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的随笔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语文的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的随笔1嶙峋怪状的石头,压在地球中央,好沉,好沉……
英语老师在讲台上讲着语法的重点,学好英语的秘诀。语文老师说着写作要多看,多写;科学老师……数学……社会……哦,慢点,老天,慢些啊。这可全都是精华,让我先好好的消化吧!
“娜,不是爸想说,不说,我心里放不下呀!此刻这社会,你不上好大学去哪儿找好的工作?不上重点中学,你上大学有几分把握?孩子,努力,考好的学校,为爸爸争光,你哥哥他们都么没有认真学习,此刻就只有你了”每次爸爸打电话过来,总少不了这几句,我都听得快喘但是气了。
怪状的石头,越来越大地耸立在地球中央。看吧。它奇丑无比,黑色的石。傍无一根草,光秃秃的,令人望而生畏。却硬把它
抱在怀里,听吧。它在狂笑,哈哈哈……人们因我而活着,世界因我而存在!多么狂妄!可我却无法用事实将它驳倒!心中一阵凄凉。人呵,为什么一生下来,就注定要抱上这块怪石?为什么要使它日益增加?
石头是没有直觉的`,它不管周围的天空因它而变色,不顾世界因它而沉默,依旧疯狂的增长。
许多恐怖的声音汇成一点,不断在我的耳边嘶吼:你务必考上重点,考上重点,考上重点……
不明白此刻自己变得如何了,但我相信我变“坏”了,此刻似乎对我来说一切都没有那么的重要,就如我哥哥说我一样“此刻,你的思想已经不行了。”或许吧!
此刻最后发现能打败自己的只有自己。
语文的随笔2读这本书的原因。这本书是我在濮阳市新华书店偶遇的,当时眼前一闪,是叶圣陶大师的《语文随笔》,随手翻看,该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语文知识,如国文学习法、语言使用、语法修辞等;第二部分是例谈,以一篇文章或其中的一部分为例,来分析、理解、体会;第三部分是评改,以一篇文章为例,进行评改。第一感觉是很实用,同时还伴着对大师的仰慕,就想追随大师的脚步前行,便买来细读。
自我感觉语文素养差,表现在有时候词不达意,用语言不能准确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对自己所写的工作计划、总结等不满意,想用更凝练的语言来表达,想让标题更吸引人,还力不从心;在表达时不够从容,往往出现短路;更是怕写读书心得、观后感、事迹材料,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绞尽脑汁还很不满意,还成了我很大的思想压力。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学生时代最怕上的就是语文课。已记不起小学时读的课文,印象最深的是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让我们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当时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是什么意思都是模糊的,抄了这些有什么用也不清楚,反正是老师让抄就抄,老师让写就写,总之是像家长经常嘱咐的那样"听老师的话".但小学还没有怕语文的感觉。
上了初中,语文老师有时提问说如何分段、段落大意、中心思想是什么,这时候我对这几个词有了理解,但当时的感觉是:这么一段话、甚至是几段话,他说的什么不是写的清清楚楚吗,干嘛非得用一句话来说。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作者真是劳心费神做无用功。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没有方法。只是老师提问时,我就使劲往下缩身体,恨不得有道地缝钻进去。还好,语文老师可能看出来我不会,记忆中没有让我回答过这类问题。中学最怕的还有作文,记一次好事、好人等等,我感觉自己是生编硬造,痛苦至极。以至于中考后师范入学通知书下发后,我语文老师很惊讶地脱口而出:咋还有SLC?可见,我的语文学得的是一塌糊涂。
中学以前,除了课本,再没有其他书可读。一是生活在农村,交通闭塞,因为中考我才第一次去了趟县城。二是那时候也没有什么课外读物。上了师范,遇到了我们博学健谈的几位文选老师,真是大开眼界,原来语文这么有趣,老师是什么脑袋,咋装着表达的自动装置?脱口而出、出口成章,文章分析得丝丝入扣,让我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那时的我只是听、欣赏、羡慕、敬仰,课堂上我是一位忠实的听众,一如既往的沉默着。不过,那时我们学校有了图书馆,我就开始在那里借书来读。首先需要在图书馆门口的小抽屉里一张一张卡片上查,然后再告诉图书管理员书号啥的,也就是要想看书,得知道自己想看书的名称,再去查。对于没有任何阅读基础的我来说,天晓得我想读什么书。不记得是什么原因,我跟同学成功借了几次书后,也没有再去。
上班的前几年单位仅有教材、教参,其他没有。随着孩子的降临,每次出差,总要到当地最大的书店转转,背回来最多的也是书。我是跟孩子一起开始阅读的,本着开卷有益,想弥补自己阅读的空白,我有些饥不择食,感觉自己需要读的书太多了。
在工作中越来越感到到语文的重要性,它关乎说话、表达、书写、演讲等等方面。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语气,效果也是千差万别的。工作中、生活中的说话、书写困难,促使我常立志,要多读书、要开卷有益。读过一段时间以后,有感觉读书要有方法,我依然不能坦然面对各项学习心得、读书收获、工作总结、事迹材料,就反思,应该是读书方法还有问题。
直到我偶遇《语文随笔》,才茅塞顿开,感觉在那个时间遇到这本书,就是我最大的幸运。如更早些,恐怕我还意识不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需求还不够迫切;更晚恐怕我还在苦思冥想、不得终解。
读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好读,容易理解,叶老用平常的字词道出不了平常的道理,一点儿也不艰涩难懂。不像前段时间读的一本书,所有的.字词都认识,可一旦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一个句子、成一段话,我读不解其意。当时我还把不能理解归结为自己理解能力没有达到,可能就是闫学老师所说的"有坡度的阅读",我以为我是在"上坡".读了叶圣陶的这本书,才感觉,大师就是大师,平淡表达,就像生活中的凉白开,面对名目繁多的饮料,它最普通,甚至不能上超市货架,但就其功能而言,凉白开是任何花哨的饮料都不能比的。
如"语文程度不够高,大约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阅读。另一方面是写作""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语言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是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等等。读后感觉酣畅淋漓,大有醍醐灌顶之势。我也参加过一些语文教学方面的学习,有时候听专家的报告后,还没有看这几句话明白。
看后收获最大的一点是说话、写作都是为了交流,那么首要任务是说明白、写明白,让听者、读者不要煞费苦心去分析、揣测就知道你的意思。
其次是要惜字如金,能一句话说明白的,不能说成两句话;能一个词说明白的,不能说成一句话。但不能为了简约,丢了内容、说不明白。这很符合我的风格,简洁、明了。原来语文、数学有很多是相通的,比如这里的简约。
最后是学好语文要靠积累:多读、多写、多练、多修改。多读是我正在进行的,要坚持,从少玩手机多翻书做起 ……此处隐藏9090个字……来;只有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为此,我特意去邮局要来一些汇款单,发给学生练习填写。这种课堂教学、课外学习相辅相成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有利于学以致用,有利于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使学生的个性、差异、自主、潜能得以充分发展。而且,课堂语文训练和课外语文生活实践的强有力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善读无字生活的习惯,和生活处处皆语文的大语文学习习惯。有了这些习惯,学生就会对课本以外的自然、生活、社会等大范围的、多角度的生活内容广泛涉猎、获取,必将为课堂语文学习作良好的铺垫,从而实现学生从单一的语文课堂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最终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语文的随笔13今年适逢高中新课程实施第一年,困难与挑战并存。作为一线教师,自本学期开学以来,我们就积极投身到新课程实施中。截至期中考前夕,我们高一语文已完成了必修一(模块一)的教学任务。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但新课改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让我们萌生了不少困惑。下面着重分析语文模块一的考试情况及整改措施:
本次期中考是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次较为规范的综合测试,为让学生们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所以本次考题立足课本,难易度适中,其命题形式及内容兼顾高考命题的基本题形及语文新课改的考试趋势,不出现偏题、怪题。考试结果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考查目标。但由于本次试题区分度不大,缺少难题的比重,所以尖子生未能彻底冒出来。全年段24个班级,最高分121分,仅有一个。通过考试,也发现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1.选择题及名句默写类知识基础题都存在较多不应有的错误。这一方面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扎实,另一方面说明部分同学对学习或考试掉以轻心、不够踏实、不够认真。同时也不排除考试技巧的掌握程度不熟练和考试心理有待提高。
2、能力性中难度题失分普遍较高。本次阅读试题包括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及古诗鉴赏三方面,需要较强的思维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考试情况来看,此类主观题一些答案表述不够严谨、全面,缺乏整体把握文段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纵深度。
3、本次考试为半命题作文,方向明确,跑题者甚少。但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立意不高、挖掘不深,文体格式较为单一的情况。需要大力提高作文创作的个性化特征及创新意识。
针对以上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和提高:
1.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加强对新课改精神的`学习和领悟,定期写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多听观摩课,切磋教技,交流教学教法。时刻关注全国高考的改革动态,了解语文高考的改革的发展趋势,吸纳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
2.课堂常规教学要进一步提高效率,求“新”求“活”,大胆创新,多加强口语表达训练和书面表达训练。教学内容,既要落实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又要紧跟高考语文改革形式,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3.要经常性地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适时改进教学方式,要多运用激励式、诱导式教学,促进学生生发性学习潜能,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一些语文成绩突出的同学,要适当引导,使他们成为培优的种子。
4.加强文言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和古诗文背诵篇目的默写,引导学生借助各种报刊、杂志,扩大阅读量,建立读书笔记资料库,以整体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语文的随笔1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每年都长大一岁,而每一年中,不变的是四季的滋味。我们在春天的绚烂里感受希望,在夏天的炙热中感受热烈,在秋天的果香中感受收获,在冬天的飞雪中感受宁静。
春天是播散希望的季节,是视觉的天堂。最先走向春天的是小巧的迎春花,它米黄色的四片花瓣,好像繁星闪烁在夜空中,十分醒目可爱。接着是高贵的白玉兰,一只只银杯中发出淡淡的幽香。白玉兰丛中紫白色的丁香开花了,它那一簇簇的十字形小花散发出醉人的浓香。粉黛色的梨花、洁白的梨花、粉红的樱花竞相开放。春意渐浓花愈艳,牡丹、芍药如期而至,花朵艳丽饱满,花瓣重重叠叠,花色数不胜数,花香浓郁袭人,奏出春天最美丽的乐章,绽放出生命最绚烂的色彩。
夏天是挥汗如雨的季节,是听觉的盛宴。暴雨总是突如其来,豆大的雨点,滚落到荷叶上,摔在泥土里,在水坑里砸出一个个小坑。窗外雨哗哗地下,打在芭蕉叶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铁皮屋顶发出清脆的当当声,好像是雨滴造就的打击乐演奏。乡村里,白天忙碌的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地翻飞,知了在闷热的午后不停地鸣叫。入夜,蟋蟀开始活跃起来,声音时高时低,在墙角、山中和草丛怡然自得地哼唱,稻田里的青蛙也不服输,蛙声此起彼伏,好像在远远地对歌,打破了夜晚的沉寂。人们在昆虫鸟雀的声声唱和中,挥洒着汗水劳碌。
秋天是分享收获的季节,是味觉的享受。天高云淡,秋高气爽,金秋时节,百果丰收。咬下一口苹果,清脆的声音迸发出来,甜丝丝的汁液滑入口中。金黄的库尔勒香梨,口感沙沙的,洁白的果肉中丰富的汁液喷出,沁人心脾。紫色宝石似的.葡萄吞入口中,绿色的细嫩的果肉,慢慢咀嚼,舌尖触到了喷出的甘甜,将一把石榴塞入口中,鲜红的汁液在口中肆意流淌,掰几瓣桔子入口,桔子的汁液浸润满嘴,丝丝香甜回味无穷。金色的果实,累累的硕果,是秋天的回报,更是收获的欢愉。
冬天是团聚的季节,是内心的温暖。萧瑟的风吹落树梢上最后一片倔强的秋叶,漫天飞舞的雪花让大地银装素裹,山静了,水歇了,大地渐渐沉寂下来。从结满窗花的窗边往外望,是匆匆回家的游子,披着白色的雪袍,屋内暖暖的炉火映着母亲的脸。锅内氤氲着羊肉火锅的香气,细细一嗅,这是团聚的味道,是家的温暖,大家围坐在炉火旁谈论着一年来的得失,期盼来年美好的春天。
轻轻走过四季,收获的不仅是成长,还有春的花香,夏的呢喃,秋的香甜,冬的凉意,每个季节的不同心情和韵味,带动我们每一个人,跟着大自然律动。
语文的随笔15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而教室里,却不是如此的宁静,而是热火朝天的进行着毕业联欢会。苦读六年,我们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孩,变成了现在一个个知书达礼的大孩子,这一切的变化,背后又是谁在为我们操劳呢?是我们可敬的老师啊。
朋友,是否你注意到了老师头上新添了几根银丝,是否看到了老师脸上的一条条皱纹,那是为我们的操劳而起的啊。
而今天,小学生涯中的'最后一天,你们却为老师留下了如此深刻的“记忆”,小学毕业,只是你漫漫人生途中的第一个记号,你们却得意忘形,崭新的暑假生活倒了同学们手中就变成了一坨坨废纸。我能够理解你们,的确,我们做完作业给谁看呢?但是,你们就以这样一个态度去面临毕业会考吗?如果你们现在就如此毫无章法,长大又会怎么样?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摸摸自己的良心,班主任的嗓子是谁弄的沙哑的?是我们。老师为什么发脾气?因为我们不能体谅老师,缺少一个人应有的品质!
你们小学毕业,就如此这样,初中呢?高中呢?还不翻了天!我希望同学们可以记住老师教导我们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静”,才能成就大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