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六年级教案数学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六年级教案数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六年级教案数学1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教学预设
一、问题情境
1.教师拿出自己的钥匙,并引出密码锁。分别说一说在什么地方或物品见过密码锁,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钥匙。
师:对,这些都是用来开锁的钥匙。现实生活中,还有一种锁是不用钥匙的,你们知道是什么锁吗?
生:密码锁
师:谁知道什么地方或物品上经常用密码锁?
学生可能说出:保险柜、保险箱、旅行箱,等等。
师:看来同学们知道的不少,那谁来说一说你在什么东西上见过几个数字的密码锁
学生可能会说:
●我在旅行箱上见过三位数的密码锁。
●我在保险柜上见过六位数的密码锁。
●有的保险柜上的密码锁是8个数字。
2.提出兔博士的问题,师生交流。师:那谁知道旅行箱上为什么用密码锁,而不是钥匙锁呢?
学生可能会说:
●不怕丢钥匙。
●能够保密,别人不知道密码开不了,也不能仿制。
……
师: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用一定个数的数字组成密码,可以有许多变化,也就是可以组成许多密码,即使你知道了密码锁是几个数字,也很难判断是哪个密码。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数字密码锁的秘密。
板书:数字密码锁
二、探索密码锁
1.提出探索由两个数字组成多少个密码的问题,让学生分别写出0打头和1打头组成的密码。
师:现在,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最简单的情况。假如数字锁的密码是由两个数字组成的,同学们想一想,用0、1、2、3、4、5、6、7、8、9这十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自己在本上写一写。用0打头时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密码,然后交流,得出:
用0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00、01、02、03、04、05、06、07、08、09
板书:0打头——10个
师:再用1打头,写一写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学生写完后交流,得出:
用1打头,得到的10个密码是10、11、12、13、14、15、16、17、18、19
板书:1打头——10个
师:想一想,用2打头,可以组成几个密码?
生:10个。
2.分别提出:用3、4、5、6、7、8、9打头各能组成多少个?一共能组成多少个?在学生讨论的同时,得出:10×10=100(个)师:分别用3、4、5、6、7、8、9打头呢?
生:分别可以组成10个
师:一共10个数字,每一个数字打头都能组成10个密码,那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密码呢?
生:一共可以组成100个。
教师板书:10×10=100(个)
3.教师谈话并告诉学生用三个数字组成1000个密码,鼓励学生合作进行推算。师:刚才,我们通过写出几组密码,推算得出:用0到9的10个数字组成两个数字的密码,可以组成100个,那你们想知道,用这10个数字组成三个数字的`密码,能组成多少个吗?
教师板书:10×10×10=1000(个)
师:可以组成1000个,你们知道是怎么推算出这个结果吗?同学合作,试着推算一下。
学生先自己推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交流学生推算的方法,说明结果的准确性。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想法的机会。师: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推算的?
学生可能有以下说法:
●组成密码的数字都可以是0、1、2、3、4、5、6、7、8、9的十个数字。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0,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00、001、002、003、…009共10个密码。
如果第一位数字是0,第二位数字是1,第三位数字是0、1、2、3、4、5、6、7、8、9,即:010、011、012、013、…019共10个密码;……,所以第一位数字是0的密码共有10×10=100(个)
同样第一位数字是1,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2,也有100个,…第一位数字是9,也有100个,所以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共有10×1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可以组成10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在每个密码后面再加一个数字,都能组成10个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0×10=1000(个)
●用0、1、2、3、4、5、6、7、8、9十个数字中任一个数打头,后面都能组成(10×10)个两个数字的密码,所以一共可以组成10×10×10=1000(个)
只要学生能够大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无论正确与否,教师首先给以鼓励,然后教师参与交流。
5.简单说明1000个密码与密码箱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计算偷偷打开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箱需要多少时间。算完后交流。师:同学们用不同方法推算出了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个。大家知道,一个密码箱只有一个密码,也就是说,一个三个数字的密码锁只是这1000个密码中的一个。所以知道密码的人,很容易就打开了,不知道密码的人,要想偷打开箱子,可就难了,你们知道难在哪吗?
生:他得一个一个地试。
师:对,要一个一个地去试,这样就有可能要试1000次才能打开。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每试一个密码要10秒钟,试1000次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算完后,交流计算结果。
1000×10÷60÷60≈2.7(时)
6.告诉学生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有1000000个,让学生计算打开这样一个密码锁需要多少天。师:不知道密码,要想打开一个由三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就要花近3个小时的时间。重要的文件箱,都是由六个数字组成的密码锁,这样的密码有1000000个(板书:1000000个),不知道密码的人,想打开箱子所花的时间会更多。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试一次的时间仍然是10秒,那么打开一个六位密码锁要用多少天呢?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1000000×10÷60≈16666(分),
16666÷60≈277(时),
277÷24≈11(天)
师:可见,数字密码锁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因为打开一个不知道密码的锁会用很长时间,因此就增加了密码锁的安全性。所以人们常把贵重物品或重要文件,放在安全可靠的密 ……此处隐藏12173个字……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于以上认识,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对例题的探究,弄清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和方法,并能在方格纸上按一定的比画出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只要把图形的各边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即可。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图形按一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只是图形的大小改变了,形状没有发生变化,从而真正理解并掌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纸卡
学生准备 方格纸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观察、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1)观察、感受。
①出示写有“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纸卡。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
(纸卡上的字为小5号字,学生跃跃欲试后会有些失望,因为看不清)
②把纸卡放到展台上,调整缩放键,逐渐调大。
提问:纸卡上写的'是什么?
生抢答: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2)引导学生思考。
师:为什么纸卡上的字之前看不清,而现在看清了呢?
生:因为字被放大了。
2.结合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1)过渡: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件出示教材59页主题图)
这些现象中,哪些是把物体放大?哪些是把物体缩小?
预设
生1:图1是把物体缩小。
生2:图2、图3、图4都是把物体放大。
(2)导入新课。
今天,就让我们从数学的角度一起来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板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情境,激发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现象的兴趣,使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初步感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探究新知
1.探究把图形放大的意义和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
(2)思考、交流。
提问:“按2∶1放大”是什么意思?
生:“按2∶1放大”就是把图形的各边的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
(3)画图方法。
①提问:以正方形为例,具体画图时应该怎样做?
预设
生: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是3个单位长度,现在按2∶1放大后,边长应该是6个单位长度。
②画图。
(学生独立画放大后的正方形,教师巡视指导)
(4)完成例4。
①怎样画长方形?
预设
生:把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画出长方形。
②怎样画三角形?
预设
生: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连接两条直角边的端点。
(可引导学生用数方格法验证,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时,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也放大到原来的2倍)
最新六年级教案数学13【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 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1:9
10:90===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0.70.8=
=78=4
=7:8=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0.12:0.4: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1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52第3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独立完成课本P53第4题和第5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