不会也长成大西瓜?

活动延伸:

1.在音乐角请小朋友想想看你想种什么?也可以来编一编,唱给其他的小朋友或老师听。

2.带上西瓜种子到幼儿园的种植角种下让幼儿观察西瓜的成长过程。

中班艺术教案3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歌曲的演唱,尝试用轻快的声音表现歌曲轻松、愉快的情感。

2、敢于大胆猜测哪里是小雨点的家,并积极地验证答案,在愉快的游戏中逐渐熟悉歌词和旋律。

3、乐于倾听同伴的猜测和想法。

【活动过程】

(1)提出游戏情境故事:一群青蛙正在池塘里玩耍,突然天上轰隆隆想起打雷的声音,接着许多小雨点从天上跳了下来!青蛙们好奇的问:"你们从那么高的地方跳下来不害怕吗?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雨点害怕吗?听听歌曲是怎么说的吧!(范唱)

①初步感知歌曲内容T:小雨点害怕吗?他们不但不害怕,跳进池塘以后还笑哈哈!一一小雨点不害怕,跳进池塘笑哈哈。青蛙们看见了讣雨点问了它一个什么问题?(范唱2)T:青蛙在问小雨点什么?~一青蛙问它住在哪,哪里才是你家?

②用简单动作感知歌曲内容T:小雨点来喽,你们看小雨点和我一起唱歌还跳舞呢(范唱3)T:小雨点唱歌的时候是开心的,还是难过的呢?那我们大家一起来做小雨点开心地唱歌吧!教师引领幼儿进行一一歌曲+动作(范唱4+5)

(2)在猜测小雨点的家在哪里的'喜悦中完整歌唱

①玩"点名点将"游戏,通过翻图片找寻答案的方式,不断激发幼儿学唱歌的兴趣。

T:"原来青蛙问小雨点的家住在哪?"可 ……此处隐藏10148个字……圆柱形饭团,叫做糍饭棒,用一层熟面皮包裹,方法和寿司有点像,但是材料和形状不同。相传糍饭棒来自春秋时期的越国(浙江地区),属于古越民的传统美食。

而在高丽臣服中国后的公元200年即后汉年代,中国已开始流传鲊这种食品,相传由东北亚海洋民族(扶余、东秽、马韩等)引进。在辞典中的解释为以盐、醋、米及蒸熟的鱼段腓制成的食品。有时采用炸脆鱼条作为主料和饭团拌在一起,形状是一个椭圆的球形,形似橄榄球。但大多数时候没有固定形状,鲊又作粉蒸鱼排或米蒸鱼排,用的却是熟米,可以加热使用,也可以和熟鱼冷拌。宋朝年间,中国战乱频仍,这正好为逃难的充饥食品,而品种更多,由蔬菜类、鱼类、肉类等组合捏制而成,但因为没有固定形态,因此和日本寿司有所差异。

后汉时代日本也出现了用米饭、生鱼和酱汁做成的一口就可以吃掉的小型食品,比中国的.鲊要小得多。这便是后来日本寿司的祖宗。而同时期的中国的鲊(米拌鱼条)可以看作是寿司的兄弟或邻居,只是现今没有广泛流传和普及。

公元700年,即奈良年代,日本早期的小型食品被命名为寿司,当成节日食品来使用。寿司逐渐普及为日常食品,特别是一些渔夫用一些醋腌制过的饭团,加上一些海产或肉类,压成一小块,整齐地排列在一个小木箱之内,作为沿途的食粮。镰仓幕府时代,寿司已广泛流传,成为一种普通的物品和日本饮食文化的象征。

中班艺术教案13

一、 活动目标:

1、能选择合适的材料表现汽车的主要特征。

2、巩固对各种汽车的不同用途及特征的认知。

3、在操作活动中能大胆想象,发挥创造性锻炼动手能力。

二、 活动准备:

1、环城公路的场景。

2、各种汽车图片的课件,积木、插塑若干,废旧纸盒、牙膏盒、可乐瓶等废旧材料,双面胶,彩笔,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 活动过程:

1、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今天,我们的环城公路就要通车了,新马路又宽又漂亮我们一 起来参观吧!小朋友想不想开一辆最喜欢的车子到环城公路上去逛逛?

2、通过猜谜语,巩固幼儿对各种汽车的.认识。

3、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车辆的外形特征。

4、幼儿操作活动

(1)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你最喜欢的汽车,请你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

(2) 幼儿自由组合交谈,想像设计什么样的车。

(3) 介绍操作材料,讨论使用方法。

3、 幼儿操作活动

(1)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设计的汽车造出来好吗?

(2) 幼儿在音乐声中分组活动。

(3) 请幼儿将自己做得汽车开到环城公路上,并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中班艺术教案14

活动目标:

1、欣赏乐曲,引导幼儿感受乐曲鲜明的形象、内容、情感,喜欢用动作创造性的表现。

2、培养幼儿创编动作的兴趣与能力。

3、使幼儿体验在音乐创编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磁带、头饰、积木

活动流程:尝试感受创编 ——重现欣赏——交流讨论 —— 联想创作

一、活动指导过程 :

1、舞蹈〈快乐恰恰恰〉,小朋友一起跟着音乐做动作。

2、教师以蝴蝶仙子的角色进入游戏。

二、欣赏活动:

(一)、尝试创编活动:

1、幼儿建设花园:“蝴蝶仙子最喜欢去哪儿玩呢?”(花园------)“那我的花园在哪儿呢?你们快快来帮我造个美丽的大花园吧?”——幼儿在音乐背景中造大花园。教师共同参与。

2、“这么美丽的花园,我一只蝴蝶玩,真孤单。”“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到花园里玩吧!”——放音乐录音,音乐中,幼儿随音乐的性质自由表演。

(二)重现欣赏:蝴蝶仙子给小朋友准备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小朋友一起来听。

(三)交流讨论:

1、了解:这首曲子名字叫〈化蝶〉,是中国的名曲,在世界上非常有名,外国人也都喜欢。一般都喜欢用小提琴、钢琴演奏。

2、听了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觉?

3、音乐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幼儿讨论,放背景音乐。

(四)联想创作

1、幼儿编故事(春天的早晨,蝴蝶苏醒了,她出门去找花姐姐们玩,突然发生了(------),后面速度快了,听上去欢快地,她看她们胜利了,欢快地在一起玩了。结尾部分又慢慢静下来,好象太阳下了,她们休息了。)

2、分段听音乐表演

3、再次创编表演: 幼儿根据故事分配角色,选头饰听音乐表演。比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听音乐表演,要求根据音乐的故事发展,动作随意,注意不碰总碰撞其他同伴。

三、歌表演〈蝴蝶找花〉

花都要休息了,蝴蝶仙子送你们回家,边听音乐表演边离开活动室。

中班艺术教案15

一、活动目标

1.感受线条造型的有趣。

2.尝试用毛线进行创作,并大胆表达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3.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课件、有粘性的操作画板若干、不同色彩的'毛线若干、剪刀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感受线条造型的有趣

1.教师出示课件,引出话题。

师:看,这是什么?(这是一条线)今天,它要带我们去玩呢。猜猜线会带我们到什么地方?

2.幼儿感知用线进行艺术表现的方式。

(1)画面一:大海

师: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线到哪去了?线变成了什么?

(2)画面二:天空

师(放音效):线带我们来到了哪里?听,什么声音?线变成了什么?

3.交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想法。

师:线还会带我们去哪玩呢?它会变成什么呢?

(二)创意制作,体验用线创作的乐趣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提出创作的要点。

师:这条线已经忍不住想出来见见小朋友们了,我们一起把它变出来吧。老师也准备了一下线条、底板和小剪刀,小朋友们想把它们变成什么呢?

2.提出创作的要求

师:在变的时候要注意:选择一条线,在地板上摆出自己想要的图案,也可以用小剪刀剪出自己需要的长度,然后在底板上摆好,轻轻按压就可以啦!小朋友们,快快动手试一试吧!

3.幼儿分组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4.投放若干彩色毛线,继续创作。

师:刚刚小朋友用一根线带我们去旅行,看到了很多风景。有很多线条看到了,也想和你们一起去旅行。你们可以用它们把自己的作品变得更丰富吗?你还可以用线变成什么来丰富你的画面?

(三)欣赏交流,大胆表达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四、延伸活动

1.投放毛线、彩线等,让幼儿在美工区继续创作。

2.幼儿自主阅读绘本《跟着线走》,鼓励幼儿进一步阅读,跟线一起去旅行。

《中班艺术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