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天门山》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天门山》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天门山》教案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
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复习学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通过自由背、指名背创设情境。
1、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望天门山》
1、屏幕显示长江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1)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2)教师解答归纳。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1)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让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可在小组内交流)
(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6、指导背诵
(1)自由背
(2)小组内轮流背
课时备课
古诗两首
新授课
《望天门山》教案2课 时 备 课
【本学期总第 5 课时】
【本单 元 第 5 课时】
【课 题】:古诗两首
【课 型】:新授课
【主 备 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 学 目 标 】: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 难 点关 键】: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 具 准 备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 学 内 容 】: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复习学过的赞美长江的.古诗。通过自由背、指名背创设情境。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学习《望天门山》
1、屏幕显示长江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1)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2)教师解答归纳。
5、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1)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让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可在小组内交流)
(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
6、指导背诵:
(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
【教 学 反 思 】:
课时备课
【本学期总第 6 课时】
【本单 元 第 6 课时】
【课 题】:古诗两首
【课 型】:新授课
【主 备 人】:好生镇中心小学杜建民
【教 学 目 标 】:
1、学会本课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是个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 难 点关 键】: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 具 准 备 】: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作品。
教师准备:准备有关的图画,一段古筝演奏的音乐。
【教 学 内 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内容
1、名背诵 2、默写《望天门山》
二、学习《题西林壁》
1、屏幕显示庐山的画面,听录音朗读。
2、学生分组自由读。
3、教师范读。
4、初步理解诗的内容:
(2)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其他同学解答。
(3)教师解答归纳。
5、步学习理解诗的内容,讨论交流。
(1)老师朗读诗文或听录音让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闭上眼睛)。
(2)学生说说古诗描绘的画面。
(3)讨论:古诗描绘的画面给人怎样的感觉?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6、指导背诵:
(1)自由背(2)小组内轮流背。
7、拓展阅读:
搜集苏轼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8、作业
(1)会默写其中的一首古诗。
(2)给其中一首古诗配画,在班中展出。
《望天门山》教案3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磁带,字卡。
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们有没有诗兴大发呢,请小朋友自己来编一编。
你们编得真好,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卡片)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师解释难解词。
3、跟着卡片,大家练习朗诵一下
4、游戏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5、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附: 古诗《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教案4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 ……此处隐藏10092个字……江而作了许多诗句,现在,老师找出有关名句,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1、课件出示有关长江的诗句,齐生齐读。
2、给诗作画
师:我们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李白写的这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且一句就是一个画面,请大家拿起笔,把李白看到的景色再现出来吧。
板书设计:
望 天 门 山
李 白
吞 吐 江 河
急 流 回 荡
雄 山 对 峙
江 水 天 来
《望天门山》教案14教学目标:
1、会写一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3、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现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教学重点:
能熟读诗句,理解诗意,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意境,体会作者乐观豪迈的情怀。
教学准备:
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吟唱诗歌、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曾经了解过这个人吗?板书:李白[唐]。你对他了解多少?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李白的资料:
出示小黑板: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的诗气势磅礴、情感奔放,想象丰富,大胆夸张。因此被称为诗仙。今天,我带来一首他写的诗,不过,我要把它唱出来,你们想听吗?(想听)听了之后,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的境界当中。
二、自主学习、探究诗意:
(一)整体感悟
1、学古诗,要先学会怎样去读。老师先读,请拿出笔画出这首诗的节奏。
2、根据你画的节奏,读一读
3、谁来读给大家听。
自学诗意:真好,我们都能读通、读顺了。读完了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呢?现在就请你拿出笔,划一划你读懂的字、词、句。
探究诗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你们来汇报诗意,老师来作画好吗?谁先来。
汇报A:我读懂了“天门”就是天门山。“楚江”就是长江。天门山断开了是被长江冲开的。
师:这里的”断”字是什么意思?看看图说明这山怎样?怎样能读出这种险的感觉来?(生:断字要重读。)学生自读。“开”字又是何意?是说明这江水怎样?怎么能读好这句。(生:断和开都要重读。)
汇报B:我读懂了“碧水”就是指“碧绿的江水”“碧水东流至此回”就是碧绿的江水向东流至这就回旋了。师:这里的“回”字当什么讲?边打手势边读诗。问:长江东去不复返,为什么到这就回旋呢?怎样能读好它。师相机板画。
汇报C: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绿绿的。山相对着耸出来。师:指导书写”岸”。这里的“出”字当什么讲?你认为这山有什么特点?怎样去读这句?这山真绿啊!读。这山真高啊,再读。这山真险啊!大声地读。师相机板画。
汇报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单的一只船从天边漂过来。师;这是谁的船呢?李白乘船来到天门山,看到这般景色,心情会是什么样的呢?怎样能读出这种心情来。师相机板画。
总结:孩子们,我们随着诗句浏览了天门山的景色。一首诗一幅画。你们看这景色美吗?老师再来吟诵这首诗。让你闭上眼睛,用心地想想这番美景吧!
三、反复朗读、体会意境:李白不愧为“诗仙”啊,你们认为这首诗写得怎样?好在哪?想不想看看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
出示评价:(一起来读。)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汹涌奔腾,急流回荡,雄山对峙,江水天来的气势。问:你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A:从“天门中断楚江开”这句诗中,我感受到了汹涌奔腾的气势。师: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这水真。。谁能读出这种气势来。这种力量真。。加强语气,谁再来读。
B:我从“碧水东流至此回”能感受到急流回荡的气势,师引:同学们,我们再来听听水回旋时的声音。听完之后,你能感受到什么?师:汹涌的江水声,震耳欲聋,让我们大声地读出来。浩浩荡荡的楚江又在天门山下,流转盘旋。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再读。
C:我从“两岸青山相对出”感受到了雄山对峙的'气势。师:天门山夹江对峙,高大雄伟。去匆匆这山的形势又是多么险要啊。能读出来吗?
D:我从“孤帆一片日边来”感到了江水天来的气势。师:浩浩荡荡的江水载着李白的船一同向天山赶来,此时此刻李白的心情多么地激动,多么地愉悦。怎样能读出来?
总结:是啊,这是一番壮观的景象,这更是一种宏大的气势。不光是李白,谁能不对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感叹呢?现在,就请你用声音来抒发这种情感吧,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
四:拓展练习、总结学法:孩子们,正因为天门山的美景让李白感动,所以他在天门山逗留了多日,写下了另外一首诗《天门山》谁来读,从这首诗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天门山 李白
迥出江上山,双峰自相对,岸映松色寒,石分浪花碎。
总结:孩子们,学完了本课,我们不仅懂得了诗意,更应该学会怎样去学古诗。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诗的?最后让我们齐读古诗来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五、板书: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断
开
回
出
《望天门山》教案15活动目标:
1. 通过欣赏,让幼儿学会这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2. 培养幼儿对古诗文的兴趣。
活动准备:
图片,音乐,图卡。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古诗
1.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幅图,请小朋友看一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 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想到了什么。?
3. 从前李白老爷爷也到过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听听好吗?
4. 教师朗诵古诗。
二、结合图片理解古诗
1.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一句,师出示图片)
2. 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呢?教师解释难解词。
三、学习古诗
1. 跟着图片,变换多种形式朗诵古诗。
2. 幼儿人手一份图片。
3. 老师想考考小朋友,教师念一句,请你们找出相应的卡片。
4. 变换形式,可以找个好朋友玩这个游戏。
四、听音乐吟唱古诗,结束活动。
老师这儿还有一段很好听的.音乐,我们跟着音乐来念这首诗,也可以跟着它一起唱,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有三个环节我都运用到了图片,因为幼儿都是形象思维占主导。活动开始我运用图片导入,很成功的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把幼儿导入到古诗的教学中去。
在幼儿理解诗歌的环节中,我利用四幅图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古诗内容,让幼儿能比较轻松的理解了古诗的含义,有了深刻的感悟,有感情地朗读便水到渠成了。最后加入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节,借助于图片让幼儿巩固朗诵诗歌,为最后的古诗吟唱打好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