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教案集合(9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9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设计思路:此活动设计是受到民间“抢椅子”游戏的启发,我们把 先把“淘汰”的遗憾让幼儿感受,而后改变了游戏过程中“淘汰”的规则,让全体幼儿有参与整个活动的机会。重点是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大家都要坐到椅子上,必须要大家合作才能成功的过程,改变了原游戏在发展幼儿灵敏和竞争同时带来的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现象,不仅发展了幼儿动作,也感受到与同伴共同合作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尝试来回变向跑,同时鼓励幼儿一起解决“合作坐小椅子”问题,体验其中的智慧与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数14人,同等数量的小椅子。
活动过程:
一、幼儿面对小椅子站成一列横队,玩抢椅子游戏
每次淘汰一些孩子,看看谁是最后的胜利者
指导要点:提示幼儿:遭到淘汰的心情,成功者与失败者的'数量悬殊
二、游戏:合“坐”
此合“坐”游戏是从最初游戏的一人一座,到每次换位后,均减少一至二个小椅子,随着椅子数量逐步减少,促使幼儿相互照顾,想到他人,直至能在仅剩的一只凳子上全体幼儿都能坐下来。
1、玩“一人一座”2-3次,幼儿听信号来回奔跑后,教师发出“坐椅子”信号,幼儿快速找到一个小椅子坐下。
2、玩合“坐”
引导语:从现在开始我们要耳朵灵,跑得快啦,而且每次老师都会把椅子减少的。
指导要点:玩的过程中逐步将小椅子的数量减少,每次换位后,均减少一至二个小椅子;当椅子数量越来越少时,教师先不要提示幼儿怎们合“坐”,让全体幼儿尝试,如幼儿有办法,就及时肯定,并鼓励大家试一试;如没有办法或屡试不成时,教师才可进行提示用尽量少占“坐”的空间,以及不同的互相紧拥而坐的方法。
在椅子减少到6个时,可以尝试用以下引导语
引导语:小伙伴们把您的屁股尽量少占地儿,让更多的伙伴们坐得到位置
或引导语:男孩子要勇敢地帮助女孩子啊,女孩子也要留意你帮助的男孩子
6个幼儿合“坐”四个小椅子。
在椅子只有三个时,可提示幼儿应多想到同伴(若尝试几次不成功后,可提示一个接一个的叠坐,在横向空间不足的情况下,增加纵向空间,完成任务。)
6个幼儿合“坐”一个小椅子。
鼓励语:孩子们要紧紧抱住你的伙伴,团结就是欢乐,抱紧就是力量,撑住就是成功
当仅剩一个小椅子时,10-14名幼儿继续尝试合“坐”。
引导语:小朋友现在展示你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时刻到了,膝盖靠紧,双手抱牢,加油啊。
在幼儿合“坐”好后,用倒计时帮助幼儿加油。
三、放松活动:互相捶捶背
幼儿分组各排成一字纵队,面向一个方向,也可围成圆圈,彼此互相捶捶背。
引导语:后面的小朋友轻轻的给前面的伙伴敲敲背,要服务得他笑眯眯的哦,不能太轻,或太重。重复敲背,向后转,互换角色再来一次。
中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椭圆、折线、弧线、纺锤形的特征。
2、引导幼儿判断实物所包含的椭圆、折线、弧线、纺锤形。
活动准备:ppt、操作材料(简单图形和绿边大卡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流程:
1、观察图片感知特征
2.寻找图形巩固特征
3.游戏活动应用提升
活动过程:
一、观察图片——了解弧线、折线、椭圆形、纺锤形的特征
提问:(直线)这是什么?它是什么样的?
(弧线)线宝宝线宝宝弯弯腰,变成一条什么线?
(折线)我折我折我折呀折,变成了什么线?
(椭圆形)线宝宝拉拉手变成一个什么形?还有什么东西是什么椭圆形?
(纺锤形)线宝宝握握手,变出一个什么形?和椭圆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线宝宝线宝宝弯弯腰,变出一根弧线来;线宝宝线宝宝折呀折,变出一根折线来;线宝宝线宝宝拉拉手,变出扁扁的椭圆形;线宝宝线宝宝握握手,一头大来一头小,变成了一个纺锤形。
二、寻找弧线、折线、椭圆形、纺锤形——帮助幼儿加深巩固对线和图形的认识。
(一)集体寻找
1、观察图片
提问:弧线的高楼里都有谁?弧线藏在哪张卡片里?蘑菇的什么地方是弧线?
2、寻找。
提问:折线的高楼里,你选了谁?为什么选楼梯?
(二)个别寻找——初步应用
1、提出操作要求:我们来看看操作材料,请你拿出绿色卡片,先看看小卡片上是什么,再想想什么图形和线藏在里面了,最后把它摆到与弧线、折线、椭圆形、纺锤形相应的.卡片下面。
2、幼儿操作
3、集体验证
提问:为什么把西瓜和七星瓢虫摆在椭圆的下面?
折线下面摆了谁?为什么?
香蕉和月亮摆在弧线下面,对吗?为什么?
纺锤形下面应该摆谁?为什么?
三、游戏“找朋友”——应用、提升
1、(出示实物)问:鸡蛋里藏什么图形?
闪电身上藏了什么线?
彩虹身上又藏了谁?
胡萝卜是什么形状?
2、提出游戏要求:托盘下面藏了一张蓝色卡片,请把它拿在手里。看看你的卡片是什么?(提问幼儿,藏了什么线?和谁做好朋友?为什么?)
3、幼儿游戏。音乐“找朋友”游戏。问:你找到了谁做好朋友?为什么?
4、(出示公鸡)我还没找到朋友呢,我和谁做好朋友?为什么?
四、结束语
那我们去教室看看,还有哪些蓝色卡片可以和很多图形宝宝做朋友。
中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学习使用筷子,初步掌握正确的持筷子的姿势和方法。
2、积极参加游戏活动,会拨、夹物品,锻炼手部小肌肉的协调性。
3、初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和幼儿人手一双小筷子,一只碗,小盆子。
2、小木珠、小布包子、花生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幼儿猜谜语,导入话题。
教师:兄弟俩,一样长,是咸还是淡,它们先来尝。
(二)幼儿学习持筷,用筷的方法。
1、示范,讲解持筷,用筷的方法,并让幼儿了解是我国特有的用餐工具之一。
2、幼儿自由练习持筷,用筷的方法并 ……此处隐藏1727个字……>
它还会用什么办法选出守卫?会和你选的一样吗?以此激发幼儿更仔细的阅读和观察第四关的画面并大胆想象。让孩子根据第四关小动物们的表现,更改自己的投票,这次孩子们都一致认为猎狗是山羊家族的最佳守卫。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自己用的时间没有掌控好,影响了整个活动的时间。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平时对早期阅读课不够钻研,实践的也不够多,今后我会向有经验的多学、多问,使自己弱的方面不断得到提升。最后一个环节是完整阅读部分,让孩子体会到了猎狗的聪明,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故事趣味性。
中班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懂得小树和小熊一样,也会生长变化。
3、能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活动准备:
1、配套幼儿画册、挂图。
2、幼儿有比高矮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谈话讨论,引出故事。
1、师:小朋友,今天你们早餐吃了什么呢?(幼儿回答。)
2、原来都吃了那么多赋有营养的东西啊,难怪都长的这么高。那谁来说说你是小班个子高呢还是中班个子高?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自己长高了的?
3、幼儿回答。
4、长高了就更象大班的哥哥姐姐了。你们知道吗?有一只小熊也非常非常的想长高,就让我们来听听是怎么回事。
三、欣赏故事《小熊想长高》, 发现问题.
1、教师有表情的讲述一遍故事。
(1)故事里有谁?
(2)小熊妈妈是怎样帮助小熊量身高的?
(3)过了很久,小熊发现自己有没有长高呢?
2、教师再次讲述故事。
(1)小熊妈妈怎样给小熊做的标记?
(2)你觉得小熊长大了吗?你从什么地方知道小熊长大的?
(3)为什么小熊长大了却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长高呢?
四、讨论问题,找出答案
1、故事中的小熊真的'越长越矮了吗?
2、幼儿讨论,讲述自己发现小熊长高的方法。
3、教师小结:小熊长高了,但是小树也在长高。而且小树长得比小熊更快,所以,那标记就变得比小熊高了。
五、启发想象,发散思维
1、小熊会慢慢地长高,小树也会慢慢地长高,小朋友也会慢慢地长高,你知道还有哪些事物会长高呢?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会长高”想象讲述其他会长高的生物和植物,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中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知道青菜有营养,不再抗拒吃青菜。
2、在品尝活动中喜欢吃青菜。
3、用牙齿模型演示、牙齿热身操等方法练习咀嚼。
活动准备:
青菜人手一份;青菜做的衣服,背景音乐;牙齿模型;各种青菜烹制的食物;餐具等
活动过程:
1、巩固对青菜外部特征的了解,知道青菜很有营养。教师:你们今天带来的是什么呀?青菜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发现一样细细的东西藏在哪里?吃青菜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现场调查,了解幼儿不喜欢吃青菜的原因。
教师:但是为什么青菜这么有营养小朋友们却不爱吃呢?这是为什么?
: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是因为吃青菜容易卡住喉咙,所以很多小朋友都不爱吃。
3、教师讲述故事,引发对此问题的.兴趣和关注。
教师:青菜妈妈遇到了一件难过的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提问:青菜妈妈说那个爱捣蛋的家伙藏在哪里?它总会干什么坏事?
4、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幼儿找到对付"卡卡"的方法。
教师: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对付卡卡,吃青菜的时候不被卡住?
教师依次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出的方法,并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来。
:其实我们的牙齿也像刀一样,能把青菜切碎,更能把卡卡切断,切小,切碎!
5、咀嚼游戏,加强幼儿对咀嚼的认识。
牙齿热身操,教师带领幼儿在音乐中边念儿歌边运动牙齿。
提问:这个牙齿热身操是怎么做的?你能上来做一做嘛?
:今天我们学会用牙齿像刀一样把卡卡切碎了,美味的青菜就可以下肚了!
6、幼儿品尝活动,鼓励幼儿大口咀嚼青菜。
:今天我们打败了卡卡,没有被卡住,青菜好吃吗?其实除了青菜,像菠菜,芹菜等等的长叶菜里面也都藏着卡卡,你们现在会对付它们了吗?怎么对付?用大牙齿用力地把菜咬碎,就不会被卡住了!
中班教案 篇9活动目标:
1、体验芭蕉扇带来的乐趣,增加语言活动兴趣。
2、了解芭蕉扇的超凡能力。
3、尝试仿编、创编儿歌。
4、培养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6、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熟悉《芭蕉扇》的故事
2、课件、大芭蕉扇一把、小芭蕉扇若干。图片12幅。
3、创设《西游记》故事情节环境。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还记得《火焰山》的故事吗?铁扇公主有一把神奇的扇子叫什么?”芭蕉扇非常厉害,它有什么超凡能力呢?(幼儿回答:能生风、能下雨,能灭火。)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芭蕉扇,铁扇公主不愿意,一挥扇子就把孙悟空扇走了十万八千里之外,如果你得到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你想用这把神奇的扇子把什么东西扇过来?
二、展开
1、老师把芭蕉扇的超凡能力编成了一首儿歌,请大家欣赏。
芭蕉扇
扇一扇,扇一扇,铁扇公主芭蕉扇;
一扇能生风,二扇乌云来;
三扇下起雨,四扇能灭火;
扇一扇,扇一扇,超凡能力手中现。
2、你喜欢芭蕉扇的哪种超凡能力?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4幅图片
3、幼儿看图片与教师一起朗诵诗歌。
4、教师出示芭蕉扇,幼儿看图片仿编儿歌。
“今天老师借来了芭蕉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它还有什么超凡能力?”
第一组教师结合PPT扇出春夏秋冬4幅季节图片,幼儿仿编童谣。
第二组请一名幼儿结合PPT扇出小猫、小鸭、小羊、小狗4幅动物图片,幼儿仿编童谣。
第三组请一名幼儿结合PPT扇出汽车、火车、轮船、飞机、4幅图片,幼儿仿编童谣。
5、请幼儿发挥想象,每人仿编一首童谣朗诵给大家听,并奖励芭蕉扇一把。
三、结束
让我们一起去院子里试一试芭蕉扇还有什么超凡能力?
活动反思:
本次童谣仿编活动,幼儿始终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轻松自由。幼儿通过童谣导入,过渡自然,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积极性。充分激发了幼儿潜在能力,使幼儿在原童谣的基础上,仿编出大量新颖、独特的新童谣,开发了幼儿智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