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幼儿园教师随笔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师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师随笔1案例一:宋玉鑫是刚刚入园的小朋友,比较淘气。一天,几个孩子都说自己的彩笔不见了,也有的说铅笔不见了,在对附近几个小朋友的询问中得知:原来是宋玉鑫小朋友拿的,最终这些东西真的在他的书包里找到了。
案例二:王浩小朋友带来了可比克饼干,饼干盒里是一个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王浩吃完饼干后把圆筒放入了书包,可是在进行过户外游戏后,圆筒却不翼而飞了。当我问起圆筒跑到谁的书包里去了,千万抓好啊,要不然,圆筒还会往外跑的,见刘圆圆小朋友神色有异,原来圆筒被她拿去了。
案例三:园内安排有一顿间餐,每次孩子们都会带来不少好吃的。带孩子们如厕时,活动室内有几个孩子没去,间餐时孩子们都纷纷说:老师,我的蛋黄派不见了;我的巧克力不见了;我的火腿不见了。想必是让那几个孩子拿去了,可这又如何去找呢?
以上三个案例均是在幼儿园里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如果这样的行为发生在成人身上就是名副其实的偷窃,可当这些事情发生在四五岁的孩子身上时,我们能说他是偷吗?当然不能,非但不能说,还要慎之又慎地处理。
案例分析:
深究孩子出现上述行为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孩子年龄小,“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概念尚未形成。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玩,好奇心强,见到新奇的、喜欢的东西总是爱不释手。加上孩子们的思维总被想象所左右,不能够清楚地区分“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概念,一不小心就会把别人的东西藏起来据为己有。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这种行为也就不足为奇了。
案例二就是这种情况。包装精美的金属圆筒十分好玩,刘圆圆小朋友特别喜欢,因此便把它放入自己的书包里,并没有任何别的复杂动机。在见到刘文琪的神色有些慌张后,我就和她讲道理:“圆圆、王浩丢了东西多着急呀!圆筒是王浩的,你要是喜欢,就让妈妈去买,好吗?要是你喜欢的东西也丢了是不是也着急呀?你帮他把圆筒送回家吧。”通过一番讲道理,孩子也逐渐明白了别人的东西不能拿的道理,并把圆筒送还了回去。
二、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只好拿别人的
这种情况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同时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也十分重要。
案例一中,宋玉鑫小朋友刚刚上幼儿园,妈妈还未曾给他买彩笔、铅笔和本子,自己没有而别的小朋友有,而别人的正是自己想得到的.。别人可以写字、画画、涂色,自己却不能,孩子一定会想“那要是我的该多好”,所以把想要的东西统统放人自己的书包,愿望终于得到满足了。在与宋玉鑫的妈妈交谈后,他也有了自己的彩笔、铅笔,这种现象就再也没有发生过。
三、家长迁就、娇惯孩子,使孩子任性自私不合作,对别人的东西想要就要、想拿就拿
这类情况十分严重,案例三就属于这一种。 现在每个孩子都生长在蜜罐里,是家中的小太阳,处于中心位置。家长对于孩子的要求,不论合理不合理都会盲目满足,致使孩子习惯了想要什么便来什么的生活,养成了自私任性、心中没有他人的不良习性。别人的东西我现在没有,但我想要就拿了;别人带了好吃的我想吃,于是就给吃了;他的玩具好玩我喜欢,就放进自己的书包里带回家了。这就属于一种非常霸道的行为了,这与孩子在家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因此我们必须与家长做好沟通工作,请家长不要一味地迁就、迎合孩子。俗话说“惯子如杀子”,这样下去对孩子是没有好处的。
针对“小朋友拿别人东西”的行为,认真地总结出原因,然后对症处理,想必一切就会迎刃而解了。但在处理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的处理方法
(一)因事而异
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事情发生了先要看严重程度如何,能自己处理的尽量自己处理,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要事事都与家长沟通,因为孩子在园有了问题尤其是像这种事情,家长总是有些避讳。
(二)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每个家长的文化层次、素质水平也不尽相同,一旦出现问题时一定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家长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素质高、明事理的家长,可以开门见山地说,并一起讨论处理办法;对文化层次低、态度强直的家长,可以委婉地讲明事情,并以商量的口气征求他们的意见。
二、家长的处理态度
(一)通过教育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麻烦,千万不要对孩子说“偷”这个字眼,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和“别人的”这两种不同的概念。
(二)不能大发雷霆,夸大严重性,给孩子心中留下阴影,带来心理压力。
(三)不能不管不问,听之任之,助长其不良行为。孩子小时候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长大后很容易铸成大错。
(四)不能碍于面子,漠然处之,使孩子认识不到自己已经做错事了,子不教父之过,长大后再出现问题则追悔莫及。
“老师,××拿我的东西了。”这样一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其实里面隐藏着很大的学问,不可忽视。作为老师,要以敏锐的眼光洞察孩子的行为,用专业的理论研究孩子的心理,春风化雨般地化解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种种问题.润物无声地帮助孩子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力求让孩子健康快乐、积极向上地成长。
幼儿园教师随笔2老师,是青蛙吗
这天早上刚上班,中一班传来一阵喊叫声,“是什么呀?”“是小青蛙吗?”。我过去一看,原先他们班来了一位不速之客,一只小小的蟾蜍,他们班的刘老师想把它请出去,这个小东西却气的肚子鼓鼓的,肚皮透明的'像是要破了,四条腿伸的直直的。“老师,让它和我们玩儿一会儿吧?”李嘉怡小声的说,“好吧,但是别用手去碰它。”刘老师停止驱赶,蹲下来和孩子们一齐认真而仔细的打量着这个小家伙,“瞧瞧,这到底是一只小青蛙吗?”刘老师也不敢确定了。“就应是一只小蟾蜍吧!”我说“我也不敢确定,干脆上网查查吧。”上网查了查,哈哈,还真是蟾蜍,这小家伙也是一种益虫,会吃蚊子等害虫,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人类的健康,它还会分泌毒液,它的毒液还有腰用呢。哈哈,我和孩子们长见识了,谢谢这只不速之客——蟾蜍。
幼儿园教师随笔3星期五的下午,是我们评好孩子的时间。每次到这个时候,小朋友就会按照惯例,反省自己一周的表现。我们通过周五的评好孩子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快感,同时增强了自信心,甚至潜意识里也形成了良性的激励竞争,促进上进心。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一直来,我也是这样做的,然而,在一次的奖励活动中,却让我对这样的奖励有了另一种认识。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例行的一周总结奖励活动,本来想给每个幼儿奖一个“ ……此处隐藏4318个字……主动地获取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经验。
在这一生活情境中,教师、幼儿及同伴之间由于共同的需要。自发地组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是学习话题的挑起者、深入探讨的拓展者、形成学习共同体的促进者。首先,教师敏锐地发现了幼儿的发展需要,静静地观察幼儿的问题指向——锻炼的同伴及其数量。接着,教师通过一系列和幼儿的探索相关的话题拓展幼儿的思维——运动器具的种类及其空间方位,运动者的形态等。最后,教师进一步支持幼儿的活动——引导他们参加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之间因为拥有共同的问题而自由组合、自由交流、自由探索。他们自主地观察运动器具及其使用者,描述运动中同伴的特征;尝试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必担心失败和批评;随时表现自己的疑问、困惑,随时求助;自己选择交流、游戏的合作同伴……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
幼儿认识事物、获取经验的过程具有整体性。对幼儿来讲,在熟悉的、有意义的、来源于真实生活的情境中活动,能有效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挖掘生活情境中的多种教育因素,把握契机,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教师随笔12“老师,睿睿在家又含手指了,真拿他没办法。”这天早上入园时,睿睿妈妈愁眉苦脸的对我说。睿睿是我们班最小的一个孩子,入园时还不到两岁半,虽然在班里比较乖巧,大家也都十分喜欢他,但是他有一个含手指的坏习惯很让人头疼。在家睿睿的父母想尽了各种办法都不管用,还是照含不误。睿睿入园快两个月了,含手指的习惯再不改掉,对他以后的身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我必须要帮睿睿改掉这个坏习惯。
用什么方法才能使睿睿不含手指呢?真巧,这天下午有一节认识小手活动,我给每个孩子的'手指上画上五官,并起上名字,让他们和手指娃娃做好朋友,要爱护它们,不能咬或者含他们,这样手指娃娃会不舒服的。之后,我又启发孩子们说出手指娃娃有哪些本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出很多答案,当然睿睿也很用心回答。借此机会我之后问:“手指娃娃做了这么多的事情,那么它的身上脏吗?此刻我们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就明白了。”孩子们透过观察发现指甲里藏了许多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我告诉大家这些细菌如果吃到嘴里,就会生病。因此我们必须要及时给手指娃娃洗澡,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从此以后,我细心的观察着睿睿的一些变化,并及时的鼓励他,一周下来,睿睿含手指的习惯慢慢改掉了。
幼儿园教师随笔13冬天到了,后院的小树林里树木都光秃秃的,有时刮大风时会落下几枝枯树枝。今天户外活动时,几个孩子蹲在地上玩起了枯树枝,集合了还恋恋不舍。树枝对幼儿来说是件危险的玩具,一不留神就会伤到自己或者他人,可看到孩子们那恋恋不舍的.表情,又不忍心拒绝。怎么办呢?结合我们的区域活动,我想到了一个办法,让孩子李翠香们将树枝收集起来,放在了操作区里,告诉孩子们我们要用这些树枝装饰我们的教室,孩子们特别高兴。
孩子们共同协商用这些树枝制作了好多漂亮的东西:有的搭成了鸟巢,还将用橡皮泥做成的小鸟和鸟蛋放在里面;有的在树枝上用空气泥做成漂亮的花朵,就像是春天到了,鲜花盛开;还有的将树枝做成相框,摆成梯子,摆成小动物,摆成小房子等等,用孩子们的作品将我们的教室打扮的焕然一新,一连几天孩子们都忙得不亦乐乎,也没有发生树枝伤人的事情。
这件事情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活动要尊重幼儿需要,将幼儿的兴趣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既优化了教育资源,也培养了幼儿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教师随笔14有人说:“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录机,耳朵就像录音机,他们会把教师的一言一行记录下来。教师在他们眼里是一个榜样,使他们的偶像。”尤其是这段话的后半部分令我感触更深!
“摇啊摇,摇啊摇......”随着轻柔的音乐,大部分孩子入睡了。“哈哈哈,嘻嘻嘻”原本安静的寝室被这若有若无的嬉笑声打破了。“孩子们,快睡吧!”我轻轻地说。我以为这声音就此消失了。慢慢的这声音像蚊子一样越来越让人烦,并且好几个孩子都用被子蒙上头了。我一看不能再这样让其他孩子受影响了。便悄悄像声音的发源地走去。啊!最终找到了。我心里暗暗得想。这时,家佳好象发现了我,立刻停止了嬉闹声。轻轻地把手放到被子里,假装睡着的样貌。我以为万事大吉了,就坐下来了。
“这孩子还挺听话的!”我心里美美得想。可是安静了片刻后,又出现了刚才那烦人的声音。我实在是忍不住了“你不睡就出去,别影响其他人”我快步来到家佳身边呵斥道!我本以为吓吓他,其实真没有让她出去的意思。于是就去检查其他幼儿的`被子是否盖上了。当我检查完后,正要看看家佳是不是睡着了。隐隐约约却听见哭泣声。啊!!!!!家佳呢??我快步向外走。哎吆!啪一声我被一个东西绊了一下还差点摔倒。我起身一看,是家佳。我真是又急又喜。看着泪流满面的孩子我的眼泪也不争气的流了出来,我轻轻地将孩子拥入怀中,把孩子送到床位上,很快孩子睡着了。
整整一个中午,孩子哭泣时的样貌在我的脑海中频频出现。我觉得我真得很幸运,当时孩子如果自我走出去的话这后果不堪设想。可能会走回家也可能――想想好险呢!其实这就是不注意的一句话。我想我以后要使用“好听派牙刷”让孩子们听了我的话都美美的。
幼儿园教师随笔151、接纳情绪,做出榜样温和、接纳的态度会让所有气质类型的孩子受益,我们要接纳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大人不要心烦,而要心平气和地蹲下来拥抱他,待他情绪平静后再轻声询问:“康康生气了,是不是还想玩(不想吃这个)?”如果孩子点头了,可以跟他示范如何表达:“嗯,奶奶知道了。下次跟奶奶说‘我还想玩(不想吃这个)’,好不好?”让孩子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看见,自己的需要被理解,同时能明白自己的情绪状态,学到正确的表达方式。当孩子面临新环境感到退缩时,家长适度的鼓励、提问等,会唤起孩子尝试的兴趣。当然,如果孩子特别抗拒,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感受,可以先观望,等孩子有兴趣了再慢慢融入。
2、高质量的`陪伴,重建安全感充分的亲子陪伴才能满足孩子亲密的需要。
爸爸每天尽量抽出时间陪伴孩子:一起搭积木、玩枕头大战,下楼追逐跑,或者和其他小朋友玩,临睡前亲子共读,周末和其他家长相约出游,等等,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爸爸的爱。如果爸爸出差了,可以采用视频的形式,回来给孩子带礼物,让孩子感到被爸爸重视,从而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同时促进孩子的语言、动作、交往等方面能力的发展。另外,尽量让孩子享受到母爱和手足之情。比如,周末抽时间和妈妈一起带两个孩子一起玩,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爱并没有离开,还可以和弟弟一起享受游戏的快乐。
3、信任老师,密切联系家长和老师相互信任的关系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孩子,加快孩子适应的步伐。
比如,每天入园时和老师亲切打招呼,在孩子面前夸奖老师,孩子有什么情况及时告知老师、请求老师帮助,等等。经过专业机构的干预治疗和家园的共同努力,三个多月后的一天,康康终于第一次主动在幼儿园午睡了,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在老师的鼓励下能和他人进行应答,还敢玩滑梯了。下午奶奶来接时,他的叫声也没那么大、情绪也不那么激动了。看到孩子的进步,我们和家长一样,内心充满了欣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