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小学数学教案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会用圆规画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圆规,所以用圆规画圆是难点,掌握圆的特征是重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呢?(指名回答)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圆形,如有的钟面是圆形的,当然钟面也可以做成方的;现在的硬币有多边形的,也有圆形的。唯独车轮子,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不管是大车还是小车的车轮子,为什么都要做成圆的呢?
(产生疑问,引起争议,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圆满地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同学们在操场上做游戏,想画一个比较标准的大圆,可以怎么画?(指名回答)
(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用绳子画圆)先取一段绳子,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一点上,另一端套在石头和棍棒上,然后拉紧绳子,绕着这个固定的点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老师刚才画圆时,中间的点怎么样?(中间的点不动。)
我们把这个不动的点叫定点。(板书:定点)
粉笔画出的线为什么能首尾相接呢?
应该说圆上任意一点到定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我们把这段相等的距离叫定长。(板书:定长)
如果我们在本上画圆,用我们刚才画圆的方法方便吗?(不方便)那可以怎么画?
(出示圆规)这是我们画圆的工具圆规。圆规有两个脚,一脚带尖,另一脚带笔。认真看老师怎样用圆规画圆。画圆时,先定好一点,然后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的距离,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这点上,把带有铅笔的一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老师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你们会用圆规画圆吗?
请你在本上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边画边想,画圆时要注意什么?(指名回答)
画圆时,要先定点,再定长,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时哪是定点?哪是定长?
(先让学生动手画圆,边画边体会出哪是定点,哪是定长。先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
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板书:圆心)
什么叫圆心?(指名回答)
哪儿是定长?老师在圆上画出这段定长,观察这条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这条线段叫半径。(板书:半径)
谁说说什么叫半径?(指名回答)
(老师再在圆上画出直径。)老师边画你们边观察,这条线段通过哪儿?两端在哪儿?
像这样,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板书:直径)
谁再说说什么叫直径?(指名回答)
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书上对这些概念做了准确的叙述,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刚才概括的跟书上完全一样吗?有没有补充?
(学生补充: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这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再通过看书,使总结出的结论更准确,更完善。)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是不是真正掌握了这些概念。
练一练
(1)判断这几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
(2)判断哪条线段画的是直径?
(3)这四条线段中哪一条是半径?哪一条是直径?(学生举数字卡片判断)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概念掌握得很好,我们继续研究圆还有什么特征?
2.研究圆的特征。
用我们准备好的学具转动A面,你发现半径有什么特征?转动B面,你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
(学生分小组讨论。)
(老师再在幻灯上演示一遍,提问讨论结果。)
(板书)无数条相等
刚才同学们自己发现了直径、半径有这些特征。在下面两个圆中:(出示) 甲圆的半径和乙圆半径相等吗?
甲圆直径是乙圆直径的2倍吗?
那么圆在什么情况下才存在这些特征?(板书:同一圆里)
练一练(正确画,错误画。)
(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3)在同一圆里,半径是4厘米,直径一定是2厘米。()
(4)圆心在圆上。()
同学们判断得都很正确。老师想让同学们用直径、半径的倍数关系来计算下面几道题
同学们对于半径、直径的倍数关系掌握得很好,如果老师给出半径和直径的数据,你们会画圆吗?小组讨论一下,半径2厘米的圆怎么画?直径6厘米的圆怎么画?(小组讨论)
请同学们把半径2厘米的圆画在本上,要求标圆心、半径。边画边想,什么决定圆的位置?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直径6厘米的圆请同学们回家画在本上。
刚才同学们画了半径是2厘米的圆,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的?圆的`大小呢?
(板书)位置大小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画圆时要先点圆心。
(老师举起一个圆)有一个同学是个小马虎,他在画完这个圆后,忘了点圆心了,你能帮助他找到圆心吗?
如果这个圆画在黑板上或本子上忘了点圆心,怎么找到它的圆心呢?
(指导学生说出用直尺在圆面上从下往上推,推到最长的一段,就是直径。)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你能用我们刚学的圆的知识来解答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的车轮子都是圆的吗?(指名回答,前后呼应,用刚学的圆的知识来回答刚才上课时提出的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识圆心、半径、直径。通过演示用绳子在黑板上画圆,使学生体会到:画一个圆必须要有定点、定长。定点用数学语言说叫圆心,定长就叫半径。并引出直径的概念。通过判断半径、直径的练习,巩固其概念。
第二层次,研究圆的特征。每四人一组,每组有一个学具,学具是在一个硬纸板的正面和反面,分别钉1个用透明胶片剪成的活动的圆,在A面的活动圆上画着半径,B面的活动圆上画着直径。学生分小组转动A面的活动圆,发现在同一个圆中有无数条半径;转动B面发现在同
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此处隐藏2485个字……算器好吗?三、认识计算器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认识计算器
“认一认”的计算器示意图,学生边说,教师边显示计算器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号,还有等号。
教师:+、-、×、÷号这四个键,叫做四则运算键。
学生: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一个小小的屏幕。
教师:这个屏幕是计算器的显示屏。
学生1:老师,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小数点。
学生2:我们的`计算器上都有0~9这十个数字。
教师:这些键,叫数字键。
学生3:我们的计算器都有“开关”。
教师:请你上台给大家示范。
(学生上台示范)
教师:写有“ ON/C”的键是开机键,写有“ OFF”的键是关机键。
教师:你们知道开机键,除了开机以外还有其他的作用吗?
学生4:把屏幕上的数变为“0”。
教师:开机键除了可以开机以外,还可以取消屏幕上的数,我们来试一试,请在计算器上输入“ 280”,再按开机键,“ 280”就变为多少了?(0)
教师:计算器上有一个键标有“ CCE”,谁知道这个键是什么键?
教师:“CCE”这个键是清除数据键。我们在输入数据的时候,如果数据输错了,就可以用这个键清除输入错误的数字,如果我们是要输入 563,你就可以按一次“CCE”就清除了“ 536”,然后再重新输入“ 563”。
学生:我的计算器上还有很多奇怪的符号。
教师:对,我们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就可以用这些功能键了。
教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计算器上各有些什么键?
四、教学
例1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181+63,181-63。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收集问题。)请学生上展示台。
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显示“244”。
(边说边演示)
教师:刚才有同学有疑问,请把你们的问题告诉大家。
学生1:如果我们要用计算器计算下一道题,该怎么办?
学生2:按一下开机键,因为开机键可以清屏。
(有疑问的同学恍然大悟)
教师:对了,我们做完一次计算,就要按一次开机键,把屏幕上的数据消除变为“0”,这样才好进行下一次计算。教师:181-63,你们又怎样按计算器的呢?学生:先按“1”、“8”、“1”,再按“-”,然后按“6”、“3”,最后按“=”,屏幕上就显示结果“118”。
教师:81+63输成了181+53,该怎么办呢?
学生1:按“CCE”,清除“53”,再输入“63”。
(上台演示)
学生2:还可以用再加10的方法。
学生3:还可以按开机键,然后重新输入“181+63”。
教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
五、课堂活动
第41页课堂活动第1题。
六、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数学课上,你有什么收获?
[点评:在计算器的认识和用计算器
小学数学教案 篇6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会辩认地图上的方向(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路线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进一步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方位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四个方向),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学具:把第5页例3的图,制成“人物”可以灵活摆放的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第5页例3的图(删去图中的人物及话语)
(1)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说一说,体育场、电影院在少年宫的什么方向?
(3)说一说,医院在商店的什么方向?商店在医院的什么方向?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向我们问路或我们向别人问路的问题,怎样描述行走的路线,才不会让人走错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路线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感悟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1)小明的妈妈生病住院了,他想到商店为妈妈买些东西。从医院出来后,向北走到第1个十字路口时(教师边用人物图片演示边讲述,最后把小明的人物图片放在医院旁的十字路口),不知道该怎么走了,你们能告诉他怎么走吗?
(2)请一名学生描述行走路线,教师在图上根据他的描述移动小明的人物图片,当学生的描述不明确时,教师就故意走错,迫使学生调整描述的方法和语言,逐步让学生感悟到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最后把小明放在商店的位置。
(3)谁能再说一说小明从医院旁的十字路口到商店的行走路线?
2.体会同一路线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走法
(1)小明买完东西,准备回医院,他可以怎样走呢?……还有别的路线吗?
(2)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路线在图上演示一下?仍然可以采用“根据描述演示的方式”,让学生领悟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
(3)如果你是小明,你会选择哪一条路线?为什么?
3.学生自己提出路线问题自己解决路线问题
(1)小明选择了沿原路返回的路线,途中遇到一位叔叔向他问路(教师边用人物图片演示边讲述,最后把小明和叔叔的人物图片放在例3的图中的位置),你们猜猜这位叔叔会怎么问?学生可能会猜:
请问去电影院怎么走?
请问去少年宫怎么走?
请问去体育场怎么走?
……
(2)同桌两个人合作,一人扮演叔叔问路,一人扮演小明回答,扮演叔叔的同学根据扮演小明的同学的回答,在图上演示行走路线。
三、巩固练习。
1.第5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在图中画出小红从家到游泳馆的路线。
(2)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上学的路线。
(3)说一说,小红、小兰、小明放学的路线。
(4)先男生提出问题女生解决问题,再女生提出问题男生解决问题。
2.练习一第3题。
(1)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同桌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会了什么?描述路线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