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

时间:2025-08-21 06:39:12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

结合课件解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梅花魂》中,我们透过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爱与眷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花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我们来学习第7课——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顺文意

让学生带问阅读,“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

请学生回答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

桂花雨:文中是指摇桂花时落花纷纷,若雨一般。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家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词句解析,细品思乡情

四、总结

现在,同学们知道“桂花雨”的寓意了吗?

寓意:童年时期摇落的桂花雨,像是一笔笔珍贵的宝藏,让“我”久久难忘。那是童年回忆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我”和母亲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也正是因为难以回到那时,所以“桂花雨”才更加深刻地留在“我”的心中。

学完这一篇文章,有没有什么感触?同学们有什么难忘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回忆自己童年经历的一些小故事,谈谈为什么难忘。)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点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对她有较多的了解。

2、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探究。可以先安排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停顿,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做一定指导。

3、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

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是教学上的难点。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4、要注意朗读的指导。课文第二、三、五、七、八自然段分别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情感:“我”对桂花的喜欢、母亲的担心、“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时的欢乐、“我”对“摇花乐”的怀念。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比如,选择一两处作示范朗读,或者请学生范读,再作评议。

5、课文中的许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如,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摇落桂花时那飘洒的阵阵桂花雨。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看过桂花的学生,可以回忆桂花盛开时的景象。又如,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6、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思想教育: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小朋友们,回忆过去经历过的美好的事情是一种享受,充满乐趣。回忆过去经历过的有趣的事吗?老师也会回忆他们的童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课题是《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幻灯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

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 ……此处隐藏5730个字……/p>

(二)学习“摇花乐”部分

对于作者,她小时候最期盼的事是做什么?(摇桂花)哪个词写出了作者想摇桂花的急切心情?(缠着)谁能读出那种急切的心情来?指名读。

当母亲知道快来台风了,让我们提前摇桂花时,我心里怎么样?(可乐了)从哪儿看出摇桂花给作者带来了欢乐呢?

同学们想像一下,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就像什么一样落在你的脸上、身上呢?(像一只只黄蝴蝶、像雪花……)播放桂花飘落的动态图片,感受桂花雨的美丽。

此时此刻,如果是你在摇桂花,你会怎么喊呢?(兴奋、激动、欣喜若狂、手舞足蹈……)

在这段描写中,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什么和什么描写,来表现摇花的欢乐的?(动作、语言描写)

桂花摇落以后,可以做什么呢?课件出示:桂花糕、桂花酥糖、桂花酒等,体会: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在作者的心里,最难忘的是摇花乐和桂花雨,还有什么令作者难忘呢?(三>学习“桂花香”部分

快速浏览课文,用“——”画出写桂花香的语句。

交流。

指名读,师出示具体描写桂花香的语句: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品析“浸”字,感受桂花的香气四溢。(换字比较)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作者用了一个“浸”字,不禁让人感觉花香弥漫,扑鼻而来。引导学生从嗅觉、触觉、视觉等不同方面去体会这个“浸”字的妙处,从而体会浸在花香中的感觉。】

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比较: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体会桂花已成为了母亲生命的一部分,没有什么可以替代它以及母亲的`思乡之情。板书:思乡情

同学们,你们能仿照母亲说的句式说一说吗?

出示:这里的再也比不上家乡的。

指名说。

师:再甜不过家乡水,再浓不过故乡情,再好不过家乡人,乡情难忘,童年难忘,千般情、万般情,都化作一场美丽的桂花雨,永远萦绕在作者的心中,也飘落在我们心间。

请大家再读读最后一段。

(于是,我又想起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琦君老先生为什么对家乡会有这么深的感情呢?我们通过了解她的生平资料知道,她一生都在漂泊,她一生都在用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乡。请大家欣赏琦君老人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个片段,感受她浓浓的思乡情。

课件出示:

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师配乐朗读,升华文章中心。

感谢琦君,感谢她笔下美丽的桂花雨,是他们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乡是美丽的、难忘的,愿故乡永远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好书推荐。

《琦君说童年》《朝花夕拾》。

拓展练笔。

童年是多么的美好,那一幕幕回忆都将永驻我们心间……请你用文中的表达方法,用手中的笔,去撷取童年生活的浪花,写一写难以忘怀的人和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6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结束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花雨》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