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教案

时间:2025-09-21 00:12:11
小班美术教案实用8篇

小班美术教案实用8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班美术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班美术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泥工教学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幼儿喜爱。通过泥工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塑造物体形象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增强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本学期以来我们在美术活动中以泥工为主,孩子们初步掌握了捏、团、搓、压等技能,学会了搓面条、团汤圆、包饺子、做胡萝卜、做棒棒糖等,在此基础上我还结合小班孩子爱动物的特点设计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形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初步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橡皮泥、火柴若干,PPT课件,背景音乐、草地背景图

活动重难点:

幼儿用搓、卷的`技巧制作蜗牛壳的技巧。

活动过程:

(一)欣赏蜗牛图片,激起兴趣。

1、出示蜗牛身体图片——师:小朋友猜猜看,这是谁呀?

2、出示完整蜗牛图片

师:那我们跟小蜗牛打个招呼吧:小蜗牛,你好呀!

师:我们来看看,小蜗牛它长什么样呢?

师总结:小蜗牛有细细长长的身体,一头大,一头小。长着长长的触角,背上还背着一座小房子呢。

(二)教师示范讲解

示范讲解蜗牛背上“小房子”。

师:小朋友,观察的可真仔细。看,这是什么(出示橡皮泥)今天,老师用橡皮泥来变出一座小房子,小朋友看好喽,开始变魔术啦。“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从里到外卷一卷,紧紧卷成小房子。瞧,小房子变好了,漂亮吗?

师:老师是怎样做出来的呀?(请个别幼儿说)师带领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搓一搓,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紧紧卷成蜗牛小房子。!恩,小朋友呀真能干,现在拿起一团橡皮泥,一起来做蜗牛背上的小房子吧。 幼儿集体操作:做“小房子”,教师巡回指导(结合儿歌制作)

师:好,小朋友,房子做好了没呀,我们来看一看,谁的大,谁的小呀?为什么他的大,他的小呢?(个别幼儿回答)师总结:我们把房子打开来看一看(比较橡皮泥的长短)。秘密就藏在这里:原来呀,这个橡皮泥搓的细又长,房子就会变大哦。

示范讲解蜗牛的身体的制作师:我们做好了蜗牛的小房子,身体还没有呢,赶紧来做吧。我们现在要换一种橡皮泥的颜色了哦。蜗牛的身体是一头大一头小。“搓一搓呀搓成条,一头粗来一头细,蜗牛身体长又长”。用牙签来做小蜗牛头部的触角和眼睛师:看,现在,小蜗牛还缺了什么呀?幼儿:触角、眼睛。

师:对了,小蜗牛的触角可是很重要的,因为蜗牛的触角就好像盲人的拐杖,是用来触摸着走路的。小蜗牛在走路的时候呀,如果用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触角怎么做呢,老师就请火柴棍来帮忙。拿起两根火柴棍,插在蜗牛的头上,做触角,还有眼睛。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师:这只蜗牛宝宝很想找朋友,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好吗?橡皮泥、牙签是做蜗牛宝宝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好吗?

1、教师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儿歌引导幼儿。

2、教师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四)展示作品

幼儿送蜗牛宝宝回家(放在树叶上),渗透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师:这么多的蜗牛宝宝出来散步已经很久了,有些累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来,跟蜗牛宝宝说再见吧。

活动延伸:

自编故事:《小蜗牛去旅行》

师:小蜗牛在新家里住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有点闷,想到外面去走一走,请幼儿讲一讲自己制作的小蜗牛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成功在于老师相信孩子,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由于孩子在画自己的所想,所以作画时显得特别愉悦,也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中产生了那么多的创意,我也受益匪浅,有的孩子的蜗牛形态我都没有想到。

小班美术教案 篇2

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课时:90分钟

班级:儿童国画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人的脸部基本形状,五官的特点;会用国画材料描绘简单的人物表情。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教育学生热爱祖国传统艺术。

教学重点:人物脸部特征的有关知识,用国画材料来描绘人物表情。

教学难点:运用国画工具画一幅有特点的人脸作品。

教学材料:宣纸;毛笔、水、墨汁、国画颜料

教学步骤:1欣赏图片(每张面孔都有自己的特点,或胖或瘦,或慈祥或甜美,有特点的人脸常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有认真观察了,我们才能表现好人脸的特点。)

2师生讨论(人物脸的基本形状,五官的特点,人们都有哪些表情。)

3演示绘画(绘画步骤: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2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3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作品效果:

课题:戏曲人物

课时:90分钟

班级;儿童国画

教学目标:1了解戏曲人物的行当和不同行当的动态和表情;会较好地表现不同行当的动态和表情。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戏曲的知识,会表现不同戏曲人物的动态和表情。

教学难点:在画面中如何较好地表现人物的动态和表情。

教学材料:宣纸;毛笔、水、墨汁、国画颜料

教学步骤:1欣赏图片(小小的一方舞台却演绎着人生百态,悲欢离合。我国戏曲中的人物去,其独特的服饰、造型和表演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讨论一下他美在什么地方?)

2师生讨论(几种戏曲的人物行当,不同行当不同的动态和表情。)

3演示绘画(绘画步骤:1用中锋蘸淡墨勾出戏曲人物造型;2用侧锋蘸清水把脸部染湿,稍干后涂色,或直接用色染脸;3用颜色染服装,注意控制好水分。)

作品效果:

课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课时:90分钟

班级;大师色彩

教学目标:1打破思维方式,来个“脑筋急转弯”。把不相关的图形任意组合成一幅奇妙的作品。2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 ……此处隐藏3570个字……方法。

师:香喷喷的鱼真好吃呀,有各种味道,我也想做一条好吃的鱼。师示范:先准备炒锅,把洗干净的鱼均匀的`抹上一层油(浆糊),要抹的均匀,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我也想烧一盘香葱鱼,我先在锅子上抹一圈油,

然后把香葱撕成段,放在鱼的周围;再抹一圈油,把盐和糖撒在鱼的周围。

师:这样一盘香喷喷的鱼就烧好了,你想不想帮我烧一条好吃的鱼?你想帮我烧一条什么鱼?需要放什么?怎么做?(幼儿讨论,和旁边的幼儿交流)

师:说的真不错,我的肚子好饿,请你们动手吧,帮我烧一条好吃的鱼。三、幼儿“烧鱼”,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用撕剪的方法制作佐料,并能将佐料有规律得摆放在小鱼的周围。

师: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好聪明哦,把所有的香葱都撕好了

,真不错。四、评价幼儿作品。师:谁愿意先给我吃?

你烧的是什么鱼?怎么烧的?

师:你们真棒,做了那么多好吃的鱼,谢谢你们,可是我一下子吃不完,送给我的朋友们吃,好吗?

小班美术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牛活中的毛线所展现的毛茸茸的形态,联想到羊群来创作,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

2.通过观察交流、大胆想象,选择各种工具和材料,并能按照不同材质的特点,有目的地选用材料进行创作。

3.在活动中能细致、耐心地进行操作活动,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和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活动

1.欣赏草原上羊群的视频,感受羊毛的质感。

2.师:这是哪里?有什么?羊毛是怎样的?如果摸一摸,会有怎样的感觉?

二、组织讨论,学习制作

1.通过对比、观察毛线卷起来的样子,与羊毛进行联想,探索表现羊毛的方法。

教师:毛线摸上去是怎样的?如果用毛线来做羊身上的毛,你可以怎样做?

2.出示卡纸,回忆已有经验,推测版画的制作方法

师:毛线可以制作羊的`什么地方?(羊毛)卡纸呢?(头与尾巴部分)

师:草原背景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刻画、撕纸)粘贴毛线时要注意什么?(全部贴完后,在作品表面涂一层白乳胶)

3.幼儿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材料制作底版?

重点:将毛线的肌理与撕纸的肌理巧妙结合。

难点:引导幼儿细致地卷、贴螺旋线。

要点提示:

1)由于实物版画在制作中可能需要制作几个底版,因此需要进行多次转版。教师应提醒幼儿在转版中保持每张画面的一致。

2)提醒幼儿给不同的羊贴上粗细不同的毛线,让画面有变化。

三、组织幼儿操作

1、观察、讨论拓印的过程和注意点。

教师:在印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困难?(油墨容易粘住毛线使其脱落,要沿一个方向滚,不能来回滚动)

2、幼儿印制

重点:沿一个方向滚印。

难点:拓印时不移动纸张与底版。

3、教师展评幼儿作品,表扬细致耐心的幼儿。

小班美术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清晰地进行讲述,并能耐心倾听他人的讲述。

2、会用绘画形式创造性表现想象内容。

3、体验分享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课件《会想办法的`鱼》、录音机。

2、蜡笔和纸若干,幼儿表演的道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喜欢鱼儿吗?为什么?

2、瞧,谁来了?

(二)结合图片,了解情节。

1、内容:一天,鱼妈妈和小鱼们在水中游来游去,真高兴呀。忽然,从水面上吊下来一个鲜美的鱼食,小鱼们都想游过去吃,鱼妈妈连忙拦住了他们。

2、提问:(1)小鱼们在干什么?心情怎样?

(2)它们发现了什么?想干什么?

(3)谁来了?是怎么做的(拦住小鱼),又会怎么说(不能吃,这是鱼饵,吃下去会没命的)?为什么要这样?

3、介绍鱼饵——引诱鱼儿上钩的鱼食。

(三)讨论交流,发散思维。

1、小鱼们真的很想吃那鲜美的鱼饵,但又不能被鱼钩钩住,该怎么办呢?

2、个别幼儿回答。

3、幼儿大胆想象并进行绘画。

4、请幼儿依据自己绘画的方法进行表述。

(四)观察结果,体验成功。

小鱼们吃到鲜美的鱼饵了吗?是怎样吃的?(分享)

(五)粘贴图片,完整讲述。

1、讲述线索:小鱼们在什么地方玩,心情怎样?忽然发现了什么,想怎样?

鱼妈妈怎么说又怎么做的?它们想了什么办法吃到了鱼饵?心情又怎样?

2、幼儿自由看图讲述,并给故事取名。

3、个别幼儿集体前讲述。

温馨寄语:为了成为帅气漂亮幼师的好朋友,我们一直在努力,每天都在更新,下次一定还要来哦。 O(∩_∩)O

小班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培养宝宝搓、拧泥的技能。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彩色橡皮泥(红、黄、蓝、绿、巧克力色等);

一个盘子,泥工板,范例一盆麻花

活动过程:

1、教师头戴厨师帽:我是高级点心师,我做了世界上最好吃的点心,你们想看看吗?(出示范例麻花)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讨论)这么漂亮的麻花,宝宝想动手做一做吗?、

2、操作:

A、取一红色橡皮泥,给它拉拉长,然后放板上搓搓长,搓成亮亮的'细圆棒,再把它折过来两端靠在一起,折好后,双手持两端,轻轻拧一拧。这样一根麻花就做好了!然后,把它轻轻放入盆中。

B、取绿色橡皮泥(颜色由宝宝的喜爱自选,可以是单色,可以是双色)搓两根小圆棒,然后两根小棒放在一起,拧成麻花果。注意:每根圆棒的长短要一样,粗细要均匀,做出的麻花才漂亮。

3、宝宝操作并引导它边搓边念儿歌;

橡皮泥儿拉拉长,放在板上搓搓长。

搓成亮亮细圆棒,捏起两端轻轻拧。

小小棒儿变了样,变成麻花的模样。

展评:让宝宝说说盘里的哪根麻花最漂亮,一共有几根数一下。教师给予表扬鼓励。

提示:做好的麻花可以做多种游戏,如:“分果果”“请客”还可利用它来引导宝宝排序,数数分类比较等。

活动反思:

孩子总是喜欢新奇的东西,这是我们班第二节美工课,除了保持一贯的情绪高昂外,孩子们还有了一点点基础。作出的彩泥麻花虽称不上像样,有的甚至拧断了,有的只是把俩种不同颜色的彩泥粘到一块,总还是明白了做彩泥麻花的要领。

《小班美术教案实用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