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

时间:2025-09-20 23:51:12
[精]大班社会教案10篇

[精]大班社会教案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社会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社会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一分钟的长短,知道时间的价值,初步树立时间概念。

2.懂得参与各项活动都要抓紧时间、珍惜时间,为入小学作准备。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若干,如珠子和绳子,套环,弹珠和筷子。2、记录表活动过程:

一、交流:一分钟有多长?

1、师:不久我们就要从幼儿园毕业,成为一名小学生了,大家都觉得要抓紧在幼儿园的每一分钟,那么你觉得一分钟有多长呢?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只时钟,咱们来看看时钟上都有些什么?(数字、针)3、每天三根针都在钟面上不停地走着,那么它们走多少就是一分钟呢?

4、看到最细、最长,走得最快的针吗?它叫秒针,秒针走一圈就是一分钟。

5、现在我们就来看着秒针转一圈,感受一下一分钟到底有多长。

6、一分钟过去了,孩子们,一分钟时间长吗?一分钟其实是很短的,但是如果我们静静地等上一分钟,一分钟还是有点长的。

二、体验:一分钟能干什么?

(一)第一次游戏1、一分钟时间,我们能干些什么呢?

2、一分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我们一起来玩个“和时间赛跑”的游戏吧。

3、介绍游戏材料及玩法:桌子上有一些材料,有夹积木、穿珠子、串彩链,老师给你们一分钟,你们可以自由选择做什么事,时间到就停下。

4、请你们把你完成的事记录在表格里。

5、一起交流自己在一分钟里做的事情。

6、同样一分钟,为什么每组的结果不一样呢?

结论:虽然时间相同,但每组做的事情不同,有的比较难,有的比较容易,所以结果也不同。

7、请同一组的幼儿上来比较记录表。这些小朋友虽然做的事情不同,可他们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结论:有的小朋友在做事时,光看别人,不抓紧时间做自己的事,所以自己完成的任务就少了。不管你做不做事,时间都会不停地走,这些小朋友就是让时间跑掉了。

(二)第二次游戏1、你们还想玩一次吗?

2、这次还是做和你刚才一样的事,同样给你一分钟,看看这次结果会不会有什么不同。

3、交流第二次游戏结果。为什么这一次比上一次完成的任务多呢?

【总结】:

同样一分钟,做事情的结果会不一样。经常看别人,不专心做自己的事,自己就会越慢,所以我们做事情要抓紧时间。把事情完成得又快又好。

四、组织讨论:如何珍惜时间?

1、前几天,我们每个人对自己起床、刷牙、洗脸、吃早餐所花费的时间进行了统计,结果怎样呢?

2、幼儿说说自己花费的时间。

3、选三名幼儿,把统计结果公布在表格上,进行比较。

3、谁花的时间最长?谁花的时间最短?你觉得谁最棒?为什么时间花的`少就棒?

4、为什么大家都做了四件事,但花费的时间会相差那么大呢?

5、分析慢的幼儿的原因:***怎么会花了这么多时间呢?是做什么事的时候太慢呢?

怎样才能快?

6、做同样的事情时间花得多结果会怎样?时间花得少结果又会怎样?

7、与同伴比较,看谁最会抓紧时间。

五、总结1、当我们成为一名小学生后,每天会有更多的任务和作业,都要自己安排时间,如果你拖拖拉拉结果会怎样?如果你抓紧时间结果又会怎样?

2、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动作慢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失去很多玩和游戏的时间,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学会怎么样?抓紧时间、珍惜时间。

延伸活动:

在区角投放操作材料,让幼儿在规定时间内操作,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教学反思:

整体来看孩子们比较喜欢参加这一教学活动,也能从中知道了1分钟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可是从中也有一定的问题,在以各种方式体验1分钟的环节中有一个游戏要求幼儿保持一个动作1分钟不动,有个别体力不好的小朋友没站稳碰到其他的小朋友了,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太近了这是老师没有要求到位以后的工作中要注意。

大班社会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新《纲要》中提到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瘦西湖更以它的秀丽风光闻名中外。随着扬州经济、旅游业的发展,扬州越来越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又逢阳春三月时,家长们都带着孩子去瘦西湖踏青,但多数孩子只喜欢到动物园和游乐场去玩,并不会欣赏瘦西湖美丽的景色。我们幼儿园结合今年四月扬州举行的“烟花三月”旅游节,设计了“美丽的瘦西湖”这一活动,通过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瘦西湖,认识自己的家乡,激发幼儿身为扬州人的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录象、图片让幼儿感受瘦西湖的美景,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2、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大胆述说、相互交流。

活动准备:

1、课件

2、录音机、磁带。

3、木偶:小鱼、蝴蝶、小鸟。

4、幼儿有游瘦西湖的经历。

活动过程:

一、唱歌引入课题。

以《春天》的歌引出瘦西湖的春天是我们扬州最美的地方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幼:春天)(齐唱《春天》)师:“春天是最美的季节,那我们扬州的春天什么地方最美?”(幼儿自由回答)师:“我们扬州有很多美丽的地方,瘦西湖更是闻名中外”(打出第一张幻灯片:美丽的瘦西湖)“今天我就带你们来欣赏美丽的`瘦西湖风光,好不好?”

二、通过欣赏瘦西湖风光片,让幼儿感受到瘦西湖的美丽,并能用一些描述性的语言来描述瘦西湖的美丽

1、(课件:放瘦西湖风光片)共同欣赏瘦西湖风光。

(评:幼儿在欣赏录象片时非常兴奋,因为片中都是他们去过的地方,许多孩子边看边大声说出这是什么地方,那是什么地方。)

2、教师引导幼儿描述瘦西湖的美丽。

师:“瘦西湖美吗?”(幼:美)师:“你们觉得瘦西湖什么地方美?”(幼儿自由讨论,个别回答)

(评:通过刚才观看录象片,幼儿能说出花美、草美、五亭桥美等。)

“瘦西湖真美呀,许多小客人都来到了 ……此处隐藏8701个字……/p>

活动准备:

1、电脑一台。

2、课件(做手语的人、聋哑小女孩、舞蹈千手观音图片)

3、音乐《感恩的心》、伴奏型《天使的翅膀》。

4、视频舞蹈《千手观音》、大字卡、聋哑人故事。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一猜"、"捂耳朵"体验当聋哑人引入活动"猜一猜"让一个幼儿到黑板后面看字卡,然后把看到的内容用动作来表示,嘴不能说,让大家来猜。大家都捂上耳朵,教师来说一句话,看看小朋友能不能听见

二、看手语图片提问 小朋友,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学习一样新的本领,看,图片上的阿姨在干什么?对了,这个阿姨是在做手势,你知道这手势是做给谁看的吗?

小结 聋哑人和我们一样也需要交流,他们听不到也说不出来,只好用手势做手语和别人交流。

三、初步认识手语提问 你们会做手语吗?

老师做几个手语让你们猜猜。(老师示范:你、我、他、哭、帮助、叫、什么、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等)

四、讲述故事,有帮助聋哑人的想法教师配乐《天使的翅膀》讲述聋哑人的故事,出现小女孩的图片。

提问 如果你遇到这个小女孩,想不想帮助她?你想怎么帮助她?可她是个聋哑人,听不到你们说的话,对了,我们可以用手语来和她交流,谁先来?

(幼儿用自己想出的手语动作将自己的话语表达出来)小结 你们真是有爱心的好孩子,有了你们的帮助,小女孩就不会太伤心了,她得到了大家的帮助,一天天长大起来,她用心学习,终于出现在联欢晚会上。

五、出示《千手观音》的图片,观看录像《千手观音》

小结 她们都是聋哑人,什么都听不到,但她们却跳得这么好,她们真棒。

她们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精彩,她们要感谢大家,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手语歌《感恩的心》。让我们一起唱一唱,做一做。感谢天下所有的好心人。

延伸活动:

继续学习手语歌《感恩的心》,通过手语表演的.学习,进一步关爱聋哑人,让幼儿的心灵更加美丽、友善。

活动反思:

通过活动《爱心手语》的开展,让幼儿发现我们周围存在的弱势群体,他们需要我们大家的关爱。

今天开展的社会活动《爱心手语》中,始终交织着一条爱的情感线。手语作为一种交流的符号、工具,一直服务于爱心这根主线,运用手语认识与情感体验相结合的方式,使幼儿进一步关爱聋哑人,并逐步引导幼儿的心灵更加美丽、友善。

在活动中,我以游戏《猜一猜》《捂耳朵》的方式导入,让幼儿去体验聋哑人的世界,同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优点之处在于我运用手语动作、讲故事、欣赏录像等形式作为教育手段,每一环节都围绕着目标展开,在活动中通过学习一些基本的手语动作,让幼儿有了与聋哑人进行沟通、交流的欲望,并进一步引导幼儿对聋哑人产生同情心和爱心。

通过活动使幼儿知道,要正确对待残疾人,同情、照顾、关心、帮助残疾人,从身边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

不足之处在于应该运用情景表演来让幼儿更充分的感受对待及帮助残疾人的美好情感。

大班社会教案 篇10

设计背景:

现如今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手机、QQ、微信、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人们最常用的联系方式,很少有人会使用信件来通信了。邮票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越来越陌生了,虽然现在邮票对人们的生活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重要了,但还是有必要让孩子们对其有所了解,于是我开展了大班社会活动《各种各样的邮票》。为了达成活动目标,我做了较充足的教学准备:集邮册一本、信封及邮票若干张、每组一碗清水。活动中我使用了现代化的教具——电脑课件,让幼儿能更加清楚的观察到每一张邮票。其次,充分让幼儿相互交流、讨论,体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作为活动的引导者与支持者的教育理念。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邮票,感受邮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2.了解邮票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激发幼儿对邮票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集邮册一本。

2.信封及邮票若干张。

3.每组一碗清水。

活动过程:

一、以猜谜的方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薄薄一张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要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

(效果分析: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先让幼儿猜,然后通过课件的逐步呈现将谜底揭晓。)

二、欣赏邮票,让幼儿感受邮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1.引导幼儿观察“鸡年邮票”,了解邮票的'基本特征。

(1)让幼儿知道邮票上锯齿的作用。

你们知道为什么邮票的四边有这些小锯齿吗?(幼儿回答)它呀可不光光是为了好看,它是方便人们把它撕下来,就像我们小朋友去肯德基用的优惠卷上也有,想吃薯条一撕就下来了,不需要用剪刀。

(效果分析:我用幼儿最喜欢吃的肯德基打比方,让幼儿很容易知道邮票上锯齿的作用。)

(2)认识邮票上的字、年份以及面值。

(效果分析:通过课件的呈现让幼儿知道邮票上的字、日期、面值所代表的含义,我呈现是一张鸡年的邮票,让幼儿知道这张“鸡年邮票”是中国邮政在20xx年发行的价值1元。)

2.欣赏各种图案的邮票,感受邮票的丰富性。

(效果分析:让幼儿欣赏各种图案的邮票,如:人物、动物、植物、建筑、运动等,让幼儿充分感受到邮票的丰富性。在呈现邮票时我通过让幼儿观察画面,然后说出邮票的类别,并通过“想一想”和再次欣赏进行巩固。)

3.欣赏异形邮票,感受邮票的趣味性。

刚才我们欣赏的邮票都是什么形状的呀,现在啊老师这里还有许多不同形状的邮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邮票叫做异形邮票。

(效果分析:通过欣赏异形邮票,让幼儿知道邮票也有多种形状,让幼儿感受邮票的趣味性。)

三、了解邮票的作用。

师:欣赏了这么多邮票,你们知道邮票有什么用处吗?

1.可以贴在信封上寄信。

(效果分析:贴上邮票就表示这封信已经付过邮费了,让幼儿知道邮票是用来寄信的。)

2.还有好多人喜欢收集一些好看又有趣的邮票,放到一本小册子里用于集邮。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本集邮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效果分析:欣赏集邮册让幼儿知道邮票不仅可以用来寄信还有收藏的价值。)

四、贴邮票。

1.教师示范邮票的正确贴法。

(效果分析:我出示整张的邮票,然后慢慢撕下来让幼儿回忆邮票上锯齿的作用,然后用清水来贴邮票,让幼儿再一次感受到邮票的方便性,不需要用剪刀和胶水也可以贴上去。)

2.分发邮票和信封,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的在于欣赏各种邮票,感受邮票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了解邮票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激发幼儿对邮票活动的兴趣。从整体来看,活动基本达到了各项目标。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多让幼儿发挥想象能自己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邮票。

《[精]大班社会教案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