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欢迎阅读与收藏。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教学内容】
圆的知识复习内容包括
①圆的认识、圆的周长、面积。
②在圆的认识里,包括圆心、半径、直径、按要求画圆;
③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
④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⑤扇形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圆的直径、半径、周长、面积的意义;
2、能正确地求圆的周长和面积,并对自己的练习进行自我评价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回顾圆周长、圆面积的推导过程,进一步体会化曲为直和转化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有关圆的知识,理解圆的周长的意义和公式,圆面积的意义和公式,运用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此板块分课型,有些课型可以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新知探究】
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圆的有关知识,希望通过复习大家能加深对圆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老师也希望今天的复习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在复习前,请大家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谈我们该复习哪些知识,应该怎样复习?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复习提纲:
(1)怎样画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特征。
(2)圆的周长、面积意义及公式推导过程。
(3)圆的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
(4)圆的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请大家把课前整理的有关圆的知识跟小组同学进行交流,结合刚才大家提出的复习思路,看看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修改,同时大家也可以把自己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遇到困惑的问题提出来跟同学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我们全班一道交流解决。
2、组织交流:
(1) 画圆的方法、圆的各部分名称、相互间的关系、圆的特征、及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同学先来说说如何画圆以及圆是一种怎样的图形?把你整理的情况向大家作一个介绍。其他同学注意倾听,有不同认识的可以补充发言。
(预设学生发言):
师:先在平面确定圆心的位置,同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以针尖为定点,两脚间距离为定长(半径)旋转一周围成的图形;(请一名学生上台画圆并介绍)
师:也就是说画圆要注意哪几点?(定点、定长、旋转一周),圆是平面上的什么图形?
圆的各部分名称、相互间的'关系、圆的特征怎样谁来说说?
圆心用字母O表示,半径用字母r表示,直径用字母d表示;
圆心确定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半径、直径,半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圆是轴对称图形,圆的直径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对称轴;
在同圆或等圆里: d=2r r=d/2
(2)复习圆周长和圆面积的意义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①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板书周长公式
什么是圆的周长?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是怎样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预设学生发言):
A、不清楚,没人回答;教师进行操作演示。(课件演示)我们发现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 )倍多一些,通常用字母( )表示,这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B、只知道一种方法。教师通过手势,引导学生发言。
C、学生完整回答。请学生说说圆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板书公式
C=∏d c=2∏r
小结:在圆周长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们应用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即化曲为直。
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什么是圆的面积?大家共同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学生闭目思考)。
我们采用把圆等分、剪拼法来研究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通过学生的发言、汇报,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S =∏r2
小结:在研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我们同样应用了转化的思想,即把圆(未知)转化成长方形(已知)来进行思考。
(3)比较圆的周长与面积不同
我们刚才回忆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和计算公式,那你觉得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 ①意义有什么不同?
生 ②计算公式有什么不同?
生 ③ 计算结果所带单位有什么不同 ?
(4)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到了圆的知识?你是怎样解决的?
(预设)
①求环形的面积;
②环形跑道的周长和面积;
③求圆形花坛或鱼塘一周的长度及占地面积。
【知识梳理】
(1)整理后的感觉怎么样?
(2)什么知识学得不太好?或者还有疑问?
【随堂练习】
1、填空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圆的( )。
(2)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最长。
(3)圆的半径与它的直径的比是( )。
(4)在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中,画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判断(用手势表示“√”或“×”),并说明理由。
(1)、一个圆的周长是它半径的π倍。………………( )
(2)、直径4厘米的圆与半径2厘米的圆一样大。……………( )
(3)、半径2分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一样大。…………………()
(4)、d=3cm ,半圆的周长=3.14×3÷2 ( )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2复习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 ……此处隐藏8116个字……员的人数是六年级一班的8/9一班与二班人数比是( )。
小圆的半径是2厘米,大圆的半径是3厘米。大圆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
甲乙两数的比是5:3。乙数是60,甲数是( )。
2、解比例
5/x=10/3 40/24=5/x
3 、完成26页2、3题
综合练习
1、 A×1/6=B×1/5 A:B=( ):( )
2、9;3=36:12如果第三项减去12,那么第一项应减去多少?
3用5、2、15、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 )、( ):( )
实践与应用
1、如果A=C/B那当( )一定时,( )和( )成正比例。当( )一定时,( )和( )成反比例。
2、一块直角三角形钢板用1/200的比例尺画在纸上,这两条直角边的和是5.4它们的比是5:4,这块钢板的实际面积是多少?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比例的意义
比例 比例的性质
解比例
正反比例 正方比例的'意义
正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应用题
反比例应用体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使学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判断。
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2教学目的: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重、难点:分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1这个单元的名称是什么?分数乘法分几类?
2自学P1-21的知识要点理清脉络
3分别举例说说意义是什么?(板书)
4计算:P221
二、填上适当的符号:56×1*2/3()5/65/6×1()5/65/6×5/6()5/6
1.6×4/5()1.61/16×2*4/5()1/160×3*1/2()0
三、看图计算:
四、填空:(意义)1、4*2/5千克=()克3/4时=()分7/20立方米=()立方分米
1/5米=()厘米2/5吨=()千克3*3/8平方米=()平方分米
2、0.5×()=3/8×()=()×1*1/3=1.8×()=1
五、计算:4.8×7/201*2/3×1.85*5/8×1*7/9
六、应用题:(画图)
1、一种松木每立方米重13/20吨,5立方米重几吨?
2、纺织厂每台机器每小时可织布600米,5/12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3、制造一种机器用钢1440千克,技术革新后,每台机器用钢比原来节约1/6,节约多少千克?
七、作业:P222、12(书上)P223、6
教学反馈:
六年级数学教案:整理和复习13一、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练习课。(教材第44~45页练习九第3、4、7、8题)
二、教学目标
1.复习“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这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重难点:熟练掌握这两类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出示题目)
(1)一条公路全长900 m,已修的米数是剩下的1/2。已修的、剩下的各有多少米?
(2)修一条公路,甲队单独修要4天,乙队单独修要5天。两队合作,需要修多少天?
点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分别属于什么类型的应用题。
二、指导练习
(一)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及这两个数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数
1.教学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3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明确应用题类型。
(2)师:解决这类题有哪些方法?
引导学生回顾用方程法和算术法解决。
(3)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4)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点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5)师生共同归纳方法。
2.教学教材第44页练习九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相互订正,最后集体订正。
(二)分数除法在工程问题中的应用
1.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师:这是什么类型的问题?
引导学生说出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师:这类问题有什么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板书数量关系)
师:总路程知道吗?
引导学生发现也可设全程为单位“1”来解决问题。
(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4)点名学生回答,根据回答,板书:
1÷1/2+1/3
=1÷5/6
=6/5(时)
(5)教师小结:类似这样的行程问题也可按照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求解。
2.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8题。
点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完成,最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订正)
解:设白昼是x小时,则黑夜是3/5x小时。
x+3/5x=24 x=15
3/5×15=9(时)
2.教学教材第45页“练习九”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两人一组相互订正)
1÷1/8+1/10=40/9(天)
40/9<5,5天能种完。
3.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10天完成,乙单独做要15天完成。甲、乙合做几天可以完成这项工作的4/5?(课件出示题目)
4/5÷1/10+1/15=24/5(天)
四、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练习课
第7题: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1÷1/2+1/3
=1÷5/6
=6/5(时)
教学反思
1.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练习过程中,尽量放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评。若有疑问,则与同桌或在小组内自由讨论交流,最后集体订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在思考、交流的过程时,一直处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不断积极主动地表现自我,也鼓励学习较弱的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同时用积极的言语对他们的思路给予肯定,使学生有很好的情感体验。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