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选)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春节习俗, 乐意根据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
2、尝试用棉线蘸不同颜色表现夜空烟火,增强手部肌肉的控制力。
3、体验作画的快乐。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难点
展开想象,尝试用棉线蘸不同颜色表现夜空烟火。
活动准备
毛线绳、不同颜色的.颜料、夜空背景纸
活动过程
1、观察作画材料。
2、出示深蓝色卡纸,问:“老师带来了一张卡纸,它是什么颜色你看到它会想到什么?”(深蓝色,想到了天空)
3、展示作画材料,示范做法。手拿绳子的一端,另一端沾上颜料,让有色彩的一端躺在蓝色卡纸上,边做边说 “躺下来,拉一下”并且配上“jiu”的声音。
4、师范好的作品让幼儿欣赏,“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了什么?”
5、幼儿作画。
6、将幼儿作品展示在黑板上,“你小小的色彩和朋友的色彩手牵手,心连心,就变成了大大的色彩。看到这么大一幅图画,你想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在引导过程中,老师要以鼓励的言语给予肯定,就算孩子答非所问也要先给其肯定“我喜欢你勇于说出自己的想 法。”在创作过程中不打断孩子,让幼儿自主创作,我要做的就是给予鼓励与支持,在关键时刻说话,并让孩子在美术中学会控制。美术创作过程是以想象为主,不在于美术技巧,想象是需要时间的,我能做的只有等待,用4、5分钟的时间让幼儿熟悉环境,放松心情,给予其时间、空间充分想象。
小百科:烟花又称花炮、烟火、焰火、炮仗,中国劳动人民较早发明,常用于盛大的典礼或表演中,而现代全中国以及到全世界唯一能在同天同活动里施放烟花的活动作为跨年(除夕夜)活动。
中班教案 篇2活动项目:
1、在游戏中能听辩门铃、电话,闹钟,自行车等物发出的不同铃声,并知道这些铃声的作用。
2、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不同铃声的兴趣,理解它们的用处。
活动准备:
1、摸箱一只
2、门铃,车铃,电话铃,闹钟等物若干
3、有关各种铃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自由探索
1、请幼儿每人选一样东西玩。看看你是否认识这个玩具而且你玩过后还会发现什么?
2、幼儿自由探索
3、集中交流
问:(1)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在玩什么?(同时出示并介绍玩具的名称)
(2)在玩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
(3)它是怎么说话的?(幼儿一起学)
二.幼儿探索各种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
1. 幼儿探索这些玩具都能发出声音,那么这些玩具发出的声音一样吗?让我们再来玩一玩,这次可以把其他三样玩具都玩一玩,听一听它们会发出什么声音,并且想一想这些玩具发出的`铃声有什么用?我们听到铃声后会怎么做?
2. 幼儿集中交流各种铃的作用
问:(1)请问你刚才玩了什么?它是怎么说话的?我们听到后会怎么做呢?依次类推:A门铃“叮咚叮咚”响了,你从门上的小洞洞往外看,如果是不认识的人我们不开门。B闹钟铃响了,叫我们快快起床上幼儿园了,幼儿园里有好多小朋友在等你一起做游戏呢!C电话叮呤呤,接起电话有礼貌。D车铃叮咚响,告诉我们让一让,走路要当心。
3. 老师还把这些铃声编了一首儿歌,就叫《铃声歌》
门铃叮咚响,快去把门开
闹钟叮铃铃,快上幼儿园
电话叮铃铃,说话有礼貌
车铃叮铃铃,走路要当心
中班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在听听说说绘本故事中,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用多种材料的进行测量,探索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次数、长度的关系。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蜂蜜蛋糕树》绘本ppt、表格(次数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长度一样,测量工具不一样)、操作材料、测量工具(木棒、棉签、回形针)、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王老师带来了一本有趣的绘本,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阅读绘本,学习测量
1.阅读绘本前几页提问:小老鼠和阿力挖到蜂蜜了吗?为什么没有挖到?
2.出示图片,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长度的关系
出示蜂蜜的路线图:
小熊猫从家门口走了五步,小老鼠也走了五步,小老鼠是用什么测量了5步?(小老鼠的脚步,我们也可以叫它测量工具。)
老师示范测量,上一次的测量是下一次的开始大河马阿力也走了5步,它的测量工具是什么?(阿力的脚步)
阿力走的长度,谁来表示一下?请个别幼儿测量现在你知道为什么它们没有挖到蜂蜜了吗?
3.师小结:
小老鼠的脚步小,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短(我们用一个更加规范的词叫做“短”)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短;河马的脚步大,用来测量的测量工具长,所以测量出来的长度也长,因此,虽然都走了五步,测量了五次,但是长度不一样。
4.绘本画面七我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发现?
5.原来,小小的测量还有这样一个秘密呢,怪不得它们挖不到蜂蜜。测量还有什么小秘密呢?请你来发现一下。
三、幼儿测量
1.老师把大熊猫的'家到蜂蜜的距离画出来了,请你用老师提供的测量工具来测量一下,看看测量结果都一样吗?
师交代要求:请你每次选择一种测量工具,测量好以后,把测量次数记录下来。
2.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
3.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多?
用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的次数最少?
为什么?
4..师小结:相同的长度,测量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测量工具越短,测量次数越多。
四、欣赏后半部分小朋友们真聪明,故事里的小老鼠也很聪明,我们看看它有没有挖到蜂蜜。
师讲述后半部分绘本内容
师小结: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蜂蜜蛋糕树》,好听吗?
活动反思:
1.目标的修改:对活动目标做了修改,有原先的“探索 ……此处隐藏2066个字……家里、超市、外面、幼儿园里……要是发生了地震你该怎么办呢?
二、自主探索,深化认知。
出示PPT图片观看《地震来了哪里藏》
(一)在家里。
如果在家里的时候突然发生地震了,小朋友会躲在哪里呢?
1.先请几个幼儿来说一说,不说他们说的对不对,看了图片再告诉幼儿怎样躲才是对的。
2.出示在家里地震自救的PPT图片。教师小结:如果在家里发生地震了我们可以躲到床底下、桌子底下、柜子下面、厕所里及墙角的地方。但是我们一定要记得拿身边的东西保护好自己的头。
(二)在超市里。
在一天叔叔阿姨在逛超市时,发生了地震,请看他们是怎么做的?出示PPT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尽量引导幼儿回答,在超市发生地震里,他们躲到了大柱子旁边,想想还可以躲到哪些地方?
老师小结:在超市里发生地震里可以躲到大柱子旁边、墙角边及厕所里,而站在货架旁边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货架倒下来就很容易砸伤自己。
(三)在幼儿园里。
1.小朋友如果在幼儿园上课突然发生地震了,又要怎么办呢?(先让幼儿说一说再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要用完整的句子说话。
2.出示PPT图片,教师小结:如果在幼儿园发生地震我可以抱头或拿书包保护好自己的头钻到桌子底下及刚才讲到的墙角下、厕所里,以免被天花板上的灯、风扇或其他东西砸伤自己。
3.出示PPT图片,师:等到地震停后就要拿东西或手保护好头跑到外面空旷的地方去。(提醒幼儿在逃离的时候我们要靠右边走,而左边要留给救我们的人走。)
三、组织幼儿地震演习。
1.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地震中自救的方法,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地震演习的游戏,。
2.提示幼儿在躲藏、奔跑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如不挤,不推别人,一个跟一个走,在保护自己的.安全时也要爱护别人,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3.给幼儿讲解演习的流程。
等一下当听到警报响起时说明地震来了,老师组织幼儿找好躲避的地方,当警报停时,说明地震已经停了,教师组织幼儿有序地向空旷的地方转移(可以和听课的老师一玩)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地震自救知识,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怕,找好地方躲起来保护自己。小朋友记得把我们今天学到的地震自救方法与家人、朋友分享,好吗。(组织幼儿撤离)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中班教案 篇8活动目标:
了解不同帽子的特征及用途,知道帽子和职业之间的关系,体验我们周围不同职业人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同伴间在区角中已相互交流自己收集的帽子特征及用途
2、材料准备:图片(各种职业的人)、黑板、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发探索帽子的兴趣
1、说说自己带来的帽子
小结:有的帽子可以用来防晒的、可以保暖、有的帽子防雨、有的帽子保护头部的安全。不同的帽子有不同的作用。
过渡语:帽子还会“说话”,你们信不信?
二、特殊帽子——了解帽子与职业之间的关系。
1、出示图片三顶帽子:
重点提问:认识这些帽子吗?这些帽子会是做什么工作的人戴的?
这些人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在工作时应该戴什么帽子呢?
2、幼儿操作,并说出理由
重点提问:为什么给他们戴上这样的帽子?(厨师、餐厅服务员、建筑工人、赛车手、警察)
3、出示ppt,师生验证
小结:帽子会“说话”,不同的帽子代表不同的职业,它能告诉我们“做什么工作的”。每天接触饭菜、食品的工作人员需要戴卫生、干净的白帽子;在有危险的环境中的工作人需要带安全帽;而警察有专门的警察帽。
设疑:那从事同一种职业的人戴的帽子说的话一样吗?
4、观看录像,不同的厨师帽:
重点提问:录像中厨师的帽子有什么不一样?
同样是厨师为什么他们戴的帽子的高低却不一样呢?
小结:原来相同职业的人戴的的帽子也会说不一样的话,厨师帽的高低就和他们烧菜的本领、级别有关,帽子越高,烧菜的水平也越好!想不想长大做厨师啊?而且要努力做级别最高的那种。
三、延伸——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不同帽子与不同职业的关系。
出示图片:不同职业的人戴着不同的帽子,引发后续探究的兴趣。
活动反思:
一、活动前分析主题核心目标:
今天执教的《会“说话”的帽子》源于中班主题活动“周围的人”,主题目标强调“关心周围人们的活动,了解常见社会成员的工作及与我们的关系,并尊重他们的劳动。”认真分析这一条核心目标后,关键词是:1——周围的人2——不同的职业3——与我们的关系;开始我设计了活动“各种各样的包”,想通过不同职业的包,引发孩子对周围人的关注。可以在一次孩子们的角色游戏观察中,我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戴的帽子能很明显的反映了今天孩子的角色,比如医生帽、烧烤师傅的帽子、厨师帽,老师不用去问“你今天是谁啊?”一看帽子就知道孩子在游戏中选择的职业。不同的帽子又给我带来思考,帽子更能反映一个人从事的职业,更加贴切孩子的社会经验,因此,将“各种各样的包”调整为“会说话的帽子。”
二、活动设计紧抓“趣味”
1、一节活动有没有“趣”,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甚至说“趣味性”直接关系到活动目标的达成。活动名称《会“说话”的帽子》中的“说话”是加引号的.,一句很抽象的话,孩子们似懂非懂,带着好奇想继续听听这个帽子是不是真的会说话,活动环节紧紧抓住孩子的兴趣点,有紧凑地开展活动。
2、活动内容有趣:不同职业的人戴的帽子是不一样;那相同职业的人戴帽子一样吗?活动内容让孩子觉得有趣。
3、活动形式有趣:活动避免说教式,注重孩子的学习体验,以孩子自主探索为主,先思考帽子与不同职业的人的关系,然后师生一起讨论验证。
三、 活动中有挑战、有重点:
1、为幼儿提供的从事不同职业的人,是经过思考再思考后的图片,里面预设了一些干扰因素,护士、赛车手、消防员,看似都需要带同一种功能的帽子,但是又完全不一样,引导孩子细心观察。
2、三种特殊的帽子,侧重点是白帽子和安全帽。
四、活动对于孩子发展来说是有价值的
相信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能进一步“了解不同帽子的特征及用途,知道帽子和职业之间的关系,体验我们周围不同职业人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中注重培养孩子良好学习品质,提醒孩子做什么事情之前,都要学会先思考,不要着急,锻炼了孩子推理思维的发展,通过帽子思考不同工作环境下的人,他们工作时需不需要戴的帽子?这些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方式对孩子来说受益终身。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