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11-25 13:06:15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15篇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数学教案1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1页至第3页例

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中的第1至第3题。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

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

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

1、教学例1 (1)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教师介绍0刻度线

尺子的左端从0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0刻度)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师: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2教学例2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

(2)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三、练习

1、让学生量一量课前准备好的纸条,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量的。

2、完成课本练习一第1至3题。

3、判断下面的量法对吗?说明理由。 (1)没有对准0刻度的。 (2)不是从零刻度量的。

4、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刻0刻度线,怎么办?

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学会了什么本领?先让个别学生说,然后教师再小结。

五、作业设计:

1、填空

(1)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 )作单位。 (2)图钉的长大约是( )厘米。

2、量一量

(1)你的铅笔长( )厘米。 (2)数学课本长( )厘米。 (3)你的笔盒长( )厘米。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2

《线段、射线、直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感受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体会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道理。

3、通过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经历分析归纳的过程,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特征,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2、感受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体会两点决定一条直线的道理

教学过程

引入:大家听过“聚沙成塔”这个成语吗?(一粒粒沙子堆积成塔),这个现象也存在于数学王国中,在数学课堂中总要和图形打交道,所有的图形都开始于一个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点、线、面、体里的线的部分,一起来学习(线段、射线、直线)。

一、情景引入,启发思考。

师:同学们,我们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1969年8月1日,科学家用巨大的激光器向月球发送了一束明亮的光线(激光),这束光走了380000千米到达月球。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认识线段

师:想一想,从地球到月球的这束光在我们数学当中可以用什么图形来表示呀?

生:线段。

师:你说的真好。(板书:线段)

师:线段具体是一种怎么样的图形?我们二年级学过,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画一条6厘米的线段。

师:(出示在线画板)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画一下,看看我们的画法一样吗?那我们在画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出示结论)

师:我们再回来观察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

师板书:直的两个端点,可以度量。

师:再来看一下从地球到月球的这束光是否符合线段的所有特征呢?你说一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把地球和月球看做两个端点,它是直的,这条线段的长度是380000千米。所以这束光可以用线段来表示。

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束光可以用线段来表示。(出示课件)如果用大写字母A和B分别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这个线段叫什么?

生:线段AB或线段BA。

2、认识射线

师:现在请大家再回到宇宙中来,闭上眼睛,打开想象的翅膀,如果这束光有无穷的能量,而且没有月球和其他任何东西的阻挡,这束光不断地延长延长,越来越长,越来越远。睁开眼睛,它有没有尽头?(没有)也就是说这条线可以无限延长。像这种现象如果我们用一种数学图形来怎么表示,同桌讨论一下,画到纸上。

同学汇报: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播放视频)

所以像这样:把线段向一端无限延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给这条射线起个名字,怎么表示?如果我们用A表示射线端点,B表示射线上的一点,它的名字叫射线AB,能叫射线BA吗?

师:你来说……对,射线取名字时规定,表示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射线AB就是以A为端点,向B的方向无限延长,射线BA就是以B为端点,向A的方向无限延长,所以一定要区分开来。

师: ……此处隐藏12334个字……距离∶实际距离

2.思考.

(1)要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能不能直接用题中给出的两个数列式?为什么?应该怎么办?

(2)是把厘米化成米,还是把米化成厘米?为什么?应该怎样化?

教师板书:10米=1000厘米

3.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教师板书:10∶1000=1∶100或??=

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所以就给它起了个新的名字--比例尺.(教师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后面板书:=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板书: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5.练习

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二)教学例5(课件演示:比例尺)

例5.在比例尺是1∶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已知条件?要求什么?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能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呢?怎样求?

(因为??,已知图上距离为15厘米,比例尺为??,要求的实际距离不知道,可用??表示,所以可列比例式??)

1.讨论:这个比例式中的??指的是实际距离.题中要求的是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多少千米,根据本题的已知条件,所设未知数??应用什么单位??为什么?

2.订正并追问

(1)为什么要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区高为??厘米?

(2)这个比例式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

(3)解这个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

(4)在求出??=后,为什么还要化成900千米?

3.反馈练习.

先说出下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并计算出实际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小学数学教案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1)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3 5角

× 3 × 3

1 0. 5元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0.7 2× 5

3.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0. 7 2扩大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专项练习练习一4

二、运用

1、填空。

4.5()0 .7 4()

× 3 × 3 × 2 × 2

()1 3 5()1 4 8

2、做一做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一1、2、3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小数乘整数1

3.5元3 5角

× 3 × 3

1 0.5元1 0 5角

例2

0. 7 2扩大到它的100倍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习。

《[精华]小学数学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